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欢(四川川交路桥有限责任公司)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城市化进程得到了显著的发展,这也将我国建筑行业推向了高速发展的轨道。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行业面临着愈演愈烈的竞争态势,同时也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共存的局面。科学、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施工企业强化成本控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企业内控环境予以不断优化和改良,使得内部控制能够落实到建筑施工的全过程,与此同时,还能够促使施工企业内部风险意识予以进一步强化,有助于施工企业健全施工监督管理体系,从而大大提升施工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和社会竞争力,为施工企业高质量运营、稳定健康发展提供有效支持。鉴于此,探究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化对策,也成为施工企业发展过程中重要研究的课题方向。
施工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财务监督管理体系,推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高质量开展,以维护企业经济效益,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达到提升施工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的目的。这就要求施工企业要在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基础上来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并建立以财务内部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结合该制度的实际落实情况和执行情况,来予以不断改进和调整,使之能够具备较强的完善性和可行性,以来为施工企业高效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制度支持。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推进企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优化企业综合管理成效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首先,强化施工企业内部控制,能够提升施工企业经验管理的有序性和规范性,使得企业能够高质量运行,同时也能够为施工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完善组织管理制度奠定坚实基础;其次,施工企业强化内部控制,能够推进施工企业各项工程项目有序开展,优化施工项目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予以完善,强化施工项目的核算和控制,能够推进施工项目可行性和科学性的有效提升。大多数施工项目都有着较强的系统性,涉及到诸多的子项目,只有对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予以不断强化,才能够推进诸多子项目的高效开展和有序实施。再次,施工项目往往具有较长的周期性,而且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所以施工企业只有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工作,才能够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上降低施工成本;最后,强化施工企业内部控制,能够帮助施工企业实现对工程设备、原材料使用情况的动态化监督和管理,保证使用资金的安全性,从而帮助施工企业优化了施工过程中物资的使用环节,间接地维护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和落实,都需要安全的环境支持。据笔者调查分析,存在诸多因素会影响到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这其中决策者的思想和意识起到决定性作用。目前来看,大多数施工企业的决策者并没有清晰地意识到内部控制对企业长远发展的积极效用,对于内部控制工作缺乏了解和认识,这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流于形式,没有切实落实到施工企业管理全过程。存在部分施工企业虽然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落实过程中缺乏执行力,这也对企业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秩序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施工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近年来,大多数施工企业也清晰认识到预算管理的实际职能,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严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没有建立完善的预算指标体系。大多数施工企业在对预算指标进行编算时,只是侧重于传统常用指标,而没有结合现有的法律体系来进行推陈出新,导致预算指标体系缺乏完善性和科学性;第二,施工企业没有结合自身的经营和发展情况来开展预算编制,这导致预算呈现较强的主观性,这也对预算管理的工作质量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第三,预算执行呈现滞后性。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有动态化的预算收支作为支持,但是从目前而言,大多数预算管理工作多是倾向于事后控制,施工企业财务部门不能及时掌握和了解相应的科研项目和投资建设的信息,这也使得预算跟踪分析、预算评价等工作不具备完善性和可行性,这也极大程度上弱化了施工企业财务控制的实施成效,遏制了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主观认为:市场风险多是来源于外部环境,即风险是由业内规章制度、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建筑行业自身的竞争等因素导致的,而淡化了自身内部控制不规范对施工企业市场风险的影响。而且,大多数施工企业在制定发展规划时,没有详细调研和预测市场风险,对于客户的资质情况没有系统的了解,盲目加大投资,这也使得企业陷入严重的风险中。再加之,基于项目招标会面临激烈的竞争环境,这也导致很多施工企业为了中标,往往不立足长远考虑,没有认真评估项目相关信息就进行投资决策,这也给后续投标承建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有助于推进企业内部控制工作高效开展,为了完善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从具体的目标和内容出发,实现从点到面的变化。将财务控制制度作为中心,逐步进行多层次内部控制总体框架的完善。第二,完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为了使内部控制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必须要加强对内部控制工作的监管,将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有机的结合起来。构建全方位的审计体系,保障内部控制的实效性。第三,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强化员工综合素质的培养。利用激励机制来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约束机制来对员工的实际行为予以规范。同时不断开展企业员工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培训工作,拓宽员工的知识体系,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提升员工的整体综合素质。让员工不断提高觉悟有效地融入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从而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全面落实和有效执行提供保证。
施工企业的各项利润大多来自于企业各项子工程,而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实现对企业各项成本投入情况的动态化控制,从而达到强化企业成本控制、维护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施工企业开展的全面预算管理在满足企业发展战略的前提下应该倾向于全面性、全员性、全过程性,应容纳预算的编制、审批、监督等各个阶段,建立合理的审批权限制度。建立科学的预算执行和调整体系,针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及时与相关责任部门沟通,督促其落实整改;对于预算执行差异较大的项目及其他异常情况,及时分析偏差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及措施,形成预算执行报告提交公司。由于国家政策法规、市场环境、经营条件、经营方针或公司内部制度等发生重大变化的,导致预算对实际经营不再适用的应及时进行预算调整,但预算的调整应当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年度经营目标和现实状况,重点放在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重要的、非正常的、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差异上,在经济上能够实现最优化。同时,构建有效的预算考核体系,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要素,企业在特定预算期间的预算执行过程中和完成后都适时进行考核,科学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加强企业内部评估与考核,发挥预算管理价值,促进企业整体水平提升,实现企业稳定运行和发展。
施工企业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实际进展情况,来制定出科学且合理的风险防范机制,并利用多元化方法来识别、分析和控制企业出现的风险,特别是要预防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保证企业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首先,大多数施工企业为了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都投资了较大规模的项目,若没有制定科学正确的投资决策,将会给企业带来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深入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并构建健全、完善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对于客户的信用情况要予以严格审批,防止与信誉不良的企业合作。其次,施工企业需要对合同风险管理予以高度重视,细化分析合同的条款细则,构建完善的合同评审体系,为合同的公平性予以保证。最后,需要对施工企业日常风险防范工作予以强化,及时辨认和分类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找出风险控制的契合点,并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对策来进行控制。
从实际意义上来看,内部控制管理尚还没有落实到当下我国施工企业建设过程中。当然,造成内部控制管理不佳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并不能消耗大量时间一一探究。但是,可以着重于强化内部控制管理方面来加以解决,如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完善风险防范控制机制等,做好每一项内部控制管理,从而有效控制或规避影响因素,避免其影响内部控制管理作用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