8605 运输巷复合顶板巷道稳定性控制研究

2021-04-12 11:47杨大炳
山东煤炭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钢带岩层锚索

杨大炳

(山西大同煤矿集团有限公司煤峪口矿,山西 大同 037003)

1 工程概况

煤峪口矿8605 工作面开采14-2 号煤层,工作面位于矿井900 m 水平的406 盘区,工作面地面标高1 284.3~1 319.7 m,井下标高900~926 m。8605工作面北部为已回采的8603 工作面,南部为已回采的8607 工作面,西部为408 东部盘区巷,东部为404盘区巷,如图1。8605工作面开采煤层均厚3.5 m,平均倾角为2°,煤质较硬且富含节理。煤层伪顶为灰色细砂岩与粉砂岩互层,平均厚度2.54 m,以石英、长石为主,钙质胶结;直接顶为灰色粉细砂岩,平均厚度0.4 m,与伪顶性质相似但与上部粘结较弱;基本顶灰白色粗砂岩,平均厚度3.08 m,胶结坚实,底部有部分煤线。

8605 工作面平均埋深达450 m,地应力水平较高,巷道容易在较大的水平应力影响下出现长时间大范围的变形,不容易控制。顶板伪顶与直接顶的厚度在3 m 左右,性质相似,但直接顶与上方基本顶之间的粘结性较差,岩层结构较破碎,力学强度不能得到保证,容易和上层岩层出现离层。受8603和8607 已回采完工作面的残余支承应力影响,巷道围岩应力环境较差。因此,研究在8605 工作面复合顶板条件下巷道稳定性的控制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图1 8605 工作面井下位置布置图

2 复合顶板巷道变形破坏控制分析

2.1 复合顶板的变形破坏机理

复合顶板状态下,主要受顶部岩层结构体、结构面和其相互组合关系影响,其中尤其以组合面的作用最为突出。结构面的产状、性质和发育密集程度都对岩体变形产生巨大影响,岩体受作用力的方向与产状方向具有明显相关性,结构面的张开、闭合、充填等程度与岩体的强度密切相关,岩体中结构面越密集,破碎程度就越大[1-2]。

8605 工作面的伪顶与直接顶作为复合顶板状态,在外载荷的作用下,会出现完整状态和松散软岩状态两种运动形式,其移动破坏形式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三类情况[3-5]:第一类是沿分层面的相对滑动阶段。巷道开挖后顶板岩层承载上覆岩层重量,巷道围岩出现变形破坏,复合顶板分层间的应力满足发生剪切破坏的条件,产生层间滑动现象,造成岩层破碎程度进一步升高。复合顶板滑动的范围与巷道断面尺寸相关,分层厚度较大的情况下,复合顶板出现垂直张开的裂隙,当分层厚度较小的情况下,复合顶板下层位岩层会出现脱开而离层趋势。第二类是分层之间的离层阶段。复合顶板分层出现相对滑动之后,顶板应力状态出现变化,岩层的变形继续发展,表现为顶板下沉程度进一步加大,而复合顶板不同性质岩层下降速度不同,出现离层的数量及层数也不断增加。第三类是不断弯曲折断阶段。当复合顶板悬空跨度达到极限跨距时,就会出现张拉破断,破断出现后,向上逐渐垮落。

2.2 复合顶板综合治理措施分析

由于8605 工作面复合顶板控制的难度较大,可以采用阶段性强化支护原理进行控制,主要分为造壳成梁阶段、加强梁阶段、形成“类刚性梁”阶段。基于此,可以采用“帮顶同治”方式进行围岩强化工作。对8605 工作面,需要同时加强巷帮和顶板的协同强化来提高围岩的整体承载能力,通过金属网、钢带、锚杆等材料先将巷道围岩浅部位移形成支护结构,减少裂隙发育和岩体膨胀,之后通过锚索在浅部支护的基础上锚固巷道深部岩层,相当于形成顶板复合岩层的加强梁结构,形成更大承载力的锚固体。“类钢性梁”结构形成之后,顶板承载能力大大加强,巷道两帮集中应力和破坏程度进一步减弱,另一方面“梁”的厚度大大增加,在垂直应力作用下不易产生挠曲破坏,同时存在的水平应力只会使得顶板产生较小的压缩变形和裂隙发育,之后再对巷帮围岩进行锚杆加固处理,形成完整的“帮顶同治”的控制效果。

3 8605 工作面运输巷围岩控制技术

3.1 锚杆索支护控制方案

根据对复合顶板巷道变形破坏特征的分析,在8605 工作面运输巷采用锚网索进行巷道围岩控制。8605 工作面运输巷断面为5200 mm×3400 mm,采用锚网+W 钢带+锚索支护。顶锚杆采用规格为Ф20 mm×3000 mm 的螺纹钢锚杆,杆体间排距为800 mm×800 mm,靠近巷肩两侧杆体与竖直方向成15°向外布置,锚固剂采用MSCK2335、MSK2360 的树脂锚固剂各一支,托盘规格为120 mm×120 mm×12 mm,杆体预紧力为400 N·m,顶部W型钢带型号为BHW-250-3.0,长度采用5.0 m,菱形网规格为2000 mm×1000 mm,网孔大小为50 mm×50 mm,相互搭接长度为100 mm。顶部锚索采用型号为Ф18.9 mm×7300 mm 的1860 钢绞线,间排距为1600 mm×1200 mm,采用“一二”式的“三花”布置,树脂锚固剂型号为1 支MSCK2335 和3支MSK2360,预紧力要大于350 kN,锚索采用平托盘,托盘尺寸为300 mm×300 mm×16 mm。帮锚杆采用杆体型号为Ф20 mm×3000 mm 的螺纹钢锚杆,间排距为800 mm×800 mm,最下方或最上方锚杆均和底部或顶部距离为100 mm,并与水平方向成15°分别向下或向上倾斜,W 型刚带型号同样采用BHW-250-3.0,长度采用3.2 m。8605 工作面运输巷支护方案的剖面图和俯视图如图2。

3.2 巷道控制效果分析

在8605 工作面运输巷掘进和回采期间采用“十字布点法”监测巷道表面位移变化情况,巷道布置测站间距为30 m,共布置11 个测站,监测周期为150 d,监测结果见表1。监测结果显示,巷道变形最大位置在7 号测站,顶板下沉量达73 mm,两帮移近量达147 mm,变形最小位置为11 号测站,最小值分别为38 mm 和52 mm。根据监测结果的趋势可知,8605 巷道顶板稳定时间在20 d 左右,两帮稳定时间在25 d 左右,之后无论是顶底板移近量还是两帮移近量都未出现急剧上升的趋势,说明此时巷道完整性正逐步得到保证,“帮顶同治”的效果得到很好验证。另外,从巷道锚杆索受力监测及表面完整性观察中,锚杆索未出现拉断或失效情况,钢带也未出现撕裂状况,菱形网规格保持完好,顶板破碎程度不明显,巷道控制结果减少了二次维护费用,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能够实现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图2 8605 工作面运输巷支护断面

表1 两帮位移观测结果汇总表

4 结论

8605 工作面受临近采空区残余支承应力影响较大,工作面巷道顶板呈现多层复合顶板状态,受复合顶板结构面产状性质影响,容易出现拉伸破断,造成巷道围岩整体失稳。基于此,在“帮顶同治”的治理思路下,对复合顶板和巷帮围岩进行协同强化处理,采用锚网索+钢带方式进行围岩控制,实践控制效果表明巷道围岩变形可控,锚杆索受力稳定,劳动强度降低而经济效益增加,能够满足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要求。

猜你喜欢
钢带岩层锚索
CVT钢带轴向偏斜机理及对钢带失效的影响
有限转角钢带的传动特性及预紧张力对输出特性的影响
高应力岩层巷道钻孔爆破卸压技术
赵庄煤业13102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岩层真厚度计算公式推导与编程
“串层锚杆”加固的反倾层状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一种新型扩体锚索在软土地区复杂深基坑中的应用
让压锚索力学特性及支护机理探讨
基于Solidworks钢带快速修复形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