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古诗词的魅力 涵泳语文之美

2021-04-07 14:51石丽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审美鉴赏

石丽

摘 要 中国的古诗文是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科学地进行古诗文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 古诗词魅力;语文之美;审美鉴赏

古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课程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朗读感知、画面想象、群文阅读、情境创设等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品味古诗词的魅力,充分展现出古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意象美以及情感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实现高中语文课程的美育目标。

一、朗读感知,品味韵律美

古诗词的语言韵律感强、情感变化丰富,能够给人带来心灵上的震撼,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将古诗词教学作为文学艺术审美教育的实践路径,带领学生细细品读诗文佳句,读出每一诗句中传达的不同情感,使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从而唤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以《虞美人》为例,这首古诗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揣摩每一诗句的语气特点,推敲诗句的内涵,之后再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领悟诗人的情感变化,对诗文产生情感共鸣。具体朗读过程如下:在朗读“春花秋月何时了”时,应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每一年都会盛开春花,怎么会改变呢?所以这句的朗读应带有强烈的疑问语气;在朗读“往事知多少”时,要引导学生想象一下李煜当时的处境,读出李煜作为亡国之君的凄凉感、无奈感;在朗读“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时,要引导学生理解亡国之恨,同时也要让学生满怀思念故国的情感,读出往事不堪回首的思绪。其中,此句中应重读“又”,突出作者的悲哀,并且还要处理好断句,控制好朗读的节奏感;在朗读“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深刻领悟到作者所处的生存环境已经物是人非,所以要读出作者的痛苦感;在朗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时,教师要让学生理解作者将愁绪抽象为流水,自己的内心犹如春水一般汹涌澎湃,所以此句要读出作者悲愤的气势,给人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

古诗词中的语言是经过诗人反复推敲凝练而成的语言,这种语言不仅带有字词对应的形式美,更带有朗朗上口的韵律美。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划分诗句节奏,以理解语意为基础,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词,使学生与作者之间搭建起情感沟通的桥梁,感受到古诗词千百年来值得后人吟咏和学习的文学价值。

二、画面想象,品味意境美

高中语文教材中辑录的古诗词蕴含着情景交融、韵味无穷的意境美,古诗词往往借助景物或事物营造出表达情感的意境,使古诗词自带丰富的画面感,能够让学生快速融入到虚实相生的意境中,品位古诗词的文学艺术魅力。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赏析和品读古诗词的方法,自主探究领悟古诗词的深厚意蕴。

以《鹊桥仙》为例,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解读诗文涵义,赏析诗歌的意境美。具体赏析过程如下:在赏析“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时,应让学生想象出织女用彩云编织出的精妙图案,天上滑过的流星为织女传达着牛郎的相思之苦,而这相思之苦如同银河之水绵绵不绝。教师要重点解读“迢迢”“暗渡”,前者表现出了牛郎与织女的相见之难,后者表现出匆匆会面后马上离别的心情;在赏析“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时,要让学生分析“暗渡”与“一相逢”的呼应关系,理解牛郎与织女短暂相聚的美好,歌颂着真挚永恒的情感;在赏析“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时,要让学生体会一下牛郎与织女短暂相聚依依不舍的情感,融入到二人惆怅、依恋的意境中;在赏析“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时,要引导学生进入到更高的情感意境,理解爱情是坚贞的,不会因为相处时间的长短而有所改变。

在品味古詩词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脑补古诗词营造的画面意境,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理解古诗词中蕴含的思想观念,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群文阅读,品味意象美

意象是诗人将思想情感融入到具体的物象之中,借助物象的描写对情感进行渲染,以达到借景抒情的目的。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围绕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组织群文阅读活动,建立起“意象分析”学习任务群,带领学生对古诗词中的意象进行深入解读,体会同一意象在不同古诗词中的不同审美内涵。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苏轼在这首词中运用了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通过“月”这一意象传达着作者的情感变化,引发了苏轼对与“月”相关历史人物的追思。基于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围绕“月”这一意象开展群文阅读,选取《虞美人》《雨霖铃》《出塞》《把酒问月》《望月怀远》等古诗词进行意象分析。具体教学过程如下: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群文古诗词,寻找出与“月”相关的诗句,并对诗句进行解读,了解“月”在不同古诗词中的内涵。之后,教师带领学生比较阅读这几首古诗词,引导学生对“月”展开无尽联想,挖掘“月”背后的深层次内涵。最后,教师以“月有阴晴圆缺”为主题,让学生分析不同诗作、不同作者对“月”的意象传达内涵,总结“月”作为诗作主要意象的共同特点。

古诗词中的意象表达着古代文人墨客不同的思想情感,渗透着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思想品质,通过对古诗词中的意象进行解读,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情感基调,感受到古诗词的意象美,进而丰富学生的文学底蕴,使学生掌握类似古诗文的分析理解方法,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四、情境创设,品味情感美

意蕴是古诗词特有的魅力,表达着古诗词作者丰富的情感,能够使学生沉浸在古诗词的情感世界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价值观熏陶。古诗词包含的情感包括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思乡怀人的离愁别绪以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等,这些情感都能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所以,教师要带领学生品味古诗词的情感美。

以《扬州慢》为例,作者采用虚实相生、反衬、用典等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扬州的所见所感。教师要确定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重点让学生体会到这首词蕴含的情感美。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一是教师以多种感官体验为出发点,合理设定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帮助学生掌握诗词内容。在视觉感官方面,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桥边红药”“冷月”的画面,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扬州的衰败景象。在听觉方面,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扬州慢》,让学生耳听清角吹寒的凄凉,体悟到作者对扬州由盛衰的痛惜之情;二是教师以虚实结合的角度出发组织教学活动。教师让学生自主找出描写实景与虚景的词语,实景为“竹”“荠麦”“池”“乔木”等,虚景为“红药”等,之后教师布置学生对比分析实景与虚景的学习任务,体会到作者通过对扬州景物的描写而引发的情感变化。

古诗词情感美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切入点,能够弥补长久以来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缺失,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审美教育机会,促进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发展。教师要采取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出诗词中的情感意境,降低学生理解难度,使学生准确把握住古诗词的情感基调。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的古诗词教学策略,突出古诗词教学难点,调动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不断丰富学生的古典文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进而增强古诗词学习对学生的吸引力。

[作者通联:江苏溧阳中学]

猜你喜欢
审美鉴赏
如何在中学音乐课中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试论学生语文“审美鉴赏”核心素养的培养
高职专业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研究
浅谈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文学素养
写景散文的审美鉴赏
用比较法赏析《声声慢》中十四字叠词
高中作文“真写作”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艺术鉴赏的经验性论纲
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美育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