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021-04-09 06:51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6期
关键词:受区供区颌面部

亓 峰

(朝阳市第二医院口腔科,辽宁 朝阳 122000)

口腔颌面部在人体中属于重要的器官和解剖部位,口腔颌面部缺损整复已成为了修复重建外科和相关学科的一项重要任务,且血管化组织瓣也是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的一大主流[1]。近年来,游离皮瓣已被广泛运用于头颈部缺损的修复中,且效果得到了证实。股前外侧皮瓣指的是旋股外侧动脉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皮瓣,具有可切取面积大、有供区隐蔽、血管蒂恒定等特点,从而保证了皮瓣良好的血液供应,且不会损伤重要的血管,获取的皮瓣还可携带神经制成感觉皮瓣,其用于头颈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具有明显的优势。随着显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口腔颌面部缺损整复中股前外侧皮瓣也逐渐得到应用。相关报道指出,股前外侧皮瓣存活率受区功能、外形恢复情况与前臂皮瓣修复相似,均可获得理想的效果[2-3]。本研究旨在探讨股前外侧皮瓣在修复重建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科收治的接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除术并行游离皮瓣修复术治疗的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皮瓣修复方式将其分为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组(28例)和前臂皮瓣修复组(20例)。全部患者均接受了颌面部肿瘤扩大切除术与皮瓣修复术,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者术中吻合供血动脉为颌面动脉,吻合静脉为颈外静脉或者面总静脉。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组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36~54岁,年龄平均为(47.42±3.23)岁;肿瘤分期:T2N0M0~T3N1M0;供区皮瓣面积:6 cm×6 cm~8 cm×10 cm。前臂皮瓣修复组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35~55岁,年龄平均为(47.26±3.71)岁;肿瘤分期:T2N0M0~T3N1M0;供区皮瓣面积:6 cm×5 cm~8 cm×9 cm。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颌面部肿瘤扩大切除术与皮瓣修复术,患者取仰卧位,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肿瘤根治术沿1.0~1.5 cm肿瘤安全边界扩大切除肿瘤组织和周围组织,淋巴清扫N0、N1期相应区域。在手术过程中,注意保护甲状腺上动脉、面动脉,在清扫淋巴时注意保护颈动脉和静脉。

1.2.1 皮瓣准备 ①股前外侧皮瓣准备:根据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确定穿支血管点并做好标记,设计股前外侧皮瓣,对所设计的皮瓣外缘作切口,将皮肤、皮下组织和深筋膜依次切开,探查骼前上棘-髌骨外上点连线中点周围的穿支动脉,找到股直肌与股外侧肌间隙和二者之间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沿穿支血管追踪和分离深筋膜和肌肉,获得长且粗的血管蒂并离断,完整制备皮瓣。②前臂皮瓣设计和准备:根据超声确定的血管走行,皮瓣中心位于头静脉和桡动脉的中点连线,尽量设计在远端(注意不超过第1腕横纹),确保血管蒂长度足够;宽度为3/4前臂周径。沿设计线将皮肤、皮下组织和深筋膜依次切开,肌膜浅面剥离,逐步获得皮瓣,然后对供区植皮和加压包扎。

1.2.2 皮瓣移植 制备好的皮瓣根据需修复受损区域的形态进行精细修整,皮瓣边缘和舌、口底、颊部黏膜组织进行对位缝合,并对血管蒂进行修整,血管蒂自下颌骨下缘穿出直至下颌下区。首先对动脉进行吻合,在显微镜下吻合受区动脉和皮瓣动脉,并确认静脉回流通畅,然后进行受区静脉和伴行静脉的吻合,最后对皮瓣血供情况进行再次检查,回流通畅正常,色泽红润,针刺边缘有明显渗血表明皮瓣供血正常。于皮瓣下及颈部置入2条负压引流,严密止血后进行分层缝合。

1.2.3 术后处理 术后对患者的头部制动,72 h内严密观察皮瓣状态,每2 h对皮瓣质地、毛细血管充盈情况、色泽、弹性和组织张力等进行观察,根据需要进行皮瓣区针刺出血试验,以判断皮瓣血运。同时对引流情况进行观察,预防血肿、压迫血管蒂情况,避免局部感染与皮瓣坏死。术后3 d给予适量地塞米松抑制局部水肿,静脉滴注500 mL低分子右旋糖酐,每日1次,持续治疗7 d,以预防血栓。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皮瓣制备时间、皮瓣存活率、外形恢复、受区功能(语音功能、吞咽功能)、供区恢复情况(瘢痕增生、色素沉着、瘙痒、功能障碍等)。语音功能0~3级,分别表示发音无法理解、发音需仔细分辨、发音存在部分理解错误、发音准确无误[4];吞咽功能0~4级,分别为只能通过鼻、胃管进食,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半固体饮食,固体饮食[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皮瓣制备时间、皮瓣存活率比较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组皮瓣制备时间为(46.53±10.42)min,皮瓣存活率为92.86%(26/28);前臂皮瓣修复组皮瓣制备时间为(40.16±8.97)min,皮瓣存活率为95.00%(19/20)。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组皮瓣制备时间长于前臂皮瓣修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96,P<0.05);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组皮瓣存活率略低于前臂皮瓣修复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14,P>0.05)。

2.2 两组术后受区恢复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语音清晰度和吞咽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术后供区恢复情况比较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组的供区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前臂皮瓣修复组,瘢痕增生、色素沉着、瘙痒、植皮区麻木、植皮区感觉异常、暂时性与永久性功能障碍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前臂皮瓣修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术后受区恢复情况比较[n(%)]

表2 术后供区恢复情况对比(n)

3 讨 论

近年来,股前外侧皮瓣在头颈外科领域中的应用逐步凸显出其独特的优势,且被应用到口腔颌面缺损的整复中。本研究结果显示,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组皮瓣制备时间长于前臂皮瓣修复组(P<0.05),而皮瓣存活率略低于前臂皮瓣修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语音清晰度和吞咽功能比较效果相当(P>0.05);但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组的供区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前臂皮瓣修复组(P<0.05)。由此可见,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与前臂皮瓣修复相比,术后受区功能和形态恢复方面并无明显的差异,效果相当;而股前外侧皮瓣的制备要比前臂皮瓣制备难度更大,所花费的时间也更长,对于技术方面有更高的要求[6];通过比较供区的功能和外形恢复情况,股前外侧皮瓣组的恢复效果更好,瘢痕增生、色素沉着、瘙痒、功能障碍等发生率较低,这主要是由于股前外侧皮瓣对于供区主管血管并无损坏,供血来源主要为肌皮穿支动脉[7],而前臂皮瓣需要桡侧主干血管,进而导致皮瓣供区坏死率更高;此外,股前外侧皮瓣对于供区的要求限制更小,所制备的皮瓣面积更大且隐蔽,因此无须植皮,患者更易于接受,对供区美观影响更小[8-9]。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操作的水平要求更高,血管解剖结构也更为复杂。有研究指出,颌面缺损的修复需要根据缺损的类型、患者体型和范围等选择具体的皮瓣修复方式,如偏瘦或者中等体型者,尤其男性,1/2以上舌缺损和其他较大的口内组织缺损修复,则首选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而范围较小的缺损,肥胖者或者女性,由于皮下脂肪较厚,皮瓣较臃肿,则最好选择前臂皮瓣修复[10]。

综上所述,股前外侧皮瓣在修复重建口腔颌面部缺损中可获得满意的皮瓣存活率,术后受区功能、外形恢复情况良好,且供区永久性功能障碍少,但该手术难度较大,对技术操作者的要求较高。

猜你喜欢
受区供区颌面部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游离前臂皮瓣术区闭合方法的研究进展
端侧吻合动脉行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CTA预选胸廓内动脉肋间穿支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重建的受区血管
颞浅动静脉作为受区血管在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术后供区并发症及功能评价的研究
股前外侧皮瓣供区创面处理的研究进展
颏下岛状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美容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模拟技术在颌面部复杂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