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石油大学 罗通元|文
学者们对于什么是安全及安全科学存在诸多矛盾和差异,安全的认识过程也是伴随着人类对伤害(事故)的认识而逐渐形成的,犹如疾病对人类造成伤害一样,事故带来的痛苦也是人不愿意的结果。诚如对于医学的认识是伴随疾病的痛苦过程,对于安全科学的认识一样受到外界因素的种种危害,安全认识论也称为安全观或安全哲学就是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总体而言,安全认识就是安全思维的发展过程,可以描述为对于事故起因思考的发展。安全作为话题是古老的,但是作为学科却是近几十年的事前。回顾安全科学的发展道路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随着学界不断挖掘安全科学的本质以及探讨安全科学的工程应用问题,安全科学已经初步具备了符合现代科学技术体系逻辑的学科框架。任何一门新学科的产生都是建立在人类整个现有科学基础上的,安全科学是随着人类为求生存,健康和平安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安全科学是一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基于科学哲学、系统科学和科学学的基础理论来研究安全科学学科问题是学界形成的基础共识。
安全学科建设任重道远,长久以来,一批批安全学者相继开展了诸多创新性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纵观国内外安全基础理论的研究前沿,积极开展安全基础理论研究的学者并不多,主要研究者集中在国内,笔者尝试归纳出安全科学理论研究的几大流派及重点,分析安全科学理论研究的方向。
提到中国安全科学基础理论的主要研究者,就得回顾中国安全专业的发展历程中起到关键推动作用的人物。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的吴超课题组长期致力于研究安全基础学科创建问题,从安全系统的思维建立安全新学科。发表出版了大量有关安全基础理论的文章和专著,其影响力在安全领域颇深。他的核心思想认为安全科学是综合科学,安全学科研究要着眼于交叉,重视安全科学方法论和安全科学原理的研究;除此之外,在比较安全学、安全文化学和其他安全交叉学科建设方面积累的丰富的成果。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的傅贵主要探讨基于行为科学理论下的安全管理模式以及事故致因理论的研究,认为安全科学的研究目的是预防事故和控制事故发生后的损失,指出安全是人类从事生产、生活等各种活动过程中实现生命、健康、财产损失、工作效率和达到工作目的的活动。在安全文化和安全氛围方面也有所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张景林等指出安全科学来最主要最迫切的学科建设任务是构建安全科学的综合理论体系,而不能只是停滞于在部门安全的组合和若干相邻学科的理论的综合,应该形成有机系统的安全科学大科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的毛海峰等用综合科学的思维模式来建立和发展安全科学会削弱对安全问题本质规律的探寻和研究,认为基于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建立的安全科学知识体系没有建立在反映安全问题核心规律的基础上,按其方法构造的安全科学知识体系空虚牵强,列出的许多知识门类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西安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田水承等在刘潜(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安全三要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安全系统基本元素结构,对安全的认知与实现进行纵向科学分类和横向理论分层,提出包含若干个学科分支及其理论层次的安全科学学科体系结构。认为系统科学和哲学是安全科学研究的底层。北京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系的何学秋提出了安全科学流变与突变论的数学模型,将安全定义为事物主体在某限度内受损伤的状态,安全状态是相对的,危险状态是绝对的。认为物质世界在原秩序被破坏后发生突变形成新的安全状态,客观世界总是处于安全到危险的无限循环中存在和发展。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的姜传胜等认为现阶段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事故,以人、机、环、管等因素在事故孕育发生演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主要内同的基本研究范式仍然是当前安全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的邱成等提出安全是人对自身本质力量的充分肯定,是人的自觉之为所创造的宜人的时空状态的定义,归纳出安全的特性是人本性(目的唯一性)、多因性(获得过程的复杂性)、维护性(现状的可变性)和相对性(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北京京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虞和泳认为安全科学是研究人体健康的学问,定义安全科学是以人的身心免受体外因素危害为着眼点,从人体健康角度出发,对人类与整个客观世界及其运动变化规律性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与再认识。安全科学是一门指导人类生存实践的科学,不是以揭示客观规律为首要目标的科学。此外,提出安全科学为了实现自己的科学目标即人的安全,是把人类拥有的一切知识、技能与经验都汇集起来,作为自己这门学科的科学方法来使用的观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安全工程研究中心赵云胜等定义安全科学是研究技术应用导致的安全与危险这对矛盾的运动规律,以采取对策将技术危害控制在允许限度内,促进生产持续稳定的发展,达到保护人员身心健康和安全、避免物质财产损失和环境保护的目标的跨学科综合性交叉学科。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司的吴宗之提出了安全科学是研究人与机器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保障人类生产和生活安全的科学,或者说是研究事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防的理论体系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不安全因素,研究的重点是各种技术危害。认为研究对象、研究起点、研究前提、基本定义等方面缺乏一致性,安全科学缺乏公理没有形成一个演绎的体系。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的王续琨认为安全科学是一个介于数学、自然科学、系统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门类。按照研究内容及其理论性、实践性特征的差异,可以相对地区分为基础灾害学科、类别灾害学科、理论安全学科安全管理学科和安全工程学科五个群组。
国外学者对安全科学也进行了学理上的探讨,如J. Stoop(Safety Science Group,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等认为安全科学作为一门学科被描述为科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被定义为具有专门研究对象和方法论的科学学科,能够提供预防事故和控制事故的方法,并进一步减少或避免由此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Aven和Pillay(Department of Finance, School of Business at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等认识到安全科学具有广泛的理论基础,涉及许多学科,包括工程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领导力、组织行为学和个人行为学,是一门跨学科和多学科的学科。J. Rasmussen和A. Itsaso(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The University of Sydney)认为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技术应用过程中安全与危险的特殊矛盾。它研究存在于人类生产生活和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的技术风险。A.Kuhlman(World Conference on Safety Science)把安全科学认为系统科学,安全科学研究人-机-环境系统,它是由“人、机、环境”三个组成部分组成,并受其相互作用的影响。Hollnagel(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Built Environment, The University of Newcastle)认为安全科学的目标是根据“人们如何能够在预期和意外的条件下提供所需的性能”。所谓的安全II指的是安全工作或安全操作,安全系统的科学研究属于积极的动态研究,应该着眼于正向的创造安全条件。Hale(Safety Science Group,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提出安全被定义没有事故的可接受风险,即所谓的安全I。安全被视为不良后果的数量可以接受的一种情况,它是研究事情为什么会出错的学科。Svedung, Rasmussen和Hollnagel(Department of Chemistry, Karlstad University;HURECON, Smørum Bygade 52)等建立了定性和定量系统模型,指出非线性复杂系统作为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建立了系列系统模型、高可靠性理论和韧性理论。
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国内外主流的安全科学认识存在“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态势。关于安全科学的基本概念、主题、研究对象、目标、学科内涵和范畴等问题至今仍然存在诸多争议。安全科学的学科背景受认知心理学、组织社会学、组织心理学、政治学和人体工程学等传统科学学科的影响。笔者从安全科学研究主题角度出发探究安全科学的主流观点及提出新安全科学认识范式。上述安全科学的认识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并没有形成无形的、具有科学学逻辑的系统认识。如果安全科学可以看作是一门成熟的、独立的学科,那么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在当前和未来都应该是明确和统一的,尽管安全科学的重点可能会随着安全科学的发展而改变。为了避免落入唯我主义的陷阱,对安全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来说,就安全科学的重点达成共识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根据以往的安全科学研究对象提出一个全新模型,试图从整体上为认识和发展安全科学提供科学思维。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安全科学还是不够成熟,安全科学在研究主题、对象和概念等方面仍然缺乏统一的科学答案。一个被大多数安全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接受的明确的安全科学对象已经成为我们应该应对的第一个主要挑战。
安全领域中的许多概念都是从其他科学中借鉴而来的,并被应用到与安全相关的主题和问题上。安全科学应用其他学科的概念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学者共识的结果。安全科学认识广义上包括安全科学主题、安全科学研究对象、安全科学基本术语和安全科学定义等广泛系统的学科认识。
时至今日,仍然有不少安全科学家和安全从业人员对安全科学研究对象存在认识困惑,安全科学认识一般是受时代发展和社会技术水平的影响,这些方面会直接影响安全科学家、安全工作者和相关人员的安全认识,这些人员直接影响这着安全科学的发展导向和学科领域。一般说来,科学领域从多学科的地位发展到跨学科的地位,其特征是达成一致的范式,这在安全科学中到目前为止大多是缺失的。最终,科学领域往往会达到单一学科的地位,而安全科学则远远比不上这一点。因此,安全科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安全领域是脆弱的,可能会作为一个单独的科学领域消失,并被例如政策科学、法律或工程科学吸收。未来安全科学发展方向已不是还原论科学,而是综合性科学,这是安全科学转型研究的制高点。所有安全类学科都是一门科学,从安全系统认识论看,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某某安全学或安全某某学只是简单的学科交叉后的有形学科,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系统安全科学体系。
如果对安全的研究对象没有明确的定义,那么安全人员就不会在与安全相关的问题上达成共识,进而形成具有科学价值的认识论。一些安全研究人员已经为安全科学是什么这个问题给出了的答案。然而,安全科学家们在这个问题上还没有达成广泛且稳定的共识。
很久以来,国内外学者认识到安全工程是系统工程,试图去解释安全中的系统逻辑,目前的主流仍然是系统安全阶段的认识。这属于人类安全认识的第三阶段:系统安全阶段,它是将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系统的安全问题。安全科学要发展到对安全自身的研究就得进入第四阶段:安全系统研究。中国系统工程奠基人钱学森首创建立的“三层次,一桥梁”系统科学体系。中国安全科学创始者刘潜据此提出了自己的安全科学学科体系。系统思想是指导安全科学的核心思想,只有系统思想才能构建起属于综合学科的宏大世界观。安全定义的科学逻辑是安全系统思想,它由科学哲学思想、系统科学方法和科学学理论组成,三者的交叉渗透融合形成新的安全系统思想,
科学哲学是与形而上学、本体论和认识论相互交叉的解决科学基础、方法和意义的哲学分支。其中重要流派是系统哲学,包括一般系统论、系统科学与系统哲学等体系,这些理论为安全科学系统思想形成提供哲学本体的认识基础(理论基础)。科学学方法规定了基础科学的定义、性质、内涵、特点、分类、体系结构、社会功能、发展规律、未来趋势等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形成安全系统思想的实践工具(手段方式)。系统科学方法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着重从整体与部分(要素)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佳地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这为安全系统思想的形成构建了思维方向和着眼点(实施路径)。有了理论基础的认识积累和方式手段的加持,还有进行实施路径的选择,这3方面结合起来才真正构成了安全科学系统思想的精髓和整体。
科学思维下的安全理论被描述为安全科学中最高水平的探究,是试图解释一组特定安全经验现象的分析结构或系统认识体系。安全科学作为独立的学科仍然是十分年轻的,
安全科学应该是复杂巨系统科学,亦或是特殊复杂的综合系统性科学。“安全系统”或“系统安全”可以被认为是安全科学的适当对象,因为这两个术语都可以涵盖安全科学的所有主题。安全科学至今基本上是还原论科学,发展中始终跳不出还原论的窠臼,必须强调的是要从整体上认识和研究安全问题。
现代科学前沿最新领域应该是综合科学,20世纪70年代称之为系统科学。综合科学是并列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类基础科学,安全科学很早就被承认是交叉综合学科,这个认识是不够准确的。承认交叉就承认了安全学科之间以结合的方式存在着,应该更进一步认为世界上的既有学科都以系统方式存在着,有把安全科学作为系统去认识。这种理解就是一个全新的科学假设和基本假设,综合科学是多样性的,具有四大基本特征和三大要素。其中四大特征是:特定的目的性、复杂的非线性、功能的系统性和综合的整体性;三大要素分别是:人、物和人物作用方式。由此可知“不综合非科学”,系统特色明显的安全科学才是真正的综合科学。须知只以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视角去研究安全科学,将来安全问题会多到无法解决。
目前的学科划分以研究对象为根据,在现有的学科大部门中大多数学科按照研究对象划分是可以的,但是诸如,安全科学等系统科学最适宜按照特定视角来界定。安全科学是横贯科学,客观学科的每个领域、每个方面和每个层次都存在着安全事物、安全现象和安全规律。拘泥于以研究对象划分的安全科学往往容易掉入部门所有制下的还原论科学陷阱中,这样的安全科学体系最终目的是解决客观存在的具体安全问题、积累工作经验和经验技术的再应用。这就是解释实际问题(事故致因、管理漏洞和技术缺陷等)以达到还原客观现象的目的,这是无法上升到科学理论范畴的。这是形而下学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追求实用主义和机械主义,这限制了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特定视角或着眼点有很多,例如:物质、人体和系统等等。这样的研究是形而上的整体论,容易从客观安全事物本质出发寻找到真正的安全真理,安全科学的特殊性就体现在以特定视角或着眼点看待客观世界。
安全科学既然作为系统科学的分支就符合系统科学的基本学科体系,根据前人(钱学森、刘潜等)研究总结出符合安全科学自身的新学科体系是指导未来安全科学全方位研究的学理灯塔。在科学哲学思想、系统科学方法和科学学框架指导下,新安全科学学科体系便应运而生。21世纪的科学研究方法是多样化的,科学手段是多样化的,研究工具也是多样化的。从客观世界看,社会风险日趋复杂、技术体系日渐智能、科学系统与日俱增。未来风险社会下的安全研究定会依靠先进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综合科学实践的经验来形成具有安全科学特色的新安全研究高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