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彬
(四川省隆昌市双凤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四川隆昌 642161)
仔猪脐疝是由腹腔内脏器官(主要是小肠或网膜镰状韧带腹水等)经脐孔脱至脐部皮下所形成的局限性隆起,一般脐疝刚形成时脐孔较小,随着仔猪的生长发育腹腔压力加大,脐孔逐渐增大,如果不及时进行对漏出腹腔外的内脏器官进行回纳手术治疗,脐孔较小的易发生肠粘连甚至肠坏死、脐瘘,脐孔较大的易与地面接触,造成脐疝皮肤破损,严重的甚至疝囊皮肤着地,在摩擦力的影响下导致肠管脱出或破裂、粪便流出,若治疗不及时会引起仔猪感染或者死亡,轻微的则引起仔猪间隙性不食,影响仔猪生长发育,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
引发仔猪脐疝的原因有很多种,但主要分为先天性脐疝与后天性脐疝。
具有遗传缺陷的种公猪或母猪容易将此病遗传给下一代[1]。受孕时和怀孕期病理作用(包括孕期营养缺乏、传染病、寄生虫),出现无法闭锁、腹壁发 育缺陷等问题,致使仔猪出生便患有脐疝,即为先天性脐疝,属于病理遗传[2]。
(1)仔猪断脐不当。仔猪断脐预留脐带过长时,仔猪间互相挤压、牵拉、拱肚、踩踏、攀爬等行为造成脐孔闭锁不全引发脐疝。仔猪断脐预留脐带过短时,剪断脐带未采取消毒或止血措施或结扎物过松滑落,致使脐孔发育不全进而引发脐疝。
(2)仔猪间相互啃咬或吮吸。当仔猪缺乏微量元素或者其它营养元素时,会出现相互啃咬、吮吸、争斗等情况,造成结扎线过早脱落,进而形成脐带感染诱发脐疝发生[3]。
(3)脐带炎。断脐时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消毒,导致脐带发生炎症,使脐孔不能闭锁而引发脐疝。
(4)仔猪腹腔压力大。主要有以下两种原因:1)人为因素,由于仔猪脐部组织薄弱,如因阉割、免疫时捕捉仔猪引发仔猪尖叫,仔猪大力挣扎引起腹壁张力加大,使脐孔破裂、扩大、肠管脱出形成脐疝;2)自身因素。由于仔猪本身发生肠道感染,仔猪便秘、鼓气引起腹壁压增大形成脐疝。
在实际养殖过程中,一旦仔猪患有该病症就会出现局部性的球形状肿胀物。此时,工作人员要对可能患有该病的仔猪进行保定,在其仰卧或者按压时突出内容物会收纳到腹腔,并沿着腹壁在肿胀物中摸到脐孔[4]。通常情况下,患有脐疝的仔猪会出现精神萎靡等现象,其肠道内容物发生黏结、坏死时,仔猪就会进一步出现体温升高、断食、胃肠鼓气等问题。若后续治疗不及时,还会诱发肠道梗阻、坏死等病症,则会导致仔猪持续精神萎靡、心率加快,严重时甚至会出现休克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仔猪存活概率[5]。
在临床诊断中,要想判断仔猪是否患有脐疝,可抓住其后腿,仔细观察脐孔部位是否具有圆形且大小不一的凸起。同时,可用手轻按凸出部位,若能明显感受到腹部内物回到腹中,并能清晰感受到疝孔存在,则说明该仔猪明确患有脐疝。在脐疝发病中后期,可肉眼观察到仔猪腹部明显肿胀或者隆起,也可确诊该仔猪患有脐疝[6]。
先将仔猪禁食1 d,准备外科手术针、持针器和较粗的缝合线、消炎药物、酒精、棉球、碘伏等。
采用倒提保定法,保定人员坐在凳子上将猪两只后腿提起,猪头向下,保定人用双腿夹住猪的左右二臂,使之不容易挣扎脱。
先用肥皂水把猪腹部、脐部洗净,再用盐水清洗,然后用35%浓度的碘伏消毒,最后用75%酒精棉脱碘[7]。
术者先将手洗净消毒后,用手将疝内容物和腹膜一起慢慢送纳回腹腔内。此时应注意,由于仔猪在大力使劲挣扎,此时腹压在增大,应在猪不挣扎时缓慢实施回纳疝内容物,将疝内容物全部送回腹腔后,术者根据疝孔的大小用左手手指完全压住疝孔,使内容物不再漏出。此时,术者右手用持针钳夹取消毒好的缝合针,凭左手的感觉将穿上缝合线的手术针从右方进针沿着疝孔距离疝孔边缘0.1 ~0.3 cm 左右刺穿左右两则皮肤和肌肉层进行结节缝合。根据疝洞的大小决定缝合针数,而后将缝合线拉紧,打外科手术结固定。最后,酒精消毒进出针孔,避免伤口感染即可。
术者进针时左手的食指及中指需探入腹腔在针尖穿透腹肌处进行保护。用缝合针从疝内向外刺穿用左手感觉针尖,感觉到后退针尖向左方疝孔边缘0.3 cm 左右由右向左出针进行结节缝合。同时也应注意进针位置合理性,在进针后应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避免伤到仔猪小肠,造成二次伤害。通过缝合,疝孔被缝合牢牢的紧密联在一起覆盖,从而防止腹腔内肠管再次脱出,可不用拆线。
仔猪脐疝治疗不开刀的简易缝合法只适宜8 kg以下和疝孔较小、无肠粘连的仔猪。超过此范围的应采取手术开刀方式进行手术缝合。
仔猪脐疝治疗不开刀的简易缝合法简单易学,技术要求低,风险小,成本低,对仔猪损害小,无任何副作用,缝合后即使不注射消炎药物,仔猪也不会感染,该方法操作简单,非专业人员只要通过现场观看一次,基本上能独立操作完成,适用于农村小型的养殖户。
先将仔猪禁食1 d,准备外科手术针、持针器和较粗的缝合线、消炎药物、酒精、棉球、碘伏等。
采取仰卧保定法,要固定好仔猪的四肢,确保仔猪在手术过程中的稳定,避免因过度反抗而影响手术效果。
对手术场地周围进行彻底消毒,并确保室内温度、湿度适宜,尽量减少仔猪的应激反应。
先用肥皂水把猪腹部、脐部洗净,再用盐水清洗,然后用35%浓度的碘伏消毒,最后用75%酒精棉脱碘。根据仔猪体重等实际情况,采用1%普鲁卡因溶液进行局部麻醉。同时,为避免仔猪在手术后大出血,需提前10 min 注射酚磺乙胺3 ml,减少仔猪术后出血问题[8]。
麻醉药注射后,皮肤失去知觉之时,即可进行手术操作。首先,利用手术刀切开仔猪脐疝部位,其切口大小要根据脐孔和疝内容物的大小具体分析。通常情况下,切口会在5 ~10 cm 之间[9];其次,切开仔猪皮肤后,钝性分离皮下组织;最后,分离到腹膜暴露时,术者需用左手将仔猪疝内容物送回腹腔。同时,用手术刀去除疝口周围的结缔组织,使其形成新鲜的创面,然后用缝针采取结节缝合,缝合完成后再按常规操作清理仔猪伤口[10]。
为了防止感染,缝合后可肌肉注射青霉素80万单位,安痛定5 ml,每天1 次,连续3 d。
术前将仔猪禁食1 d。另外,准备直径1 mm 的接扎线、特制弯针、外科缝合针、持针器。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器械都需做好灭菌消毒措施。
采取倒提或仰卧保定的方式固定好仔猪的四肢,保证仔猪在手术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手术成功效率。
做好仔猪腹部、脐部以及场地等消毒措施,避免病菌等侵入,影响仔猪伤口恢复。
需对手术部位进行剪毛消毒处理,用0.5%盐酸普鲁卡因浸润实施局部麻醉。
此方法适用于脐疝孔不超过3 cm 的仔猪。在麻醉药注射后,皮肤失去知觉之时,即可进行手术操作。先利用手术刀将脐疝切开,并将疝囊内脏器慢慢顺入腹腔内复位。具体缝合方法见图1~2。
图1 皮下环行缝合法侧面示意图
图2 皮下环行缝合法正面示意图(注:1.皮肤;2.外层筋膜;3.腹直肌;4.疝囊浆膜;5.缝合线;6.刺入点)
随后,针需从A 点刺入仔猪脐疝附近的皮肤,在皮下经B点走到C点,再从C点经D点走回A点[11]。勒紧缝合线,打好外科结之后就可结束手术操作。
皮下环形缝合治疗法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并且不会存在缝合线残留等问题,治愈效率高,推荐临床使用。
及时淘汰有遗传缺陷的种公猪或母猪,在母猪受孕和怀孕期加强孕期营养补充、防控传染病和寄生虫。仔猪出生后断脐时不宜过长或过短,用剪断法切口应消毒严格,扎结法线不宜过松,防止脱落,加强圈舍清洁卫生,防止感染。同时,捕促仔猪时宜轻,避免仔猪受惊吓,影响身体发育。
对仔猪应适当补充饲料,增加营养,搞好防疫工作,提高仔猪的抗病能力,才能从根本上降低仔猪脐疝的患病概率。
根据仔猪生长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接种方案,购置优质疫苗,进一步增强仔猪身体抵抗能力,进而有效减少脐疝发生概率。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定期检查猪群抗体水平,并根据结果实时修订免疫程序,确保防疫措施的科学性、合理性;完善饲养设施、投喂优质饲料,增加仔猪抗病能力,才能持续为养猪场创造更高的经济收益。
随着养殖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建议采取自繁自养的模式,避免外部疾病进入养殖场内。若在必须引进外部猪群时,应做好猪场的流掉等工作,坚持从无疫区引进,才能从根源上确保引进猪群的安全与健康,进而降低疾病感染概率。
脐疝严重影响了仔猪的身体健康,降低了养殖户的经济收入,阻碍了养殖行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探究仔猪脐疝的简易缝合法至关重要。究其根本,若能早发现脐疝问题,能及时采取不开刀的缝合法、开刀的缝合法以及皮下环形缝合法等合理措施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就能有效提升仔猪脐疝治愈概率,进而确保仔猪健康成长,为养殖户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另外,做好病因分析、临床诊断、脐疝治疗、术后护理、脐疝预防等工作,能有效降低疾病发生概率,进而提升仔猪养殖质量,促进养殖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