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合桥技术治疗单纯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患者的回顾性研究

2021-04-09 07:35朱绍阳
哈尔滨医药 2021年1期
关键词:肱骨活动度关节镜

朱绍阳

(河南省郑州市骨科医院运动医学科,河南郑州450000)

单纯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占肱骨近端骨折的12%~16%,既往治疗多采用颈腕吊带等保守疗法,但研究发现,若骨折移位超过5 mm,手术复位内固定的疗效显著优于保守疗法[1-2]。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合桥技术、肱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均为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的常用术式,且均可取得一定程度的优秀表现[3]。本研究对我院92 例单纯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究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合桥技术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我院2017 年5 月至2019 年8月92例单纯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肱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的46 例为对照组,采用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合桥技术治疗46 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女21 例,男25 例,年龄20~68 岁,平均年龄(43.26±9.75)岁,致伤原因:摔伤26 例,车祸12 例,运动伤5 例,坠落伤3 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5 d,平均(2.94±0.68)d;观察组女20 例,男26 例,年龄19~69 岁,平均年龄(44.08±10.37)岁,致伤原因:摔伤25 例,车祸11例,运动伤6 例,坠落伤4 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6 d,平均(3.08±0.74)d。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肱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全麻,沙滩椅位,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做切口,将皮肤及皮下组织逐层切开,钝性分离,显露骨折块及肩袖组织,将周围血肿清除。预留缝合线穿过肩袖(3~4 条不可吸收缝合线),复位骨折块。置入锁定钢板(大结节尖端正下方,二头肌肌间沟外侧)。克氏针临时固定,透视满意后将锁定及加压螺钉依次钻孔拧入。将预留缝合线穿入钢板预留缝线孔,拉紧后打结。逐层缝合,术毕。

1.2.2 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合桥技术治疗。全麻,沙滩椅位,行盂肱关节关节镜检查,将肩关节积血清除,记录大结节撕脱骨折块位置,并对断端软组织、血肿进行初步清理。肩峰外侧垂直进针(导针),穿过肩袖组织,将PDS 线置入。进入肩峰下间隙,操作通道:后侧入路,观察通道:外侧入路,进行手术。PDS 线置入处开口,于肱骨头软骨外侧边缘处、肱骨大结节缺损处上方植入2~3 枚内排锚钉,与缝线呈45°拧入。均匀分布缝线,穿过肩袖组织,交叉下压将骨折块复位。肱骨大结节缺损下方骨质、缺损边缘处植入可2 枚可吸收缝线固定系统,交叉收紧,并固定。明确骨折复位后术毕。

1.3 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前、术后6 个月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ASES 总分100 分,评分越高,肩关节功能越好;VAS 0~10 分,评分越高,疼痛越严重。术后6 个月肩关节活动度。术前、术后3 d 应激因子[皮质醇(Cor)、白介素-6(IL-6)]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 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详见表1。

2.2 ASES 评分、VAS 评分:术后6 个月观察组ASES 评分高于对照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手术时间对比 (±s)

表1 两组手术时间对比 (±s)

组别 n 体位摆正-缝合 切皮-缝合观察组 46 112.46±19.85 91.38±14.57对照组 46 71.35±11.76 66.38±10.87 t 值 12.085 9.328 P 值 <0.001 <0.001

表2 两组ASES 评分、VAS 评分对比 (±s)

表2 两组ASES 评分、VAS 评分对比 (±s)

注:与同组术前相比,aP<0.05

ASES 评分 VAS 评分术前 术后6 个月 治疗前 术后6 个月观察组 46 26.57±4.35 85.42±7.53a 7.42±1.30 1.42±0.65a对照组 46 27.36±4.79 79.71±7.29a 7.28±1.14 2.13±0.82a t 值 0.828 3.695 0.549 4.602 P 值 0.410 <0.001 0.584 <0.001组别 n

2.3 肩关节活动度:术后6 个月两组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肩关节活动度对比 (±s)

表3 两组肩关节活动度对比 (±s)

组别 n 外展上举 前伸上举观察组 46 146.35±14.06 145.83±12.85对照组 46 125.84±15.36 132.49±15.27 t 值 6.680 4.534 P 值 <0.001 <0.001

2.4 应激因子:术后3 d 观察组血清Cor、IL-6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血清应激因子水平对比 (±s)

表4 两组血清应激因子水平对比 (±s)

注:与同组术前相比,aP<0.05

Cor(ng/mL) IL-6(pg/mL)术前 术后3 d 术前 术后3 d观察组 46 10.96±2.24 17.76±3.58a 5.41±1.78 9.47±3.55a对照组 46 11.75±2.50 24.29±4.73a 5.82±2.10 13.57±3.96a t 值 1.596 7.466 1.010 5.229 P 值 0.114 <0.001 0.315 <0.001组别 n

3 讨论

肱骨大结节是肩袖的附着点,对维持肩关节功能至关重要[4]。撕脱性骨折是常见大结节骨折类型,主要由肩袖对骨头强力牵拉所致[5]。移位>5 mm 的单纯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须行手术治疗。

肱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是治疗单纯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常用术式,可充分修复移位骨折碎片,且锁定钢板的应用,在更大区域上分布压力,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同时,将肩袖组织缝合到解剖钢板的缝合孔,加固碎片较小、移位的大结节,有效避免术后移位发生[6]。此外,经典的经三角肌、胸大肌入路,使腋神经损伤风险显著降低。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合桥技术可在关节镜监视下进行,使骨折复位更为精确,采用锚钉缝线技术对骨折块进行固定,有效避免外侧钢板等装置破坏局部血供,同时,固定方式可将大结节骨折全部区域覆盖,分散骨折应力,可完成对碎裂骨折块的固定[7-8]。手术时间可从单一维度上反映潜在麻醉风险大小及操作复杂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表明肱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时间短于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合桥技术,考虑与关节镜下操作对技术要求高,术者学习曲线长有关。本研究中,术后6 个月观察组ASES 评分高于对照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肩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表明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合桥技术治疗单纯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患者,可改善肩关节功能与肩关节活动度,减轻疼痛。分析认为,肱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创伤大,且内植物体积较大,对软组织损伤较大;而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合桥技术运用微创理念进行手术,有效减小创伤,降低软组织损伤,有利于术后肩关节活动恢复。本研究还发现,术后3 d 观察组血清Cor、IL-6 水平低于对照组。从血清学方面显示了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合桥技术的微创优势。

综上所述,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合桥技术治疗单纯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患者,可降低手术创伤,改善肩关节功能与肩关节活动度,减轻疼痛,但手术时间相对较长。

猜你喜欢
肱骨活动度关节镜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MRI联合超声成像评价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价值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青壮年患者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