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药物的免疫毒性和免疫原性的分析及探讨

2021-04-11 17:23:32
当代化工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免疫原性毒性抗体

(山东朱氏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 274300)

以生物技术为基础研制出来的药物在分子结构、药物生产工艺、药物运输过程以及保存条件、药效作用靶点等方面相较于传统药物来说存在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实际的制药以及临床使用过程中,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药物免疫毒性和免疫原性的检测,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生物制药的安全性,最大限度的发挥药物的临床作用效果。

1.生物技术药物的免疫毒性和免疫原性概述

所谓的生物技术药物免疫毒性指的是药物的受试对象在使用药物之后可能会发生的疫抑制或增强、过敏反应或自身免疫反应情况,测定人员需要根据相关检测结果来判断这些症状的出现是否与药理活性存在关联性。而生物技术药物的免疫原性则指的是生物药物在进入受试对象发挥作用后刺激受试对象所形成的特异性抗体或者产生致敏拎包细胞的性质。为了更好的保证生物技术药物的指令,必须要认真落实生物药物的免疫毒性和免疫原性检测工作,这样可以更好的提升药物质量,减少不良情况发生率。

2.免疫反应的类型、免疫毒性和免疫原性的影响因素

(1)免疫反应的类型

免疫反应是生物技术药物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导致免疫反应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据相关研究表明,免疫反应主要可以分为两种,即经典免疫反应和免疫耐受崩溃。经典免疫反应是通过动物、微生物、植物等物质提取的治疗性蛋白所引发的。比如说马的抗血清、链激酶、葡激酶以及天冬酰胺酶等等,这种免疫反应在用药之后可能只是短短数十秒就会发生,患者注射1次药物就会出现,发生率相对比较高。而且免疫反应发生之后的抗体,往往还有中和特性,其可能会长时间的滞留。针对这一类免疫反应在查找发生原因时,通常可以快速查明。如果在临床治疗期间,应用药物时出现这种免疫反应,那么药物的治疗效用将会因此丧失。

免疫耐受崩溃的特点在于发生时不如经典免疫反应那么激烈,其在临床上的发生没有规律可循,发生率比较低,可能在患者用药几年之后才会发生,也可能一直不发生。

(2)影响免疫毒性和免疫原性的因素

在生物技术药物领域导致免疫毒性和原性发生的因素多种多样,比如说结构、处理工艺、贮存条件、污染或者是杂质、给药时间、剂量以及途径等等。在对影响免疫毒性和免疫原性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时,发现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的蛋白多肽也可能有免疫毒性和原性,相对分子质量在5000-10000的蛋白多肽也可能有免疫原性,但是引起的免疫反应相对比较弱,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5000的化合物免疫原性不可预测。相对分子质量低的化合物仅在与蛋白制共价结合形成半抗原-蛋白复合物的时候才有免疫原性,比如说青霉素与磺胺药物。高分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达到100000,但是因为在这一类物质为支链氨基酸结构,容易在体内降解成为低分子物质,所以免疫原性相对比较弱。由此可以发现,免疫原性除了与相对分子质量有所关联,还与物质的化学结构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此外,在调查研究中还发现,但凡是含有大量芳香族氨基酸,尤其是含有酪氨酸的蛋白质,其免疫原性比较强。结构复杂的物质免疫原性强,如结构简单的物质免疫性则比较弱。结构复杂性与氨基酸和单糖的类型及数量等存在有一定的关联性。

随着生物技术药物的产品纯度不断提高,杂质相关的抗体减少。一般来说,免疫耐受崩溃通常需要几个月才会发生,因此给药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对免疫原性的产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比如说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干扰素β。给药途径对蛋白质的免疫原性有一定影响。据相关研究表明对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质不适合通过皮下注射给药,但是从本质上来说,皮下注射无法使得蛋白质从非免疫原性变为具有免疫原性,改变给药途径也难以真正的使得原本具有的免疫原性消失,其仅仅能够使得免疫原性的蛋白发生免疫反应的机率增加。

3.生物技术药物的免疫性毒性和免疫原性研究分析的项的

(1)非临床免疫原性及免疫毒性研究

如果药物的免疫毒性和免疫原性存在问题,那么势必会使得患者出现药物过敏和抗药物免疫反应,药物可能无法发挥治疗疾病,帮助患者恢复健康。针对非临床生物技术药物进行免疫毒性和免疫原性研究,可以准确的评估生物技术药物在免疫毒性与免疫原性方面是否存在问题,探究其免疫毒性和免疫原性的强弱,分析药物是否会对患者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针对非临床生物技术药物在对免疫毒性与免疫原性进行评估时,可以通过分析蛋白质药物的过敏反应获取相关数据情况,然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生物技术药物的免疫毒性与免疫原性强弱,都可以借助蛋白质药物进行检测和分析,因为在实际的药物使用中,并不是所有的蛋白质免疫原都属于过敏原。

除了通过分析蛋白质药物的过敏反应了解生物技术药物的免疫毒性与免疫原性强弱之外,还可以通过分析抗体了解生物技术药物的免疫毒性与免疫原性强弱。但是,当前为了保证相关操作的安全性,一般都是以动物作为检验对象,动物与人类具有诸多相似点,在药物试验期间动物可能会出现的诸多反应也将会在人体出现。然而实际上在动物身上观察到的一些免疫反应也不能百分之百保证会在人体身上出现,因为二者虽然有共通点,但实际上也是存在有巨大差异的。所以在检测之后还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评估生物技术药物的免疫毒性和免疫原性可能会对用药者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2)临床研究和上市后的免疫毒性和原性研究

免疫毒性和原性的检测是生物技术药物临床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药物引起的抗体反应将会对药动学、药效和毒性等产生影响。抗体对于药物作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既可能使得药物作用的疗效增强,也可能会导致药物的作用减弱,并产生诸多副作用。比如说,给儿童注入生长激素,生长激素与抗体结合之后,使得儿童体内原有的生长激素稳定性增强,这样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来说实际上是极为有利的。但是抗体的产生也可能会对患者产生负面影响,比如说患者体内的内源性血小板生成素受到影响,那么就可能会导致患者血小板减少。由于免疫毒性和免疫原性的发生具有诸多不可预见性,因此为了更好的保证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安全,针对新生物技术药物在其上市1年内应当定期检测药物抗体的变化情况。

4.生物技术药物的免疫毒性和免疫原性研究内容分析

(1)抗体滴度和抗体的特点。由于部分生物技术药物在给药前可能会出现特异性抗体,因此为了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在给药之前必须要做好抗体检测工作。检测时不同药物的成分、性能存在差异,因此所应用到的检测方法也有所不同,在检测工作实施之前,需要明确检测的方法。对于生物技术药物来说,其一般会将白蛋白作为保护剂,因此用药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白蛋白抗体,在将动物作为试验对象时,可以观察动物的反应情况,分析其抗体滴度以及抗体特点,然后做好各项数据记录工作。

(2)抗体的中和活性。之所以要对抗体的中和活性进行研究是因为药物中的抗体可能会增强或者是减少药物清除,进而使得药物的半衰期、组织分布或者是靶器官暴露于药物的时间,最终将会对药物的活性与毒性产生影响。针对抗体中和活性在检测时比较常用得到方法是生物学活性检测法,比如说针对重组细胞因子采用的是国际上通用的依赖细胞株方法,将多个稀释倍数的动物血清与重组细胞因子均匀温孵适当时间后,将其加大已种植依赖细胞株的培养半板孔里面,通过测量吸收度分析抗体是否降低重组细胞因子促进细胞增殖的活习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采用基于细胞的抗体中和活性检测,其灵敏度相对比较低。生物技术药物在动物体内产生的抗体并不一定具有中和性。如果在体外试验中发现抗体具有中和活性,并观察到产生的抗体中和了大多数实验动物的药理或者是毒理效应的时候,可以停止继续给药。

(3)免疫复合物沉积。抗体与抗原性结合将会生成免疫复合物,如果这种复合物沉积在器官中将会引发诸多病理变化,而这种病理变化还可能会导致毒性反应的原因分析变得困难。因此针对免疫复合物在进行分析时,通常使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查免疫复合物是否在组织中大量沉积,结合提示器官功能变化的血液深化指标和尿液检查结果,分析生物技术药物形成的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是否会导致个体的组织器官出现病变。此外,在检查工作实施期间还可以应用综合分析法,将多种方法结合在一起分析生物技术药物的免疫毒性和免疫原性。总之,生物技术药物是制药领域中的重点研究对象,做好相关研发工作可以为医务工作者在临床治疗工作中提供更多的施药选择,达到对症下药的目的,可以更好的帮助患者恢复健康。但是针对生物技术药物的免疫毒性与原性问题,在研究中必须要提高重视度,做好各项检测工作,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生物技术药物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提升药物质量。

猜你喜欢
免疫原性毒性抗体
动物之最——毒性谁最强
猪乙型脑炎PrM-E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免疫原性
抗BP5-KLH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50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V/JZ06-3基础毒株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
特产研究(2016年3期)2016-04-12 07:16:15
RGD肽段连接的近红外量子点对小鼠的毒性作用
布鲁菌缺失疫苗株M5-ΔznuA和M5-Δbp26-ΔznuA的构建及毒力和免疫原性的评估
针对潜伏结核感染的A39 DNA疫苗构建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乙肝抗体从哪儿来
肝博士(2015年2期)2015-02-27 10:49:44
PM2.5中煤烟聚集物最具毒性
Galectin-7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