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武清 彭厚学 陈建国 闵 明 彭书生 罗 俊
(1.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集团,四川 成都610000;2.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610000)
2019 年12 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病原微生物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而此病毒引起的肺炎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时至春运人口迁徙大潮,COVID-19 发展迅猛,迅速蔓延至全国各省市,截至3 月5 日24 时,国家卫健委收到30 个省(区、市)累计报告COVID-19 确诊病例80710 例,死亡3045 例,现有确诊病例23784 例,其中重症5737 例。各省市卫健委相继于1 月23~25 日发布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此次疫情发展快、传播广对SARS-CoV-2 尚无特效药物;感染SARS-CoV-2 后的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1],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2],重症患者多于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咽痛和低氧血症[3]。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1~14d,一般为3~7d[4],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和有慢性疾病基础者预后较差。传播途径以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也可接触传播[5],气溶胶和消化道传播尚待明确;目前关于COVID-19 的流行病学资料很少,我们通过统计各省市人口、人口密度,老龄化人数比例、客运量、距发源地武汉市的距离以及GDP、人均GDP 等相关数据,探索上述因素与COVID-19 的发病人数,增长趋势的相关性,能够为各地区疫情发展,防控提示预警信息,有利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1.1 研究对象:国内30 个省、直辖市(港、澳、台及新疆建设兵团除外)的发病人数及相关流行病学因素。
1.2 资料收集:查阅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统计国内30 个省市人口、人口密度和老龄化比例(2019 年度统计数据)、GDP 和人均GDP(2019 年度统计数据),选取各省会城市与武汉市直线距离作为该省/市到武汉市的大致距离,数据来源采用百度地图手动测距(https://map.baidu.com/),分别做3 次测距取均值。发病人数以截止2020 年3 月5 日各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各地区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数。
1.3 统计学处理:统计学软件使用SPSS 20.0,采用Spearman 相关性分析和逐步线性多因素回归的方法分析各省市确诊病例数、人口、人口密度、GDP、人均GDP、老龄化比例、客运量、距武汉市距离等因素的相关性。
2.1 一般资料:30 省市的人口总数、人口密度、老龄化比例、GDP、人均GDP、客运量、距武汉距离、各省至3 月5 日的最终确诊人数,见表1;湖北省内11个主要市级行政单位的人口、人口密度、GDP、人均GDP、公共交通客运量和距离武汉距离等数据,见表2。
2.2 各省市确诊病例数(3 月5 日止)与各因素的相关性: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显示,人口数量、GDP、客运量、老龄化比例与COVID-19 确诊病例数呈正相关,各省至武汉距离与确诊人数呈负相关,人均GDP、人口密度与确诊病例数无相关性,见表3。
表1 各省市人口、GDP 等与累计确诊人数
表3 全国确诊人数与各因素相关性
2.3 湖北省各市确诊病例数(3 月5 日止)与各因素的相关性: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显示,人口密度与COVID-19 确诊病例数呈正相关,而距武汉距离与确诊人数呈负相关,而人口、GDP、人均GDP、客运量与发病人数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见表4。
表2 湖北省各市人口、GDP 等与累计确诊人数
表4 湖北各市确诊人数与各因素相关性
3.1 分布情况
横向分布:除湖北外,浙江、湖南、安徽、江西、江苏、重庆等沿长江流域6 省市的累计确诊人数分别居于全国4~9 位,四川和上海居11、14 位,这些省市合计确诊6592 人,占全国除湖北外确诊总数约50.7%。
纵向分布:以河南、湖南、江西和广东为主,其中广东、河南、湖南和江西的累计确诊人数分别居于1、2、5、7 位(除湖北),这4 个省份累计确诊4582 人,占全国除湖北外其余省份确诊总数的35.2%。
毗邻分布:主要是湖北为中心的河南、湖南、江西、重庆、安徽和陕西六省距离湖北最近,是疫情发生后最易累及的地区。累计确诊5037 人,除湖北外其余省份确诊总数的39.5%。湖北省内疫情也呈现以武汉中心,距离武汉越近,感染人数越高的趋势,与武汉接壤的6 市累计确诊占湖北省内武汉以外的57.7%。
高GDP 分布:以沿海为主经济较为发达,GDP排名前10 的省份,感染人数高达8422 人,占湖北以外确诊人数的67.7%。
3.2 相关因素分析
3.2.1 交通网络:武汉地理位置优越,地处南北和东西大通道交汇处,又是长江流域经济带上的重要港口,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运等交通网络发达,地处这两条轴线上的省份位于我国南北、东西大通道的主要交通干线上,人员流动快速,更便于COVID-19 的快速传播。使得沿南北和东西两条轴线发病人数较多。
3.2.2 地域比邻:以湖北为中心的河南、湖南、江西、重庆、安徽和陕西六省发病人数占湖北以外感染人数的4 成比例,表明与武汉距离越近,往来越紧密,病毒越容易扩散。陕西虽然与湖北接壤,但地处湖北西北方向,受秦岭和大巴山影响,接壤处位于湖北人口基数少,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大山区域,人员往来并不紧密,感染人数仅有237 例。而湖北病例主要集中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东南部地区,这可能成为陕西感染人数相对较低的原因。
3.2.3 经济活力:GDP 在各省的分布差异趋势与各省人口数量大致相同;我国人口分布以东部沿海省市多于西部内陆地区。广东、山东、浙江、江苏等东南沿海地区,人口数多,其经济越活跃,GDP 越高,与外省之间人员交流频繁,属于感染高发地区。而地处西部的西藏、新疆、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市经济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GDP 较低,其感染风险也相对较低,以西藏为例,仅发生1 例输入性感染病例。可看出GDP 的分布与COVID-19 的总确诊病例数有显著性相关(r=0.816,P<0.001)。通过人口基数对比发现,各地人口分布的差异性与感染SARSCoV-2 的病例数具有紧密的相关性(r=0.749 ,P<0.001),人口较多的地区感染COVID-19 的风险更高。
3.2.4 迁徙指数:参考百度迁徙大数据,在COVID-19 开始出现至1 月24 日各省市发布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之间,湖北省的热门迁出省份前九位分别是广东、湖南、河南、重庆、江苏、江西、浙江、安徽、四川。以上9 省累计确诊8523 例,占湖北以外的确诊人数的80.98%,是除湖北以外最主要的流行区域。而这些区域呈现出GDP 高,人口基数大,交通联系紧密和以武汉中心向周边省份扩散的特点。
3.2.5 客流量:作为地域人气和价值的重要指标,反应了该地区人口流动活动程度。通过统计2019年度各省市公共交通客运量,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客运量,广东、江苏、河南、湖南、四川居高,可能与这些省份人口量较大有关;而各省客运量与确诊人数具有密切相关性(r=0.752P<0.001);参考百度地图迁徙大数据统计的武汉迁入各省市人口比例(截止1 月24 日),武汉迁入各省市人口比例与确诊病例数和客运量均具有良好相关性,两组数据表明客运量与发病数密切相关。由此可见,本次新冠疫情的传播主要受到人口迁徙指数的影响,指数越高,发病率越高。
SARS-CoV-2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属传染性较强,对人体危害较大的新型冠状病毒。通过本次调查发现,该病毒传播与人口密度、人均GDP与累计确诊病例数不具有相关性。这可能与各地医疗机构数量、技术水平和防控经验有关,医疗资源丰富的地区疫情防控更加充分。湖北省内疫情与人口密度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指数r=0.700),分析原因可能是本次疫情中心武汉属新一线省会城市,人口密度大有关。而老龄化人群机体免疫力普遍较低,对传染性疾病更易感,但调查数据显示二者相关性并不高,可能原因是本次疫情出现的SARSCoV-2 为新发现病毒,人群普遍易感,因而其流行趋势与年龄段相关性不高,但老年人群因为机体免疫力低下、大多伴有基础性疾病,预后较差。
黑龙江地处东北,其GDP 排名26 位、人口数量排名19 位、与武汉的距离较大仅次于新疆,迁徙指数低,但是其发病人数达到425,排名全国第十,远高于同类地域的省份,值得关注。
3.3 防控策略
3.3.1 多方协作,联防联控:面对传染性较强的重大突发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要各部门协作开展联动防控,严格控制疫区传染人口流动,结合本文观点,需重点防控以疫情中心的周边地区、与疫区交通往来频繁地区和人口数量大与经济较发达地区快速扩散。而其他省份和地区,特别是与之紧密关联的区域要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方针精准施策,精准防控。
3.3.2 科技助力,精准防控:应对传染强、传播快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健全我国公共健康与空间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的空间流行病学体系,充分运用公路、水运、航空、高铁等人口迁徙指数对人员流动大、人员往来紧密的区域有的放矢做好重点区域的防控工作,在这些区域加强物资保障,提前起动应急预案,对车站、码头、空港及高速路口提前做好防控工作,对重点疫区往来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追踪溯源。
3.3.3 组织保障,科学防控:科学的传染病防控方针还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障[6],政府在此基础上,短时间内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保持了高度的警觉。一是保证信息共享和及时沟通,从中央到区县级的疾病控制中心以及在乡村和城市社区设立了疾病控制人员,从而保障了信息网络的快捷、通畅、及时、准确;二是建立了一支高素质、跨学科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三是建立了完善的医疗救治体系。国内能在短时间内将疫情控制,正是由于从中央到地方,从社区到小区至上而下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有效的控制了传染源,切断了传播途径,保护了易感人群[7]。
综上所述,在全球一体化时代,公路、水运、航空、高铁运输快速发展,国与国和各省市之间人口流动加速,此次COVID-19 在国内、国外都呈现出向经济中心、创新中心、政治中心快速传播的特征,这给疾病的防控增加了困难。我们希望通过多角度分析本次新冠肺炎在全国的流行分布趋势,了解烈性传染病在现代社会的传播规律,以便于在疾病控制上做到精准施策、精准防控,有的放矢地开展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