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
小学阶段,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但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学生害怕写作,作文内容空洞,缺少应有的情感与活力等。素质教育提倡教师转变理念,改变以往枯燥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挖掘学生的潜能,凸显作文教学的实效性。而且教师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案,以点拨的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生动地表达想法,准确传递情感,使学生爱上写作,提升其语文素养。
一、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写作热情
所谓“实效”,是指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后,通过教师的点拨与引导获得了较为具体的进步,在能力与认识上有所提升。教学时,教师想在固定的时间内采用较为有效的方式,让学生在认识与能力上都能有所进步,就必须让定型化的授课方式灵活起来,构建“活而不乱”的民主课堂,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他们有感而发,轻松写作,以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例如,五年级第一单元写作训练的文题是“那一刻,我长大了”,要求学生运用从课文中所学的技巧来抒发情感,体会爱的内涵。首先,教师可采用“找规律”的方法,搭建交流的平台,提出多个问题,如“通过阅读《月是故乡明》,大家明白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吗?”“《祖父的园子》一文,描写花朵和虫子的句子蕴含着什么感情?”……然后,鼓励学生分小组讨论,学生回顾课文后回答:“《月是故乡明》表达的是思乡之情,《祖父的园子》表达的是作者对祖父和园子深深的爱。”教师接着点拨:“这两篇文章的情感表达方式是直接的还是含蓄的?”学生翻看文章后,答道:“《月是故乡明》一文,作者是直接通过‘我永远忘不掉你来表达思乡之情的;《祖父的园子》一文,是在描写鸟儿和花等事物中体现对祖父的怀念和爱的,很含蓄。”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加以引导:“可见,表达情感时,可以采用较为直接的方式,更可以含而不露,在字里行间渗透情感。如果让你们记录生活中一件感人的事,你们会怎么写?”在小组讨论中,组员A说道:“不能随意写,否则会不知道该把哪个细节当作重点。”组员B补充:“应该先确定写作思路,对某一点或几点进行描写,才不会跑题。”接着,教师及时对这一小组进行表扬并让他们尝试构思,列出写作框架。组员A 说:“要先选择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组员B接着说:“再写事件经过,然后指出让自己最感动的地方。”组员C马上补充:“还要写出自己的感触。”最后,教师让他们根据框架,运用所学技巧写作。
二、以生为本,强化表达能力
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而且高年级的学生很有个性,教师应尊重他们,以生为本,开展写作训练。可以点拨的方式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产生想法和写作欲望,从而在作文中表达观点,锻炼表达能力,提升作文教学的效率。
写读后感是让学生表达观点,锻炼理解、感悟和表达能力的好办法。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启迪,锻炼理解和感悟能力,也是作文实效性的体现。教师可让学生回顾五年级第二单元的课文,选出感触最深的内容或情節。学生A选择《草船借箭》,教师对其进行引导:“这篇文章哪里吸引你?”学生A思考后回答:“诸葛亮对天文知识的了解让我惊讶,当时没有网络,没有卫星云图,他竟然能预测天气!”学生B接着说:“不过我觉得他最厉害的是将所学的知识运到了实践中,所以说诸葛亮是‘神人也。”教师对两位学生的回答表示认可,并点拨:“其实在阅读文章后,我们会有很多感受,但写读后感时并不能把它们都写出来,应抓住自己感触最深的内容写。”学生听后问道:“那如果有两处特别有感触的地方,可以都写进读后感吗?”教师点拨:“可以,只要表述清晰就行。”另一位学生追问:“为了表明这两种不同感受,是不是需要在文中提到‘读的内容,才能接着写‘感?”教师对其进行了表扬,肯定了他的说法。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都明白了应该如何写读后感。整个过程,教师除了点拨,便是耐心倾听,可见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以生为本,学会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新颖立意,培养综合能力
中国的传统节日较多,教师要及时把握契机,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走进自然、商场等,增加生活体验,捕捉写作素材。
例如,写作“神奇的探险之旅”这一文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探险过程和心情变化写出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对所遇困境和最终选择的处理方法进行描写,并在叙述过程中自然融入情感。为挖掘学生的潜能,教师可让他们把作文中最有教育意义或有启发性的内容扩写成新的作文,锻炼其综合能力。
教师应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将生活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他们在观察中打开写作思路,表达心中所想,锻炼综合能力。要采用不同的手段,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开阔其视野,完善其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使之思维更加灵活,表达能力得到提升,以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