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莉 尹 彩 梁梅燕
广东省信宜市人民医院门诊雾化室 525300
支气管肺炎属于小儿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对患儿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病因在于患儿呼吸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抵抗力较差,易受细菌、病毒等侵害。目前,雾化吸入治疗是支气管肺炎常用的临床治疗手段,具有效果好、操作简单等优势[1]。雾化吸入使药物呈雾状微小颗粒吸入呼吸道,达到缓解呼吸道痉挛、湿化呼吸道黏膜、祛痰抗炎的作用。但是由于患儿年龄较小、依从性较差,容易导致药物无法进入支气管及肺部,治疗效果欠佳,因此,更需要通过护理干预保障治疗顺利实施,促进患儿康复。集束化护理是近几年常用护理模式之一,通过集合一系列常规护理措施细化护理过程,提高护理质量,备受患者认可[2]。本文以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9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为例,简述集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9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3个月~10岁,平均年龄(4.5±1.1)岁。观察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4个月~10岁,平均年龄(4.6±1.0)岁。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本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许可。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接受雾化吸入治疗,其间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患儿治疗期间反应,做好不良情况应急处理等工作。观察组患儿采取集束化护理,具体过程如下。
1.2.1 设置责任护理人员:为每名患儿设置责任护理人员,该患儿治疗期间所有护理均由责任护理人员完成。责任护理人员需进一步加强与患儿之间的沟通,为其制定个人档案,并将其上报给主治医生,确认具体的治疗方案。同时确定患儿雾化吸入治疗整个过程中所需注意的各类问题,针对问题制定解决措施,并按照解决措施严格开展护理干预[3]。
1.2.2 雾化吸入前护理:在雾化吸入治疗开展前,责任护理人员需与患儿、家长等进行详细的沟通,具体说明雾化吸入治疗的流程和优势,为提升患儿的认知程度,可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方式,详细介绍药物从雾化至被吸入体内的整个过程,并大致说明雾化吸入设备的工作原理,强调雾化吸入对小儿肺炎治疗的优势。必要时可通过介绍其他患儿成功治疗的方式加深其印象,鼓励和赞赏其勇气,有助于树立患儿治疗信心,提高护理依从性。在健康宣教时可播放柔和的背景音乐,缓解患儿初入医院和病房时的焦虑、恐惧等心理,要求音乐的播放音量适中,避免声音过大惊吓患儿[4]。
1.2.3 雾化吸入中护理:(1)在雾化吸入治疗时统一指导患儿取坐位,尽量保证呼吸道通畅,同时利用重力使胸腹膈肌保持下沉状态,为肺部扩张提供更多的空间。正常情况在可指导患儿将单侧手臂放置在桌上,椅背部放置枕头、软垫等固定,使其可在治疗时间内保持舒适的坐位。如患儿病情较为严重,处于身体虚弱状态,确定无法长时间保持坐位者,可选择半坐位,尽量将头部垫高,并解开衣扣减少对胸部的压迫。针对年龄相对较大的患儿,护理人员需指导其在吸入时配合深呼吸,要求深吸慢呼,使药物颗粒能够更多地沉积在肺部组织当中。(2)严格调节雾化治疗时病房内温度,应保持室温在22~26℃间,空气湿度则需控制在55%,最大限度提升患儿治疗时的整体舒适度。且护理人员可根据患儿主观判断,对温度进行具体调节[5]。(3)针对不同年龄患儿采取不同的雾化吸入治疗方式,其中超过2岁的患儿可使用常规面罩式雾化机开展治疗,要求根据其面部轮廓选择面罩的具体规格。针对2岁以下的幼儿,则需对呼吸面罩进行改良,可将奶嘴裁剪至适当大小,并粘贴在面罩内部,在治疗时将奶嘴置入幼儿口中,为其提供吸吮工具,从而保证治疗时的适应性,避免长期吸入治疗引起的抵抗情绪。(4)在雾化吸入治疗时需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其中3岁及以下儿童需由家长负责使用玩具、动画视频等吸引患儿的注意力,使其关注点从治疗中转移。针对3岁以上的患儿则需在转移注意力的同时不断夸赞其勇敢,通过鼓励的话语帮助患儿建立治疗信心,并对负面情绪给予及时的安慰。如患儿发生哭闹或不配合的情况,则应轻声安抚,并鼓励家长可利用奖励形式刺激患儿的依从性,答应其治疗顺利完成后购买食物或玩具等。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耐受程度进行评价,分为较好、一般、较差三个等级。较好:患儿可积极配合雾化吸入治疗,无不适反应;一般:患儿出现轻度抵抗不耐受情况,但经安抚后可继续接受治疗;较差:患儿哭闹不止,耐受不佳,无法继续治疗。总耐受度=较好率+一般率。分别记录各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包括:退热时间、咳嗽停止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峰速(PEFR)等肺功能情况。
2.1 两组耐受程度对比 观察组患儿雾化吸入总耐受度明显优于对照组(χ2=6.78,P<0.05),见表1。
表1 两组耐受程度对比[n(%)]
2.2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儿各项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2.3 两组雾化吸入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两组患儿雾化吸入治疗前肺功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雾化吸入后观察组患儿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雾化吸入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现阶段,临床治疗支气管肺炎常规方法包括: 肺部感染防控、支气管痉挛与肺部炎症解除、镇咳化痰等,但效果并不理想。雾化吸入治疗是干预小儿肺炎的最佳方式之一,其通过雾化治疗仪将药液转变为雾气,使药物颗粒随雾气直接被吸入人体呼吸系统中,从而保证药物直接作用于靶器官或组织内,降低了口服用药时脏器代谢作用对有效成分的消耗,也可保证药物成分较快到达患处,缩短了治疗周期。同时,雾化吸入治疗避免了口服用药时脏器代谢负担,对年龄较小的患儿不会造成过多的影响。但也由于这种治疗的特殊性,加之需长时间佩戴呼吸面罩,造成患儿抗拒情况,无法有效配合护理人员各项操作[6-9]。
集束化护理是以循证护理为基础,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开展相应的护理措施。在雾化吸入治疗护理中,应首先确认影响治疗的各类因素,利用体位调节扩大肺部舒张空间,同时根据患儿年龄不同选择是否附带奶嘴,满足低龄幼儿的需求,减少抵抗情绪。另外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状态患儿采取相应的疏导护理,鼓励其接受治疗,并可以物质奖励刺激其主动配合。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耐受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停止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雾化吸入治疗前肺功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雾化吸入后观察组患儿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集束化护理在支气管肺炎患儿接受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这与本文采取的设置责任护理人员、确定患儿雾化吸入治疗整个过程中所需注意的各类问题,针对问题制定解决措施;通过雾化吸入前护理,鼓励和赞赏其勇气,有助于树立患儿治疗信心,提高护理依从性;在雾化吸入治疗时需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减少其治疗中负性心理情绪,可提高患儿依从性,改善症状治疗进程与肺功能。
综上所述,支气管肺炎患儿接受雾化吸入治疗时辅以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儿耐受力,促进症状改善,调节血流动力学指标,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