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斌
摘 要: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也是在学习西方国家的文化。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中存在许多严重的问题,即使他们在对话时能够顺畅地使用课本中的句子,但是对词汇和语篇的理解仍存在不小的误差,这是他们严重缺乏文化意识的表现。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渗透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在课堂教学授课中的有效渗透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文化意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2-008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2.044
对于任何国家而言,语言都是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想要对某个国家的文化有所了解,首先就要熟悉这个国家的语言。根据调查可以发现,近年来在初中的英语教学中存在一个奇怪现象,很多学生明明掌握了词汇的含义以及语法的使用方法,但在阅读和写作时还会出现对文本内涵理解的偏差或表达歧义的现象,这都是因为学生对英语国家的了解不够透彻、文化意识淡薄、没有理解并尊重其语言的精神内涵的缘故。
一、文化意识教育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在利用传统的“一言堂”或“填鸭式”模式教学时,对词汇和语法的解读都停留在表面,学生课后巩固知识的方法也很单一。他们只能通过反复背诵、阅读,然后再做大量的试卷,让自己对知识点形成或短暂或机械的记忆。他们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是被迫完成一項任务,完全没有学习热情,这样的现象也会造成不良影响[1]。因此在刻板教学中穿插一些西方国家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以及地理地貌的小知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触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在课上保持愉悦的心情,做到积极主动地接受文化教育。
(二)提升理解能力
学习一门语言不单是掌握单词语音及用法,或是熟练地运用语法知识,更要了解其文化内涵,以此来培养学生对未知事物的理解能力。文化意识的渗透是多方面的,包括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宗教信仰、文学作品、艺术表现形式,等等。如果能对这些知识都有所了解,思维就会得到扩展,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也会随之提升,减轻阅读与听力学习的障碍,从而掌握英语语言学习的窍门。
(三)提升交际能力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也更加密切,英语就是各国交流的重要纽带。但是每个国家的文化之间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产生了许多阻碍交流的因素,由此可以看出文化意识的渗透在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交际中有巨大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详细讲解英语国家人们交际中的注意事项,规避一些常识性的错误,既能避免在交际中让对方不愉快或是尴尬的情况,也能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树立正确文化观
初中生正处在三观建立和形成的关键阶段,他们在这一时期对未知的事物都有一颗好奇心,尤其是现代社会信息发展迅速,大家平时接触信息也很方便,但是他们却没有将信息分类并进行正确判断的能力,更有甚者会因为看到西方国家科技先进、物质文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就一味地崇尚外国文化,放弃了对我国千年文明的传承。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向的引导,为他们详细分析国与国之间文明内涵的区别,既要对他国文化持有尊重、包容的态度,更要加深对本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对双方文化中的优秀部分都能够积极学习,从而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2]。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渗透的策略
(一)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教材中阅读文章的内容非常丰富,很多阅读素材中都蕴含大量的人文知识,教师要将其充分利用起来,由点到面进行延伸,挖掘文章中更深层次的人文内涵,在教学过程中自然渗透文化意识,将知识点解读与精神文明教学进行合理整合,逐渐让学生养成在阅读中深度思考的学习习惯。
例如冀教版七年级下册Jennys school life的阅读,文章以Jenny为第一视角,介绍了加拿大学校的课程安排以及课上的学习气氛,可以看出加拿大的学校与中国学校相比,课程内容更加丰富,比如“shop class”“social studies”“science fair”等,教师需要找准时机在此基础上对加拿大的教学特点进行延伸[3]。
(二)词汇教学
受文化差异的影响,很多时候我们熟悉的词语在英语中并没有完全与之匹配的词汇,因此需要教师在词汇教学时着重强调这一点,做到详细介绍每个单词的本意与引申义,对有特殊用法的词汇详细介绍其内涵意义,防止学生在之后的实践运用中对该词有过多的主观理解,避免出现误用现象。通常来说,英汉词汇之间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因为生活环境与风俗习惯不同造成的内涵互异,即使是相同含义的词汇,也有可能体现出两种不同的内涵,而明明看似完全不同的两个词却拥有相近的文化意蕴。例如“dinosaur”一词,翻译过来有两个中文含义,一是恐龙,二是指过时落后的人或物。而在汉语里,恐龙只是指中生代一种已经灭绝了的动物,并没有其他含义。其次,差异性体现在词汇的空缺上。每种语言中都有其独特的词汇,这些带有独特寓意的词汇在另一种文化中却不一定有相同或是类似的代替词,因此就会出现词汇与词汇之间不对等和产生空缺的现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对这类词汇进行特殊讲解,让大家了解中西方文明的差异。
(三)语法教学
不同语言的文字结构之间也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学好语法对理解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有极大的帮助。在大部分人看来,语法也是国家文化内涵的一种体现。汉语的语言习惯是主次要分明,说一句话时一定要先介绍大地方,然后介绍小地点;描述时间时要严格按照年、月、日的顺序进行。但是英语国家在语序上与我国正好相反,他们习惯用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描述。此外,还要注意一点:美国和英国在日期表达上也有细微的差异,美国人习惯将月份放在前,具体的日期放在后面;英国人则是将具体日期作为开头,以月份收尾。例如中文中的“2020年5月1日”,在英国就是“1st May,2020”,美国则用“May 1st,2020”来进行表达。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进行语法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向学生强调中西方国家思维方式的不同,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西方国家的用语习惯有一定的了解,就不会在后期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受母语的干扰,能让自身的表达更加合理。
(四)口语教学
中西方语言之间最大的差异还体现在日常交流的口语上,有些在中国表示亲切询问或是关怀的问句,在西方就有可能涉及个人隐私,有些甚至是英语中的禁忌问题。为了避免出现原则上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清楚语言使用的恰当场所,教师就要在授课过程中进行有意识地引导。例如教授七年级上册的Hello一课时,要为学生介绍称呼语与答谢语的正确使用方法。汉语中非亲属关系的人会用到“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平辈之间也习惯使用“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来进行沟通交流;但是英文中“uncle”“aunt”等词只能单独用在亲人之间,对于非亲属关系的长辈,只有在关系非常亲密的情况下才能勉强在称呼后面加上对方的名进行称呼,例如“Uncle Mark”“Auntie Jenny”。此外,对于职业的叫法也不相同,如中文中对教师的称呼是“李老师”“赵老师”等,但是在英语国家中不能使用“Teacher Zhao”,而是要用“Mr.Zhao”或“Miss.Zhao”[4]表示。
(五)课外文化意识教育
1.课外阅读活动。仅仅在课内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还远远不够,教师需要在课外有计划性地向学生推荐含有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报纸、杂志、文学书籍或是电子读物,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作品,了解其他国家的历史发展以及精神文明及习俗习惯。与此同时,还能对相关国家的科技动态有所了解,从中获取更多英语国家最新的語言信息。这样的课外阅读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在娱乐中学习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渗透文化意识。
2.课外视听活动。教师除组织课外阅读活动之外,还可以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让学生利用手中已有的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去收听英文广播,观看英文电影、电视剧,用最直接的方式接触最原始的英文作品。通过观察影像中人物的动作习惯和生活习惯,体会不同国家的文化,领略异国的别样风土人情,收获英语带来的新鲜感,从而感受未知的精神文明内涵。
3.课外表演活动。在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和风俗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还需要将其应用在生活中,因此需要教师在课余时间为学生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对英语国家人们的日常言行举止、穿着打扮以及待人礼仪等方面的调查,将自己的理解用表演的形式向大家展示出来。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找到英语和汉语语言之间的差别,也能通过自身的表演发表对英语国家各方面特点的看法,这一活动也是帮助教师进行文化意识教育的过程。
综上所述,初中时期英语教师在进行文化意识教育时,不应受时间和场景的限制,只要掌握教育的核心内容,就可以随时随地在一切场景中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培养文化意识为核心思想,将学生放在最关键的位置,从中外文化的比较中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使其形成具备精神文明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参考文献:
[1]宋翠.初中英语教学渗透中国文化的行动研究[D].集美大学,2019.
[2]鞠海燕.小议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J].英语广场,2019(3):146.
[3]徐斌.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9(2):98.
[4]乐倩羽.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渗透的实践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19(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