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超,李陆勋,刘宏波,曾双贝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昆明勘察设计院,昆明 650216)
国家公园是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边界清晰,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或海洋区域。海南热带雨林是世界热带雨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热带雨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交错带上唯一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是中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积极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热带雨林等国家公园”[1]。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总面积4 403 km2,约占海南岛陆域面积的1/7,涉及白沙县、昌江县、五指山市等9个市县[2]。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交通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20—2035)》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重要支撑文件之一,其重点在于规划布局服务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保护、社区发展及生态旅游的特色交通体系[3]。现对其规划布局的思路、需求、方案及影响进行着重分析,为后续类似的国家公园交通体系规划布局提供参考借鉴的依据。
为了更好地保护海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为国家公园保护与生态旅游提供支撑,交通体系规划需以更广阔的视角来统筹考虑研究范围[4]。研究思路为:在外业调研和资料收集及整理的基础上,开展交通发展现状分析及评估,并据此开展研究范围内的交通需求分析及预判;提出交通规划布局的发展基本原则及规划目标;根据前述工作成果,谋划提出交通规划总体布局及外围支撑体系规划、内外连通体系规划和内部交通体系规划“三体系”分项规划方案,并验证布局方案的交通衔接功能及合规性。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规划范围内和周边区域的现状交通包括公路、铁路、港口和航空4种运输方式,形成了以“四方五港”港口和“两干一支”机场为进出岛交通节点,以“环形”铁路、“田字形”高速公路、“三纵四横两联”国省道为岛内交通干线的综合交通体系。
1)路网体系尚待完善,交通转换效率有待加强。国家公园规划范围普遍存在层次性不强、连通性不足、衔接不畅、单一道路承担多种混杂交通功能等问题。
2)区域板块联系不畅,部分路段标准有待提高。国家公园外部环线道路尚未全线贯通,部分路段原有技术标准不尽合理,未能充分发挥出环线的旅游观光和分流保护双重功能。
3)内部路网有待优化,与公园环境不够协调。国家公园内部现有道路服务功能相对薄弱,路网密度不足,结构有待优化。
基于国家公园涉及地区的现状特点,结合指导国家公园开发建设和运营的相关规划进行分析,未来国家公园规划范围内的交通需求将主要为本地居民生产生活性交通需求、参观旅游交通需求[5](访客自然教育与生态体验需求)以及过境交通需求(经由高速公路、国省道过境的客货运输),还包括森林消防、应急救援、科研监测、巡护等带来的少量内部管理性交通需求[6]。通过“四阶段”法的预测模型,对交通需求预测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四阶段”法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交通量预测结果图
1)保护第一,适度开发。以生态保护为先,合理布局道路交通网络。
2)加强衔接,统筹协调。统筹开展国家公园内外交通网络布局研究,有效增强规划的合法性和可操作性。
3)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对国家公园覆盖范围的交通网络进行整体和系统性规划,推动规划分步实施,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
遵循“由外及内、层层递进”的思路,对国家公园覆盖区域及周边影响范围内的交通体系进行整体研究和布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交通体系由外围支撑、内外连通、内部交通3部分组成,点线结合、环网交错,实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外部客流快速导入和内部交通循环畅通。
其中外围支撑体系由重要交通节点及交错的交通干线组成,包含“四机场、五港口、两铁路、五高速”,实现岛内、国内乃至海外客流的快速导入。内外连通体系建立国家公园内部交通与外围快速交通的直接联系,构建各大旅游片区和周边联动社区的环线;内部交通体系串联四级旅游服务体系及保护监测站点,形成“七城区连接线、大小双环、四级通道”构成的“724”交通网络,如图2所示。
图2 总体布局脉络图
充分利用岛内既有及规划的机场、港口、铁路、高速公路,通过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高效衔接或某种运输方式的快速运输,构建外围的快速交通支撑体系。
内外连通体系分为“七城区连接线”和“大小双环”旅游环线两部分。城区连接线由昌江县城连接线、乐东县城连接线、白沙县城连接线、保亭县城连接线、五指山市连接线、琼中县城连接线和陵水县城连接线等“七城区连接线”所构成,共涉及13条路线。旅游环线包括旅游大环线和尖峰岭环线。旅游大环线以国省道为主,串联除尖峰岭外的六大旅游片区及周边20余个联动社区,在国家公园外围形成一条闭合的公路环线。尖峰岭环线为环尖峰岭的较独立闭合环线,由G9811琼乐高速、G225、S314、X756、X791等道路构成。
在服从国家公园管控要求和保障国家公园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加强内外环线间的层级递进,充分利用既有道路,适度新建和改建少量道路,因地制宜建立国家公园影响区内各县市与邻近高速公路互通的联系,环联国家公园各大旅游片区及周边影响社区。
国家公园内部路网交通体系由城区至入口社区通道、入口社区至服务区通道、服务区至服务点通道、延展线等“四级通道”组成,遵循“级级相通”的原则,以串联服务体系为思路,以公路、市政道路等构成的交通通道为布局载体,以利用、新建和改建为手段,涵盖国家公园内部交通路网和国家公园建设发展带动的周边区域相关交通路网。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布局的交通体系支撑了国家公园的保护与生态旅游,实现路网里程规模有效扩增、路网等级结构优化完善,运输服务水平和效率显著提升,满足未来国家公园交通发展需求。
海南现已形成东线“连群成带”,西线“星火燎原”的发展格局,研究布局的“三体系”交通网络无缝衔接了海南省各大重点旅游城市,并覆盖了生态旅游服务点,形成了快慢结合的区域交通体系。
为保护热带雨林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内部交通充分考虑建设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尽量利用区域内的原有道路进行提等升级改造,规划新建道路3条,里程13.8 km,占比仅为3.80%。
设置消防通道27条,直升机救援点4处,实现国家公园消防、应急的陆空一体化全面覆盖。
结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和海南省现行的“多规合一”一张蓝图,交通布局体系均未与国土空间用地规划相冲突,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用地要求。
2019年10月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牵头展开海南热带雨林交通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编制期间就其特色的交通体系规划布局多次与海南省交通运输厅、海南省林业局、海南省旅文厅等主管厅局现场汇报并征求意见,2020年4月书面向海南省13个厅局及涉及的9个市县征求意见,在充分采纳各厅局及相关市县的意见基础上,于2020年6月顺利通过专家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