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研兴趣导向的创新型药学人才培养模式*

2021-04-09 11:02刘良红肖顺丽
广州化工 2021年5期
关键词:创新型本科生药学

彭 婕,刘良红,肖顺丽,蔡 伟,2,3

(1 湖南医药学院药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0;2 湖南医药学院侗医药研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 怀化 418000;3 新型抗体药物及其智能运输系统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 怀化 418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新的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最基础的是培养大量的创新人才,这是当代中国高等院校最重要的使命之一。药学专业,是以药学和化学学科为主干学科的专业,其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目前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实践的难点和重点,越来越多科研院校重视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4]。

因此,本研究针对药学本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不强,科研能力薄弱等情况,提出了以科研兴趣为导向的创新性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旨在通过科研兴趣的发现和培养,来提高药学本科生的科研素养,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1 药学本科生科研现状

目前,医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缺少调查分析和对问题的解剖,出现了照搬照抄的培养方式,制定过程中批量化生产,导致“千校一面”,缺乏创新性[5]。药学本科生的教学方式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学目标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旨在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和一些基本实验操作。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减少,仅将一些理论知识当作重点,缺乏理解,忽视了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有效的科研实践锻炼,实践动手能力较弱。

药学专业课程多,以药学和化学作为主干学科,课业负担较重,学生不仅面临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压力,还要完成平时的学业,导致很多学生精力分散,仅能完成正常的课程学习,没有精力思考有关科研创新的问题,主动开展科学研究的意识不强,因此本科生的科研实践能力薄弱,创新能力不强。

其次,大部分药学本科生对自己的人生没有明确的规划,读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期望毕业后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学习过程中并非为了提高创新性[6]。即使有少部分学生试图参与科研活动,但在校期间缺乏必要的操作培养与训练,能力不够,存在畏难心理,还没有开始就已经放弃,很难完成自主科研能力的培养要求。

2 培养药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科研创新能力是大学生综合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7],药学专业的学生将来可能从事药物研究与开发、质量控制和检验等工作,良好的创新思维对他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8],提高药学专业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可以进一步促进研究生人才的培养质量。据研究表明[9],在本科阶段参与过科研活动并具有良好科研素质的毕业生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就业率明显高于本科生阶段没有参加过科研活动的毕业生。这说明培养药学本科生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在工作中更好地运用专业知识。

3 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的措施

3.1 培养药学本科生对科研活动的兴趣

作为一个创新型人才首先必须具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因为创新并不是空中楼阁,它是在接受和学习前人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广博的知识可以以广泛的兴趣作为前提,学生只有对学习充满兴趣,才能充分调动起对生活的兴趣,从而产生创造力,进而为创新创造条件。兴趣,尤其是科研兴趣,是开展并圆满完成一项科研工作最基础、最重要、最持久的条件[10]。

通过前期的调查,发现大多数的药学本科生不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帮助药学专业学生明确并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是首要任务。我们采用“体验式”来引导大学生科研兴趣的发掘,即通过短期参与科学研究,让药学专业学生参与科研兴趣小组的科研活动,主要包括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和药理学三个方向,在半年的科研体验期中感受并体会科研的实质与意义,引导学生进行人生规划,通过人生目标的确立,来进一步建立中长期,短期目标。通过目标,形成准需求,从而产生一种动力意义的压力系统,进一步促进兴趣的激发。

3.2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在科研兴趣的基础上,培养药学本科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采用“传、帮、带”模式引导学生学习和实践科研知识,“传”即传授,由专业老师传授知识并讲解;“帮”即帮带,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并询问老师,从老师为主,学生为辅转变为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带”即带领,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并带教低年级学生,向他们传授实验方法和经验,并在指导做实验的过程中不断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

与此同时,我们鼓励倡导学生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项目及大学生挑战杯等项目,学生自主确定选题、收集资料,分析归纳,到开展实验操作、撰写论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体验过程中,学生对侗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植物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从而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例如,通过对侗药马卡列丙产生的兴趣,学生申请了大学生挑战杯项目,通过查阅资料,确定对马卡列丙中多糖提取采用水提醇沉法,得到粗多糖后采用sevag法脱蛋白得到马卡列丙精多糖,再采用柱前衍生化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侗药马卡列丙多糖中单糖的组成及其摩尔比[11]。这一项目获得了湖南省挑战杯三等奖,并发表论文《柱前衍生化 HPLC 法分析马卡列丙多糖中单糖的组成》。

在此过程中,从查阅资料、设计实验、购买原材料、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完成论文等全由学生主导,教师提供实验操作指导、疑问解答及论文修改。通过具体实践操作,掌握了基础化学常用的基本操作和分析化学中高效液相的使用等技能,激发他们对科研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逻辑能力,培养学生查阅文献收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论文撰写能力。

3.3 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

科研是一个长期并且枯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人兴趣可能会因为枯燥而减弱,所以需要通过情景兴趣与个人兴趣的转化,进一步保持兴趣的持久性。良好的科研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定期科研组会的召开,由学生组织安排,每次两至三名学生主讲,就自己研究方向阅读相关的国内外前沿文献知识,结合自己的实验进展情况进行汇报,并与其他人讨论。通过成员相互分享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培养学生们以兴趣为导向的自主能力。指导老师及时进行答疑解惑,并指导学生多听学术报告及学术会议,定期分享与科研相关的咨询,同时不定期分享科学家的人生趣事,以及科研趣文来提高情景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

4 结 语

随着21世纪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通过培养科研兴趣的方法来提高科研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养,可以帮助学生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水平,进而适应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

至 2015 年起,在国家自然基金,湖南省自然基金,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等的资助下,基于科研兴趣导向的培养模式,先后指导 15-18 级药学本科生 11名,先后参与发表论文 12 篇(SCI论文4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论文8篇(含SCI论文1篇)。2人获得国家奖学金,4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2人获得校级百优大学生“创新才能奖”,9人获得校级优秀学生荣誉称号,3人获得校级优秀团员荣誉称号,3人获得校级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3人获得校级优秀团干荣誉称号,考取硕士研究生4名(共5名毕业生),其中不乏中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和广东药科大学重点院校。结果表明,基于科研兴趣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有效的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与此同时,基于兴趣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可用于化学或化工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创新型本科生药学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论法学本科生法律思维的培养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药学进展》在国内66种药学类期刊中篇均下载量排名第1位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