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慧敏
(乳源瑶族自治县文化馆,广东 韶关 512700)
乳源位于广东省,是广东省少数的民族自治县中的一员。作为一个古老部族,乳源瑶族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以及绚丽优美的山寨风景。这样天然形成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条件使得瑶族人们不论重大的节日和活动还是普通生活中的劳动和做工都会用优越的歌声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感想。这样的氛围和歌声使得瑶族当之无愧成为我国的“歌的民族”。
对于瑶族歌谣的发展现状很多的文献都已经做出了极为详细的描述,例如李筱文编著的《盘王歌》对于瑶族歌谣有类似描写:瑶族人长期居于崇山峻岭间,在砍山烧輋,伐木放排,播种采集的时候,人们常常隔山放歌,以歌来消除疲劳,以歌来抒发情怀…瑶族人在日常的生产活动中创作了许多富有历史意义和情感的诗歌。《广东省瑶族社会历史情况》描述到:瑶族有唱民歌的习惯,主要是劳动时对唱。像这样的文献还有盘才万、房先清主编的《盘王歌》等,这里就不做一一描述。瑶族民歌据李默考证主要是靠着文字记载来进行的,但是这样的说法无法被很好的验证因为显存的丰富的传抄内容虽然丰富多彩,有着很多不同的题材和手法等都可以窥见那时瑶族民歌的发展盛况。但是这样的记载开始无法得到有效考证,所以更加有意义的考证便是对于民歌内容的考证。作为曾在平原上生活的民族,现在以山地和树林为主要居住地的瑶族人民是经历了一段明显的变迁过程的。所以这样的狩猎变为日常耕作,情感讴歌变为日常自编自唱都被以很明显的方式记录到了瑶族民歌之中来作为交流情感的第二语言。
虽然瑶族民歌依然可以按照民歌内容分为情歌,风俗歌和古歌等形式来看,但是其中最重要的特别之处在于乳源瑶族民歌的音乐主张的是自我创作,自成体系,因此其中的风俗歌例如在宗教活动,祭祀盛典和节日安排等场合吟唱的《拜堂歌》、《拜山歌》等占了瑶族民歌很大的一部分。以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拜堂歌》为例,这样一首极具婚礼特征的风俗歌最大程度上体现了对于音乐所有的独特的感触。其中最主要的是表达了他们对于大山的独特感情。瑶族人是大山的主人,在如此丰富和富足的大山里面他们见证到了很多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意义,看到了祖祖辈辈为了生活走上大山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坚韧。在这里,他们得到了归属和保护,每日的挥刀劳作和耕做播种帮助他们建立起了自己的文化,只包含大山和他们的文化。在这样一个完美的环境之中,瑶族人可以尽情享受自然享受生活,用歌声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作为炙热的感情和对于自然馈赠和帮助的感激之情。
乳源瑶族民歌的歌词成分主要是表示主旨的主旨词和显示衬托作用的衬词,而且其中衬词的比重已经超过了60%之多。这样的歌词成分组成可以看出的是瑶族人对于音乐的表达更喜欢于借助发音自由而且听起来响亮清脆的衬词,因为原本衬词就是以具有感情色彩,较为自由和气势而主旨歌词具有的主要是内容的直接表达。这样一来,原本只有生硬的内容传达的瑶族歌谣在经过如此多的衬词使用之后就可以很好地达到提升气势的效果,使得歌谣风格瞬间就变得极为活泼,将演唱者的内心强烈的情感表达生动强烈地展现出来使得主旨词的主体地位通过更加强烈的衬托来体现而不是只靠生硬的表述。这样的特点在之前提到的《拜堂歌》和《拜山歌》中都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来。《拜堂歌》就是将一个即将离开父母去组建自己家庭的男子对于过去的不舍和牵挂以及对于未来的向往和憧憬。所以这样的内容就使得歌谣的内容复杂而又多样强烈,这样的强烈表达全被在歌词中所重点应用的衬词衬句如“噢咦噢哎噢”,“呀啊噢”等,突出表现了出来。这样生动而又婉转悠扬的声音总会将人带入到那个场景中去,去感受到瑶族人最为真挚的情感。而《拜民歌》更多的是用于祭祀等盛大活动时,因此需要有绝对的严肃和庄重感。所以在这样的歌曲中使用到一些强烈的衬词就可以很好地营造出所需要有的肃穆感和仪式感。使得在参与这样重大活动的几百或上千人都可以有相同的庄重情感产生并且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延续。对于这样盛大的仪式,衬词很好地突出了主旨词对于庄重仪式的突出和强调。由此看来对于瑶族人来说,歌词的占比选择并不是就格式化出现的,更多的还是因为在这样的情景之下对于感情的抒发或者共鸣和认同效果的达成都需要这样设计和编排歌曲歌词。所以乳源瑶族民歌最大的特点始终是如何将情感的表达最大化呈现,以实现对于自然最直接的交流和共鸣。
目前由于是社会飞速发展阶段,这就使得商业化的侵袭慢慢有所触及到瑶族民歌的文化部分。因此瑶族的土生寨子之外又建立起了新式的用来供旅客住宿和游玩的寨子,瑶族的原生民歌之外还创作出了符合商业传播和推广要求的新式瑶歌。这样的发展使得瑶族的原生文化出现在外界视野之内时不再那么纯粹而是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失真。游客再也无法观察到真正的热烈的瑶族文化,也无法感受到属于瑶族的历史的痕迹和厚度。瑶族自身内部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对于像《拜民歌》之类的祭祀所用的歌谣基本上是人人都会,因此代代相传绵延至今。但是如今的瑶族后代由于受到一些时代发展和商业化侵袭的影响,对于文化最原本的遗产没能及时传承下来,不说去传承和演唱这样的瑶族歌谣,单是去理解和听懂歌谣和歌谣背后所要表达的意思都已经只剩很少数的人能够做到。对于这样的现状,有关文化传承的相关部门已经在做出相关的调整和改变。但是这样的在举措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环节瑶族民歌文化逐渐遗失的步伐,却无法从根源上阻止全球化和经济化发展所带来的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冲击和隔断的问题。由此之前流传下来的优秀文化在一天天流逝而且关键的部分以后都将永远无法挽回。这就是为什么政府虽然帮助瑶族人民去建立新的寨子和引进新的技术设备,但是瑶族文化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反而还加快了流失的原因。瑶族的祭祀活动还是会去举办,相同的歌谣也会被去吟唱。但是那样的庄重和仪式感消散了不少台下会去附和和吟唱的人也已经变得寥寥无几。原本根植在骨子里的文化因素和历史底蕴已经逐渐被现代化的社会和快速化的发展吞噬殆尽,那份歌谣里的淳朴和真挚也从他们的生活和内心之中被慢慢抽离。
对于乳源如此特殊的文化遗产保护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分清现状问题,制定正确的保护原则。要想保护好乳源民歌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就是去为乳源民歌的发展创造出良好的空间,在这样的空间之内,乳源文化可以完全排除外在社会所带来的干扰和影响,还原自身原本的发展模式和传承特点。在此过程中充分保护好传承相关乳源歌谣文化的人才,为文化传承的未来打下夯实的基础。为了保障这样目标的达成,各级政府首先就要确保财政方面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展开的全力支持,将对于文化遗产传承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同时通过财政扶持和经济吸引使得传承文化能够留住越来越多的人,彻底落实传承的根基和过程。相关部门还要积极推动对于相关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在这样熟悉的基础上实现对于文化的更好把握,对于保护工作的开展将会更加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提高工作的效率。
目前社会的发展对于文化传承的方式有着很大程度上的拓宽和延伸,首先最重要和基础的就是教育。作为传承的主体,孩子大多只是了解相关的文化内容但是还未能真正意识到文化传承工作的重要性。但是作为新时代的发展特色,通过通识教育将原本地方化和区域化的瑶族民歌以普通话讲授和分析给同学们听,从而加深了映像和理解。在小学教育的内容之中加入对于乳源瑶族民歌的音乐课内容教育,去系统化地普及和讲解这样歌谣的价值和唱法,一定能在传承的基础群体中播下文化的种子。
乳源文化的传承除了靠自身的努力之外,还需要能够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在这样的扶持过程中可以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充分做出有利的扶持活动。首先,可以在旅游和文化博物馆等参观游玩项目的建设上进行相关的投资和扶持,使得文化传承可以有较为持续和深厚的基础。其次,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活动,如整个区域举办较为盛大的歌谣演唱比拼大赛,以这样热闹的活动的形式来使得更多人能够愿意参与到这样的文化活动中去,并且设立一些奖金等作为奖励成分,这样一来,慢慢地便能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乳源瑶族民歌的保护活动中去,也可以此为契机将乳源瑶族歌谣彻底推广出去,让全世界都了解到乳源瑶族民歌的魅力和热情。为乳源瑶族民歌的保护拓宽了范围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乳源瑶族民歌作为经历了漫长岁月沉淀的文化项目,具有很强的文化价值和意义所在。但是由于目前社会发展的极速化和经济发展的商业化,使得这样纯真的文化逐渐在消失和被人遗忘。因此相关的部门和政府要及时作出调整和改变去完善对于这样局面的挽回和对如此美好的瑶族民歌的保留。
目前,乳源瑶族民歌的活动形式和价值形态已经随着时间的变化出现了很多创新和改变。这样的改变使得乳源瑶族歌谣可以更好地去适应这个社会和人群观念,从而是自己能够被更好地保护和流传。政府作为保护工作的主导者,就是要去充分意识到这样的文化的价值所在,然后在正确树立自己的位置和应尽的义务,通过唱歌比赛或者特色旅游项目的开设来吸引当地的人来了解和参与对于乳源瑶族民歌的保护。这样一来,在增强认识的同时,也能调动起对于当地文化保护的积极性和普遍性。这样美丽的文化要经常出现在瑶族人的生活中,才能不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