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渤
校本研修是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掌握武汉市中小学校本研修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给有关管理部门提出对策建议,笔者围绕中小学校本研修问题与对策开展调研,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访谈和座谈。问卷调查对象涵盖武汉市中心城区2个区和边远城区2个区的小学、初中、高中在职教师,共发放问卷2200份,其中有效问卷208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4.6%。参与调查的教师年龄状况为:20-29岁占19.12%,30-39岁占26.66%,40-49岁占38.86%,50岁以上占15.36%。参与调查的教师中,小学教师占33.78%,中学教师占66.22%。
一、中小学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
(一)校本研修工学矛盾突出
问卷调查中,62.49%的教师把影响校本研修有效开展的因素归结为“教师教学负担重,有心无力”。在访谈中,当问到教师校本研修面临的最大问题时,教师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工学矛盾。例如:
A教师:“为参加校本研修,我经常要找其他老师调课,疲惫不堪。但学校问我们是否愿意把校本研修放在周末或寒暑假时,我和其他老师又不愿意。多数老师的校本研修之路被繁重的教学任务阻拦,他们大都感到学习任务重,时间安排不合理是校本研修的主要困扰。”
B教師:“我很想参加校本研修提升自我,可工作量太大,我既是班主任,同时任大队辅导员,又是主课教师、教研组长,还要辅导孩子学习。我很难再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老师对于校本研修的需求与学校教学任务重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二)校本研修形式主义凸显
校本研修以解决本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其研究过程应该始终以教师为中心。问卷调查发现:42.51%的教师认为目前校本研修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明确的研修目标”,61.1%的教师认为是“布置任务多,深入探究少”,55.33%的教师认为是“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实际脱节”。具体表现在:一些学校校本研修活动存在形式主义现象,表现为只提倡不落实、只布置不调研、只图表面不求实效、只讲数据不讲质量、只看形式不看内容等。一些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时,往往先制定粗浅的校本研修计划,根据这些计划给教研组布置教研任务,教研组长再给教师布置教研任务。这种依靠行政指令开展的校本研修偏离了校本研修的正确轨道,违背了校本研修的初衷,影响了校本研修的成效。
(三)对校本研修的认识不到位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针对在校本研修中遇到的困难,55.38%的教师认为“校本研修中教研组成员主体意识不够”。具体表现在:一些教师认识不到位,总认为校本研修是教研员的事,仅仅是属于教研员和少数骨干教师应该参加的活动,自己的工作重心就是把课上好。正是基于这样一种错误的意识,他们的思想与行为变得懒散,不再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与结果,在校本研修中只知道“等、靠、要”,逐渐放弃了自己在校本研修计划中的主体位置。
(四)对校本研修的引领不到位
校本研修离不开专业力量的引领。要实现校本研修的预期目标,必须促使骨干教师和专家充分履行专业引领的职责。问卷调查发现:有41.69%的教师认为校本研修遇到的困难是“专家引领不到位”。访谈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校都会邀请各类专家到学校指导,指导形式多样,指导内容丰富。但对于普通教师来说,最希望的还是专家持续进行跟踪指导。这些问题在教师访谈中得到体现:
问题:“请问您所在学校在校本研修中有专家指导吗?”
D教师:“学校每学期都会邀请一些专家来指导,但指导一次就结束了,后面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是否改进,水平是否提升不得而知”。
问题:“请问您需要专家从哪些方面给予指导?”
E教师:“我们需要的是专家能深入课堂进行深度指导,而不是面上点评;我们更欢迎接地气的专家,而不是高高在上,口若悬河,对实际操作没有任何指导意义的专家”。
二、改进中小学校本研修的对策
(一)建立适配教师发展需求的校本研修机制
要确保校本研修的长远发展,学校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让教师有更大的职业目标和更高的职业热情,变“要我研修”为“我要研修”。
建立评价机制。中小学校可建立并管理校本研修档案,用档案袋形式记录帮助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建立校本研修档案不仅可以凝聚全体教师智慧,而且可以向上级领导、兄弟学校展示研究成果。建立档案袋也是对校本研修检查评价的重要依据,是评价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校本研修成果的评价要依据一定指标,在对教师的研修进行评价时要以评价指标为中心,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建立激励机制。中小学校可采用荣誉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于那些在校本研修的考评中成绩优秀、教学质量高的教师,学校在年度履职考核、评模、评优时应予以优先考虑,进一步鼓励激发他们参与校本研修的热情。这些都属于学校对教师的荣誉鼓励。物质奖励则是根据课题研究成绩,如教师获得不同级别的课题立项、发表不同级别的教研论文、出版不同级别的教育专著等,学校可根据实际给予一定的资金和物质予以扶持和鼓励。不论是荣誉鼓励还是物质奖励,学校都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真正发挥激励作用。
建立保障机制。学校要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资源来确保校本研修的开展。人力方面,学校要积极发挥校内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扩大辐射范围。聘请校外专家确保校本研修的专业性,运用专家资源指导教师有效开展校本研修。物力方面,学校要配齐配足用于教学与研究的相关设备,尤其是要建设完善的校园研修网络平台,为教师的研修发展创造一个先进、科学的网络环境。财力方面,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为校本研修提供物质保障,支持研修活动顺利开展。
(二)丰富拓展校本研修的资源
校本研修资源无处不有,学校要善于发现、挖掘资源,将有效的资源归纳整理,建立校本资源库,使之成为学校教师教学研究的“图书馆”。
盘活校内资源。一是鼓励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充分体现学校办学思想,旨在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它依托本校教师专业力量,借助本校所在社区的全部资源,得天独厚,自成特色。学校鼓励教师根据地方特色及学生发展兴趣等方面的要求,寻找适合学生发展、切合学生兴趣、促进学校发展的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挖掘学校特色,促进学生和学校共同发展,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也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质。
二是鼓励新老教师相互促进。老教师拥有丰富扎实的教学经验,但总体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创新的教学意识;新教师具备较充分的理论知识,但缺乏教学实践经验。学校要充分利用新老教师各自的优势,鼓励新老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达到双方共赢、弥补弱点、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是鼓励骨干教师牵引带动。学校可利用骨干教师这一群体的精英资源,让他们在学校充分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将学校教师分成若干团队,一位骨干教师带领一个教师团队,以团队的形式让骨干教师牵引带动整个团队中教师的发展,把团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以此加强教师的凝聚力,端正教师的教学态度。
拓展校外资源。一是聘请专家指导。教育专家是教育领域重要的稀缺资源,是引导教育发展方向的重要群体。学校要多聘请专家下校讲学,开展专题讲座或召开座谈会,指导教学工作,解答教学疑惑,促进学校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专家指导不局限于教育方面,其他方面专家对学校建设同样有指点迷津的作用。学校要善于利用各方面专家,以其独特专业眼光审视教育,通过他们精锐的见识拓宽教育发展渠道。
二是获取网络资源。学校要积极创造和改善有关硬件条件,让教师能充分利用国际互联网轻松自如地获取教学资源,如教学设计、教学课例等,并使它们服务于教师研修。学校应重视对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要做到将网络资源为教师研修所用,而且要为教学所用,为课堂添彩,为学生助力。
(三)強化教研员在专业引领方面的重要作用
由于教师长期忙于教学,没有时间精力对其自身专业化发展进行研究与开发,针对这种情况,教研员要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努力做教师专业发展的领路人。
了解教师专业化发展情况。教研员通过与教师进行深入交流,听取教师对其自身专业化发展的认识和看法,通过沟通可以达成共识,避免指导工作流于形式。另外我们也应该看到教师来自教学第一线,他们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自身缺乏的专业知识都有深刻的认识,但因精力所限,他们很难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路径与方法。
搭建教师专业化建设平台。一是专题研讨,即围绕教师专业化建设中某个专题进行交流互动。二是培训分享,即教师把外出培训获得的课件资料分享给未外出培训的教师。三是开展座谈,针对新课改中的相关问题深入研讨,提出共性及个性问题并协商解决之道。聚焦新课程中的有关教材交流教学成果,依照学生现实发展情况组织教学。借助积极听课和认真评课,积极引导教师反思自身在教学理念与教学行动上的不足。
(四)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武汉市教育局曾制定《武汉市2003-2007年校本培训工作意见》(武教师〔2004〕5号),该意见已不适应当前教师发展需求。结合区域内学校校本培训工作现状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必须拿出新的解决方案,即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构建区域化的校本研修新格局。
出台建设标准。从规划与管理、制度建设、课程建设与实施、专业素养、辐射引领、运行保障等方面,考虑制定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标准,市、区分级设计具体指标,明确建设要素。分级分类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将其建设成有区域特色的校本研修、教师教育和课程资源中心,充分激发它们引领区域校本研修发展的积极效应。
加大经费投入。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性活动,没有充足的资金就难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良好运作和发展。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需设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专项经费。各基层中小学校用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经费每年不低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的5%,并且多渠道筹措相关建设资金。
落实师资保障。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需要学科领军人物和名师团队作为教师校本研修的师资保障。要培育“种子”教师,通过组织名教师、名校长采取多种途径和手段进行更高层次的培训学习,使其迅速提升,并努力将实践经验转换为智慧,提升理论素养。培养一大批具有较高素质和引领能力的教师队伍,使之在对教育的专业引领过程中发挥理论指导和实践示范双重作用。
开展常态化校本研修主题活动。中小学校要坚持问题导向,以高效课堂为主要目标,通过集体备课、案例分析、课例研究、专题讲座等校本研修活动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要根据不同层次教师的个性需求设置不同的发展目标,开展主题多种、形式多样的分层研修,满足各层次教师的发展需求;要挖掘和利用校内外名优教师资源,坚持师徒结对、专家导航、名师引领等方式,最大限度促进名师引领带动普通教师,推动优质教育资源高效整合。
责任编辑/杨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