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隽 冯晨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推进,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如今,在全球化趋势下,越来越多的国人选择出国旅游,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选择在中国发展,众多的工作岗位都要求工作者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公共卫生医疗行业更是全面与国际接轨,因此,各大医学类高校对英语教学极为重视。但是由于很多高校英语教学依旧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英语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到的英语很难在临床医学上进行应用,失去作为交流手段的作用,很难做到把英语的实用性在临床医学上体现,医学院校英语教学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情境教学作为特征鲜明的教学方式之一,在教学中应用可有效提高课堂吸引力。情境教学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情境教学法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形成的,到目前为止,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拥有独立的语言教学基本思想和教学方向的教学方法。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好方法,它能改变平铺直叙的刻板式说教,使教学跌宕起伏、错落有致,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同时使教与学更加协调,能有效消除学生学习中的紧张心理以及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
情境教学主要有两个功能:陶冶功能和启迪功能。历史上最朴素的情境教学案例当属“孟母三迁”。在当时社会的情境教育中,孟母最后创造的情境教育是学堂私塾和文庙宗祠,于是孟子在这样的情境教育中学习周公之礼,学到深厚的文化知识,奠定坚实的理论素养,养成理学之性,成为一代圣贤。情境教学中有一种方法是角色扮演,此种方法非常适用于大学课堂。角色扮演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表现欲,不但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身临其境地进行学习,轻松地掌握所学内容[1]。例如:在医学专业课堂上,教师会让学生有代入感地将自己融入其中去学习解剖知识,根据触觉、视觉等多种感官感知来和课本上的知识内容相结合进行记忆;在护理礼仪课中,教师会适当地安排类似情景剧来促进基本礼仪内容的学习,将之运用到现实中,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在如今的大学课堂上使用情境教学的也不在少数,将角色扮演引入课堂情境教学中,目的是让学生在半真实的环境中深入体会角色所处的情境,使之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提高水平。这些都是如今大学课堂上情境教学的发展与推广[2]。
情境教学方法适用于诸多领域。作为医学生而言,英语的使用程度直接影响对外国友人的病情治疗以及对新知识的获取。现在很多医学类院校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英语四级才能够得到学位证,这也说明了英语对医学生的重要性。据调查,首都医科大学大二学期英语课每周两节,占一周学习时间的10.81%,而且课程安排一般都是上午第一节课的时间。在作息上,第一节课学生的注意力较为集中,大脑刚刚苏醒,是接受新知识学习较好的时间段,学生能够快速地学习新知识,同时是对旧知识巩固再学习的黄金阶段。并且两节课所教授的知识也有所不同,大概分为精读课和听力课。这两节课程通过语言学习的读、写、听三个重要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学习英语[3]。
临床医学运用的英语和日常英语有很大区别,体现在临床医学英语是专业性术语与日常化语言的结合,能够向患者解释清楚医学专用名词,更能体现出医生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这除了需要对临床医学通透地理解,更需要专业的英语素养。在情境教学与临床医学英语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对临床医学专业词汇的认识和理解是难点。认知一个单词是容易的,如何向患者通俗易懂地解释这样的词汇,除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延伸,更需要学生在课上和课后不断积累和研究,情境教学与临床医学英语相结合仍然任重道远。
笔者所在团队在进行情境教学的时候,选择在运动康复专业的英语课堂上进行尝试并进行深入探讨。
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本校运动康复专业大二学生,共计36 人,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大一英语平均成绩为70.5 分。
把学生平均分为6组、每组6人进行场景模拟。具体分工:康复医师1名、康复治疗师2名、康复护士1名、患者1名、陪护1名。全程进行英语交流,从患者入院看病到康复医师诊断,再到康复治疗师进行治疗,以及后期入院之后护理照顾,进行全程模拟。每组拿到的课题都不同,分别是肩袖关节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症、恐怖三联征、肱骨外上髁炎、腰肌劳损以及脊柱侧弯。每组学生针对拿到的课题进行思考和整理。在教师的帮助下,每组学生都能较为完整地模拟整套过程。教师评价打分,作为一次课堂表现分数。最后,教师带领全体学生把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复盘并详细讲解。
在场境模拟期间,学生明显对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充满热情和积极性,能够很好地配合教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1)对有些专业性词汇掌握得不是很好,如Rotator Cuff Disorders(肩袖关节损伤)、Lumbar Disc Herniation(腰椎间盘突出症)、Terrible Triad of the Elbow(肘关节恐怖三联征)、Lateral Epicondylitis(肱骨外上髁炎)、Lumbar Muscle Strain(腰肌劳损)以及Scoliosis(脊柱侧凸)。
2)对康复方式的操作流程的解释不够清楚明确。以第一组学生为例,在患者询问康复师如何康复训练时,康复师的回答本应详细易懂,但是在表述时,康复师的陈述过于简单,而且对Range of motion(关节活动度)的表述过于笼统,并没有让患者清楚地了解需要做的事情,导致患者难以很好地配合康复师的训练。
实验后,对本次实验的对象进行采访,大部分学生表示很喜欢这种教学方式,并且希望以后能够开展更多类似的活动。本团队也对实验对象进行了长期的跟踪调查,在期末考试中,该班级的英语平均成绩为79.45分,相对上一学期有明显提高。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创造性得到激发,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开阔了视野,他们收集到很多有关医学方面的专有词汇,并且能够在情境当中融会贯通,这是本次实验的成果。情境教学与康复专业英语教学相融合,除了能够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收获。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具有实际性和交际性。现实生活是学习语言的基础。情境教学的模式也应该逐渐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将学习迁移扩展到现实生活当中。情境英语教学与临床医学的结合,就是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重要表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境外人士进入我国,导致未来医务工作者面对的不仅仅是中国人,这个时候就体现了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重要性。现在虽然医学院校对英语教学要求很严格,但是英语并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而是交流获取信息的手段,更应该把英语教学趋向于实际应用化。
对在校大学生和教师进行线上问卷调查,一共收回有效问卷2000 份。其中,学生问卷1200 份,教师问卷800 份。调查结果表明:喜欢情境教学方式的人数为1794人,其中学生有1057人(约占学生人数的88.08%),教师有737人(约占教师人数的92.13%);不喜欢情境教学方式的人数为206人,其中学生有143人(约占学生人数的11.92%),教师有63人(约占教师人数的7.87%)。
如图1、图2所示: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喜欢情境教学模式的学生明显多于不喜欢情境教学模式的学生。学生喜欢这种教学模式的原因也正是情境教学方法的优点,这些优点值得推广。学生不喜欢情境教学的原因是其中的不足,需要去改进。笔者认为:情境教学在给予学生想象力的同时也应该由教师进行适当调控,在学生最大限度地释放想象力、创造力的同时,教师也应该握住“缰绳”对现场的时长和氛围进行把控。
图1 喜欢情境教学学生人数
图2 不喜欢情境教学学生人数
如图3、图4所示:在教师对情境教学的看法中,能够清楚地了解到教师在实施情境教学时的难点,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的素质很难做到整齐划一,所以情境教学课题创建的难度很难把控;而且一些课题专业性很强,英语基础一般的学生很难跟上教师的思路,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但是从图3可以看出:教师依旧对情境教学充满期望。
图3 喜欢情境教学的教师人数
图4 不喜欢情境教学的教师人数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与临床医学英语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活跃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其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临床中去。情境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置身于英语环境中,深刻体会到英语的魅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为以后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