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胃管固定法对昏迷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影响

2021-04-09 11:35天津市河东区中山门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津30018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6期
关键词:黏贴计划性胃管

天津市河东区中山门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天津 300181)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不同胃管固定法对昏迷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104例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胃管固定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患者,组间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对比。两组患者进行胃管置入之前均给予相同的护理措施,然后对照组应用传统胃管固定方法(人型固定),研究组应用改良的胃管固定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不适情况和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轻度焦虑和中度焦虑患者数量分别为12例(23.08%)和28例(53.85%),均显著多于对照组的5例(9.62%)和11例(21.15%),P<0.05。研究组患者轻度不适患者数量为34例(65.38%),显著多于对照组的22例(42.31%),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分别为1.92%(1/52)和13.46%(7/52),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行胃管置入进行治疗的昏迷患者采用改良的胃管固定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和不适情况,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对于昏迷患者通常采用胃管留置方法进行治疗,一方面有助于缓解患者胃肠压力,另一方面有助于为引流胃液成分进行分析,为疾病诊疗提供依据[1]。相关研究表明对于急症中毒昏迷患者及早进行胃管置入,可以有效缩短患者胃肠道冲洗时间,进而有助于改善治疗效果。同时及早进行胃管置入有助于避免患者在搬运过程中发生呛咳以及误吸等不良事件[2]。但是对于胃管置入昏迷患者来说,容易出现非计划性拔管事件,严重影响胃管留置治疗的效果[3]。导致患者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包括多个方面,比如搬运过程中给患者带来的不适、胃管固定不牢固以及患者意识状态不清醒等,其中胃管固定方式也是导致胃管留置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之一,相关研究显示因胃管固定方式不当导致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在所有非计划性拔管中占比约为20%,可见对于昏迷患者在进行胃管留置治疗时选取科学合理的胃管固定方法对于避免非计划性拔管事件,保障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4]。常规胃管固定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的优点,但是在对昏迷患者进行胃管插管时,操作环境往往较为混乱,受到环境因素影响,胃管固定操作过程容易不规范,进而容易导致胃管发生不同程度的滑脱,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5]。非计划性拔管既会增加患者发生呛咳以及误吸的风险,同时会给患者带来咽喉等部位的不适,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基于此,为了寻求更为有效的胃管固定方法,本文选取1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如下对比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104例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胃管固定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胃管插入指征;(2)两组患者家属均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并自愿参加。排除标准:(1)口咽部感染患者;(2)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患者;(3)需要进行气管切开治疗患者;(4)妊娠期患者。研究组包括男性患者34例(65.38%)和女性患者18例(34.62%),年龄范围为22~65岁,平均(41.63±6.74)岁,包括有机磷中毒患者16例(30.77%)、食物中毒患者24例(46.15%)、药物中毒患者7例(13.46%)、其他患者5例(9.62%)。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33例(63.46%)和女性患者19例(36.54%),年龄范围为20~66岁,平均(41.52±6.86)岁,包括有机磷中毒患者14例(26.92%)、食物中毒患者25例(48.08%)、药物中毒患者9例(17.31%)、其他患者4例(7.69%)。组间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对比。

1.2 方法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胃管置入之前均给予相同的护理措施,包括将患者及时搬离危险环境,对患者的鼻腔以及口腔进行清洁等。为了保障对比研究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对两组患者进行胃管置入时均采用同一型号的胃管,并且均采用经鼻胃管置入方式[6]。在胃管置入之前首先需要大体评估胃管置入长度,给予耳垂-鼻尖+发际-剑突体表长度确定胃管置入长度,通常为60~70cm,有助于胃管能够深入到胃内部。需要注意的是胃管置入长度并不是越长越好,如果胃管置入长度过长将会导致胃管在患者胃内发生打折,从而会对引流效果产生负面影响。然后采用石蜡油对患者胃管进行润滑,之后经鼻缓慢均匀置入,在置入过程中避免发生胃管弯曲等不良情况。胃管置入成功后,认真标记刻度,避免胃管置入过深或者过浅。在难以准确判断胃管位置时,可以采用注射器抽吸方法对其进行判定[7]。同时插管过程中操作人员除了要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外,还应该动作轻柔,避免给患者带来严重不适,如果在插管过程中发现有阻碍应该停止插管,分析阻碍产生的原因,阻碍消除之后再继续进行插管,不能强行插入。

对照组应用传统胃管固定方法(人型固定),利用剪刀将鼻贴剪成2.5cm×5.0cm的长方形,然后将其反方向缠绕胃管鼻孔位置处,固定在患者两侧鼻翼,之后在长方形鼻贴下方沿垂直方向黏贴两条5.5cm×1.0cm胶布。研究组应用改良的胃管固定方法,基于胃管置入鼻孔选择左右鼻贴,将其分为左右对称的类似字母“F”的图形,上方采用5.0cm×2.5cm长方形鼻贴黏贴在两侧鼻翼对胃管进行固定,下方采用3.0cm×0.5cm长方形鼻贴沿垂直方向进行黏贴对胃管进行固定,中间采用1.5cm×1.5cm正方形鼻贴环绕胃管然后固定在鼻孔下方位置对胃管进行固定。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不适情况和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焦虑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判定,评分小于60分为轻度焦虑,评分为60~70分为中度焦虑,评分大于70分为重度焦虑。不适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判定,0~3分为轻度不适,4~6分为中度不适,7~10分为重度不适。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轻度焦虑和中度焦虑患者数量分别为12例(23.08%)和28例(53.85%),均显著多于对照组的5例(9.62%)和11例(21.15%),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焦虑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不适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轻度不适患者数量为34例(65.38%),显著多于对照组的22例(42.31%),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适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分别为1.92%(1/52)和13.46%(7/52),组间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胃管置入是在临床治疗中进行胃肠减压以及营养支持的主要措施,尤其是对于因中毒导致的昏迷患者,通过胃管置入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中毒物质,另一方面有助于及时开展洗胃等来促进有毒物质的排出,为患者治疗争取时间[8]。但是在胃管置入治疗中胃管非计划拔管是普遍面临的问题,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胃管置入给患者带来的不适,胃管作为一种外界异物在置入过程中会给患者带来明显的不适,人体鼻腔以及咽喉等部位分布着丰富的三叉神经眼支,其在胃管置入过程中会产生明显兴奋,促使患者产生流泪以及恶心等不适症状[9]。二是患者的无意识行为,昏迷患者意识往往不清醒,其在体位改变以及搬运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无意识行为也可能导致胃管滑脱或者松动。三是胃管固定方法,常规的人字型胃管固定方法不牢,特别是在患者皮肤不平整以及皮肤汗腺分泌过多的情况下,临床常用的纸质胶布难以实现牢固固定,进而容易导致胃管滑脱[10]。同时常规的胃管固定方法是采用胶带将其固定于患者的鼻翼位置处,胶带与皮肤接触面积较小,同时人字型固定方法在患者活动的情况下会促使黏贴处张力增加,进而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由此可见,胃管固定方法的不同是影响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增强对胃管的固定性,避免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本文分析了改良胃管固定方法的应用效果。改良后的胃管固定方法采用三条胶带分上、中、下三个位置分布进行固定,既有助于增大胶带与皮肤之间的接触面积,又能够有效缓解黏贴张力,进而可以显著提升固定的牢固性。本文研究中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改良的胃管固定方法和传统胃管固定方法,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焦虑情况和不适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1.92%(1/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46%(7/52),P<0.05。由此可见,改良的胃管固定方法不仅有助于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和不适情况。

综上所述,不同胃管固定方法对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具有显著影响,改良后的胃管固定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和不适情况,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猜你喜欢
黏贴计划性胃管
基于COMSOL 的黏贴层对矩形压电薄板振动特性影响分析*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浅析AICA(爱克)不然板施工工艺
橡胶条的黏贴方法及黏贴装置
循证护理预防ICU患者发生CVC相关性不良反应及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
介绍一种导丝插胃管的方法
超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计划性转入ICU临床研究
高龄吞咽障碍患者不同体位留置胃管的应用探讨
特性要因图对非计划性拔管分析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