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替米星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1-04-09 04:15黎小惠王智辉叶彬钟志超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灌洗肺泡阻塞性

黎小惠 王智辉 叶彬 钟志超

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呼吸内科,广东惠州 516100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导致支气管扩张的重要原因,而支气管扩张,排痰能力降低,可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道感染是导致病情加重,肺功能进行性下降的重要因素[2]。相关调查显示,合并支气管扩张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损伤程度越严重,每年的住院次数越多[3]。该类患者往往有反复使用抗菌药物、激素类药物等的病史,容易合并耐药菌感染,且存在呼吸道排痰能力弱等特点,常规的抗感染、解痉平喘、化痰止咳等措施起效慢,临床疗效不理想。本研究探讨依替米星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收治的72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符合《成人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专家共识》[4]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5]的诊断标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活动性肺结核、哮喘等需干预的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伴恶性肿瘤或严重肾、肝、心疾病患者;风湿病、寄生虫感染、过敏性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严重认知障碍或智力障碍患者。在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和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9例,年龄42~81 岁,平均(66.38±15.21)岁,入院白细胞计数(WBC)(14.02±1.6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82.47±8.85)%,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43.26±7.94) mg/L,降钙素原(PCT)(1.49±0.14) ng/ml;对照组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41~79 岁,平均(66.03±14.89)岁,入院WBC(14.13±1.58)×109/L,N%(82.95±9.16)%,hs-CRP(42.91±8.58)mg/L,PCT(1.53±0.10)ng/m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明确诊断后,均常规留取痰标本行病原学检查并给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同时对症给予化痰平喘、抗炎等治疗以及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给予吸氧或者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等。两组患者均接受富士EB-470S 电子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治疗,常规给予监测生命体征、吸氧、麻醉,吸净呼吸道内的痰液等分泌物,并留取痰标本行病原学检测和药敏试验,然后行肺泡灌洗。灌洗范围为术前肺部美国GE-OPTIMA 64 排128 层螺旋CT 扫描确定的病变范围及支气管镜下所见的病变区域。灌洗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每次10~20 ml,总量约100 ml。反复灌洗、抽吸后,将灌洗液抽尽。对照组单纯接受支气管肺泡灌洗,观察组完成灌洗后,采用依替米星注射液(无锡济民可信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1422)0.2 g,配0.9% 氯化钠注射液10 ml注入病变支气管处。两组患者均每周治疗2 次,治疗2 周后比较相关指标。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咳嗽、咯痰等主要症状显著好转,肺部啰音显著减少或者消失,WBC、肺部CT、病原学检测等主要指标均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咳嗽、咯痰等主要症状较前改善,肺部CT 提示肺部炎症较前吸收;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主要症状以及辅助检查指标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6]。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检查以及感染相关指标的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肺功能指标包括肺活量(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感染相关指标包括WBC、N%、hs-CRP、PCT。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显效率为63.89%,总有效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VC 为(3.21±0.73)L,FEV1为(1.81±0.43)L,FEV1/FVC 为(67.03±11.36)%,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FEV1、FEV1/FVC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t=3.089,aP=0.003;bt=3.221,bP=0.002;ct=3.088,cP=0.003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感染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WBC、N%、hs-CRP、PCT 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WBC、N%、hs-CRP、PCT 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灌洗过程中,观察组10例(27.78%)出现血氧饱和度低于85%,8例(22.22%)出现心率超过130 次/min,对照组12例(33.33%)出现血氧饱和 度低于85%,6例(16.67%)出现心率超过130 次/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2、0.355,P=0.609、0.551)。两组患者均对症采取暂停操作、追加麻醉、吸入纯氧等措施后,生命体征恢复平稳,未出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道存在慢性细菌感染,而持续感染的刺激可导致呼吸道炎症因子表达的升高,产生炎症损伤,引起纤毛功能下降和气道结构的破坏,导致不可逆的气道病变。同时,由于呼吸道免疫功能降低,支气管扩张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存在反复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发生耐药菌感染的风险较高[7-8]。因此,临床上应制定针对性的综合治疗方案,以迅速、有效控制病情,保护患者的肺功能,降低耐药菌株产生的风险。

支气管肺泡灌洗是在支气管镜的直视下,对病变肺段或者亚肺段支气管病灶进行反复灌洗,冲洗清除局部病原体的同时,稀释并吸出局部的痰液及其他分泌物,从而有效减轻病原体、痰液等分泌物对呼吸道的刺激,减轻气道的炎症反应损伤[9]。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提示依替米星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可显著提高支气管扩张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支气管扩张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存在气道弹性差,纤毛运动功能降低的病理改变,对呼吸道病原体、痰液等的清除能力下降,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可帮助患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破坏病原体的定植条件,有利于呼吸道感染的控制。相关研究结果证实,支气管肺泡灌洗可促进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感染的控制以及肺功能的改善[10-11]。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炎症相关指标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依替米星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可更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依替米星属于氨基糖苷类广谱抗菌药物,通过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研究表明[12],依替米星应用于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抗感染效果,可促进患者肺部功能的恢复。单纯的支气管肺泡灌洗虽然可清除局部的致病菌和分泌物,但残留的致病菌仍可在局部繁殖,造成感染的反复发作[13],而全身用药难以迅速在病灶局部形成有效的抗菌浓度,导致起效缓慢,肺部病灶的吸收缓慢。目前临床上已有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抗菌药物、氨溴索等相关药物的局部应用,提高肺部感染等呼吸道疾病治疗效果的报道[14-15]。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在支气管肺泡灌洗后局部应用依替米星,可在局部迅速形成有效的抗菌浓度,提高抗感染效果,缩短肺部病灶吸收的时间,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同时,在肺泡灌洗清除局部大部分致病菌、呼吸道分泌物后,应用依替米星有助于提高呼吸道黏膜对依替米星的吸收效果,更好的发挥抗菌作用。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术中均有血氧饱和度降低、心率加快的病例,且经对症处理后,上述症状可缓解,可继续完成治疗。因此,在临床操作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麻醉效果,减少患者的不适感,以更好配合治疗。同时,灌洗过程动作应轻柔,速度应均匀,适当控制每次灌洗量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在操作过程中,还应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感染相关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感染相关指标比较()

综上所述,依替米星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可提高支气管扩张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抗感染效果和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灌洗肺泡阻塞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体位引流治疗肺不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早期连续支气管灌洗在老年昏迷病人肺部感染中的防治作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肺结核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