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松丽 李进华 马倩 张英奎 闫承生 陈卫宏 史亚楠
儿童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儿童营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卫生、教育的综合水平。尤其是婴幼儿期,营养状况可以决定人的一生健康和生命质量,近期可导致儿童易患疾病、死亡风险增加、生长迟缓等,远期可导致儿童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慢性病的风险增加等[1]。本研究旨在探讨河北省燕山-太行山贫困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营养状况及营养不良有关的可能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儿童营养改善策略和营养不良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1 对象 采取分层、多阶段抽样、PPS抽样和随机等距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2017年河北省燕山-太行山贫困地区2 786名6~24月龄婴幼儿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足月产儿并且其家长愿意配合且沟通能力较佳。排除标准:婴幼儿合并发育畸形者;婴幼儿具有遗传代谢性疾病、消化道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或有手术史者。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调查员对婴幼儿父母或看护人进行儿童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婴幼儿基本情况、出生及喂养情况、过去24 h儿童食物摄入情况、家长或看护人喂养和营养知识掌握情况等内容。并采用统一的身长体重测量仪测量婴幼儿身长体重。
1.2.2 身长和体重测量方法:测量前脱去外衣、鞋、袜、帽,排空大小便。身长记录以厘米(cm)为单位,精确到0.1 cm;体重记录时除去衣服重量,体重记录以千克(kg)为单位,精确到0.1 kg。
1.2.3 评价标准:按照2006版WHO推荐的儿童生长发育标准[2],使用WHO Anthro3.2.2软件计算婴幼儿Z评分值,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2为低体重,年龄别身长Z评分(HAZ)<-2为生长迟缓,身长别体重Z评分(WHZ)<-2为消瘦,1≤身长别体重Z评分(WHZ)<2为超重,身长别体重Z评分(WHZ)≥2为肥胖。Z评分 =(实测指标-参考标准的中位数)/参考标准的标准差[3]。根据WHO《婴幼儿喂养评估指标》计算婴幼儿最小膳食种类合格率、最低膳食频次合格率[4]。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 本次共调查6~24月龄婴幼儿2 786名,其中男孩1 394名,占50.00%,女孩1 392名,占50.00%;6~11月龄组476名占35.79%,12~17月龄组460名占34.59%,18~24月龄组39名占26.24%。
2.2 婴幼儿Z评分值 婴幼儿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年龄别身长 Z评分(HAZ)、身长别体重Z评分(WHZ)均值分别为(0.54±1.23)、(0.49±1.56)和(0.45±1.38)。不同性别间WAZ、HAZ、WHZ评分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WAZ、HAZ、WHZ评分值随婴幼儿年龄增长均有明显下降趋势,且不同月龄组WAZ、HAZ评分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婴幼儿Z评分值
2.3 婴幼儿营养状况 调查的2 786名6~24月龄婴幼儿中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消瘦率、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5.49%、2.55%、4.27%、21.97%、11.84%。男孩的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消瘦率、肥胖率明显高于女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月龄组的婴幼儿生长迟缓及超重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生长迟缓率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婴幼儿营养状况 例(%)
2.4 婴幼儿喂养情况 生长迟缓的婴幼儿,持续母乳喂养、及时辅食添加、最低膳食频次合格、最小膳食种类合格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生长迟缓婴幼儿(P<0.05);低体重儿,持续母乳喂养、及时辅食添加、最低膳食频次合格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低体重婴幼儿(P<0.05);消瘦儿,最小膳食种类合格婴幼儿低于非消瘦婴幼儿(P<0.05);肥胖儿,最小膳食种类合格婴幼儿明显高于非肥胖婴幼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婴幼儿喂养情况 例(%)
2.5 营养不良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营养不良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持续母乳喂养、及时辅食添加、最低膳食频次、最小膳食种类6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男孩、小月龄、辅食添加不及时、最低膳食频次不合格、最小膳食种类不合格是导致婴幼儿发生生长迟缓的危险因素;男孩、添加辅食不及时是低体重的危险因素;男孩、最小膳食种类不合格是消瘦和肥胖的危险因素。见表4、5。
表4 婴幼儿营养不良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表5 影响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赋值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婴幼儿的营养问题已不单单是营养不良问题,婴幼儿肥胖、超重也逐渐得到社会的关注。营养不良主要是因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过度损耗营养素所造成的营养不足,或由于暴饮暴食或过度的摄入特定的营养素而造成的营养过剩。婴幼儿时期是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如果这个时期的营养状况得不到有效改善,不仅会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而且其智力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5-7],肥胖不仅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带来不良反应,也会增加以后慢性疾病的风险。本研究采用WHO标准的Z评分法对河北省燕山-太行山贫困地区6~24月龄婴幼儿体格发育进行评价,反映了河北省贫困地区婴幼儿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其中年龄别体重(WAZ)是判断婴幼儿近期及远期营养状况的指标,年龄别身长(HAZ)主要反映婴幼儿远期的营养状况,身长别体重(WHZ)是反映婴幼儿消瘦、超重、肥胖的敏感指标。
3.1 河北省贫困地区婴幼儿生长发育水平有所提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省婴幼儿WAZ、HAZ、WHZ评分均值分别为(0.54±1.23)、(0.49±1.56)和(0.45±1.38),三种Z评分结果均为正值,高于WHO推荐的参考标准和2010年河北省儿童生长发育调查结果[8],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均呈下降趋势,分析原因可能是婴幼儿近期营养基本能够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婴幼儿生长发育水平明显提高,但未及时辅食添加、儿童营养物质供给不合理、膳食不均衡导致Z评分值随年龄增大而下降。
3.2 河北省贫困地区婴幼儿营养过剩呈突出问题 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省贫困地区6~24月龄婴幼儿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消瘦率、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5.49%、2.55%、4.27%、21.97%、11.84%,与2010年我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率[9]相比,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消瘦率偏低,超重率、肥胖率偏高,婴幼儿肥胖甚至已经达到国内一些报道的大城市水平[10],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近年来贫困地区儿童营养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因膳食结构不合理,导致儿童超重和肥胖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加强宣教力度,是改善婴幼儿营养状况的重要环节,具有长远意义。
3.3 河北省贫困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婴幼儿营养不良存在显著差异 本研究结果显示,男孩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消瘦率、肥胖率明显高于女孩,同郭晚花等[11]研究结果,在农村地区男孩营养不良的患病率普遍高于女孩相一致,可能是由于男孩生长发育需求较女孩更多。6月龄后婴幼儿随着年龄的增大生长迟缓率呈上升趋势,与国内调查[12]一致。添加辅食不及时、喂养方式不科学可能是导致婴幼儿生长迟缓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的原因。
3.4 河北省贫困地区膳食种类单调是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 婴幼儿营养不良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辅食添加不及时、膳食频次不合格、膳食种类不合格是导致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尤其是膳食种类不合格是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肥胖导致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河北省贫困地区婴幼儿存在膳食结构不合理现象,膳食摄入不足、结构不均衡仍是婴幼儿营养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13]。婴幼儿期是生长发育快速期,6个月龄后母乳已经不能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所需能量和营养素,需要及时合理地添加辅食以满足这些需求[14-16]。因此,要结合贫困地区地实际情况,根据婴幼儿年龄段及自身状况给与营养、提高看护人喂养知识和技能等针对性干预措施,给孩子提供全面、平衡、适量、食物多样化的合理膳食,降低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