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木榨油,很多年轻人会感到非常陌生。在机榨油、转基因油大行其道的今天,木榨油早已被挤压到了角落,难觅其踪。其实木榨这项古老的技艺,历史悠久,工艺源远流长,早在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有木榨油记载,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
安徽省歙县富堨村的木榨油坊由于《舌尖上的中国2》的介绍,引得全国各地的摄影人蜂拥而至,打破了这小小木榨油坊的平静,那几位榨油工也迅速成了网红。
木榨油坊的原主人程亚忠(现亚忠油坊主人,古法木法非遗传承人,程亨高父亲)16岁就开始学习传统木榨工艺,当时他的师傅带有百多个徒弟,但坚持干下来的却没有几个。“传统木榨很多人觉得苦,觉得钱少,就放弃了这门手艺。”程亚忠如是说。而正是程亚忠的默默坚持,终于等来了《舌尖上的中国2》,等来了他和木榨油坊的春天。
《舌尖上的中国2》中,虽然他家只有短短几分钟的画面,却彻底改变了这家传统小作坊的命运。播出后,来探访的游客和摄影人络绎不绝。大家被传统的技艺所震撼,也被清亮醇香的木榨油所吸引,你买一瓶我买一箱,这样一来,本就受周边百姓推崇的油坊,更是应接不暇。
在程亚忠准备改造油坊扩大产能的时候,病魔却夺去了他的生命。程亚忠去世后,她的夫人汪红华挑起了这沉甸甸的重担。为了能够传承这份手艺,她经受了一般女人吃不了的苦,里里外外撑起了这个家。她说:“亚忠传下来的这手艺,不能在我手上败了!”为此,她筹资200多万,重新建了厂房。如今,儿子、女儿也帮助母亲建起了网店,把传承千年的古老手艺,连接上了互联网……
一碗传统工艺榨出来的香喷喷菜籽油,要经过脱粒、去壳(这两个步骤在菜籽地里就完成了)炒籽、碾粉、蒸坯、包饼、上榨,最后伴随着榨油师傅们一声声低沉而有力的号子,重达100多公斤的撞锤,被抛向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然后“怦”一声狠狠地砸在榨膛的木楔上。石锤一次次被举高,一次次被抛出,砰!砰!砰!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反复榨打,榨膛里,一缕缕香气飘了出来,琥珀色的菜籽油也随之一滴滴落入油缸里……
如今,几个年届花甲的老人支撑起着整个亚忠油坊里传统的木榨油技艺,尽管收益还算不错,但鲜有年轻人愿意学习这门手艺。单一、枯燥、体能消耗极大,加之受高效低耗的机械榨油工艺冲击,木榨油这项传承千年的古老技艺岌岌可危。当他们再也无力挥动石锤的时候,还会后继有人吗?祖先会把这门手艺收回吗?
也正是这发人深省的一问,让四位黄山人走在了一起。分别是现在的油坊主人、非遗传承人程亨高,在沪经商并立志把家乡更多优质产品推向更广阔市场的方文武、周学莹和毕万昌。
四位“老乡”希望通过对产品和品牌逐步升级,并逐步对木榨工艺进行升级换代,在保留古法木榨最原始的风味和营养的同时,借助新的动力来进行驱动,从而实现木榨工艺的新时代传承梦想,因为他们希望在将来,木榨油工艺将和滴滴醇香的木榨油一样,不仅仅只留在《舌尖上的中国2》里,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更出现在每个追求品质生活的家庭的餐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