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肌群训练联合发散式冲击波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临床疗效

2021-04-07 08:49吴志峰唐子滨
临床军医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肩周训练组肩峰

吴志峰,路 莹,唐子滨,曹 雷,齐 冰,王 哲

武警吉林省总队医院 1.康复医学与理疗科;2.卫勤处,吉林 长春 130052;3.吉林省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诊治中心,吉林 长春 130012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SIS)是肩部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1]。多种病因常共存于SIS患者,如肩峰形态[2],盂肱关节活动过度和盂肱关节不稳定[3],盂肱关节囊挛缩和肩袖病变[4]。外部压力肩袖与肩峰长期摩擦会导致肩袖损伤[5-6],另一方面,肩袖受损后会导致肱骨头向上移位,产生撞击征[7-8]。SIS早期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锻炼、糖皮质激素注射、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等。目前,冲击波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包括肌腱病、钙化性肌腱炎等[9-10]。然而,关于肩周肌群训练联合发散式冲击波治疗SIS的研究少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肩周肌群训练联合发散式冲击波治疗SIS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7年2月至2019年7月于武警吉林省总队医院就诊的107例SI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n=54)与训练组(n=53)。训练组中,男性25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44.15±5.34)岁;平均病程(8.43±0.87)个月;Neer分期Ⅰ期26例,Ⅱ期27例;患侧左侧21例,右侧32例。联合组中,男性24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46.23±4.59)岁;平均病程(7.27±0.64)个月;Neer分期Ⅰ期29例,Ⅱ期25例;患侧左侧24例,右侧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以下中3项及以上:Neer征阳性;Hawkins-Kennedy征阳性;肩峰前侧或外侧压痛;肩外旋抗阻试验阳性;疼痛弧试验阳性。(2)处于Neer分期Ⅰ或Ⅱ期。(3)3个月内未接受过关节腔注射、冲击波、超声、小针刀等治疗。排除标准:(1)患侧肩关节外伤史。(2)核磁共振提示肩袖撕裂。(3)双肩痛。(4)患侧肩关节手术史。(5)合并严重心脑血管及恶性肿瘤疾病。(6)合并同侧上肢周围神经损伤。(7)合并类风湿疾病。(8)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9)伴有精神类疾病。

1.3 治疗方法

1.3.1 训练组 训练组给予肩周肌群功能训练,根据Turgut等[10]描述的方案,包括肩胛骨稳定性训练及肩袖力量训练。所有训练均使用Thera-Band渐进式弹力带,每次训练结束后不可从事剧烈活动,所有动作以患者耐受为度。每个动作每组20次,每次3组,每2 d进行1次,共训练4周。

1.3.2 联合组 联合组在训练组的基础上使用瑞士STORZ发散式冲击波治疗仪治疗,每次根据查体结果选择3~5个压痛点,以压痛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参数如下:频率8~12 Hz,总冲击次数2 000次,压力2.5~4.0 Bar。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在此区间调节,每周治疗1次,持续4周。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后4、12周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Constan-Murley肩关节功能(the Constant-Murley shoulder assessment,CMS)评分:总分100分,包括疼痛、日常活动、关节活动度、肌力4个子量表组成,疼痛评分最高为15分,肌力为25分,日常活动为20分,关节活动度为40分,分值越高表示肩关节功能越好。疼痛视觉模拟(va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为0~10分,分数越高代表疼痛程度越高。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CM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4、12周的CMS疼痛评分、日常活动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肌力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4、12周疼痛评分、日常活动评分、总评分均显著高于训练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CMS评分比较评分/分)

2.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12周联合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训练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CMS评分比较评分/分)

3 讨论

SIS发生有外因和内因两种。Neer[11]提出了一种肩袖病变导致的外在机制,即肩峰前上角和肱骨大结节对肩袖及其他组织的挤压。当手臂完全外旋、外展和伸展时,岗上肌肌腱关节侧后部分受肱骨头及肩峰的挤压[12],久之出现肩峰下、肌腱退变。不同于Neer所提出的外在机制,Codman等[13]提出了一种内在机制,即肩袖肌腱的退变,过度拉伸及剪切造成肩袖力量下降,进而引起SIS。

SIS的Ⅰ、Ⅱ期应以保守治疗为主,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注射及物理疗法等治疗,当疗效欠佳或伴有肩袖撕裂,常需要手术干预。肩关节由于其活动度大、稳定性低,加强肩周肌群的肌力尤其重要 。Mulligan等[14]研究发现,肩周肌群训练可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的功能。冲击波疗法已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5],冲击波的刺激可降低疼痛感受器敏感性,达到减轻局部疼痛的目的[16],也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促进肌腱及周围组织的修复。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4、12周CMS各项评分均优于治疗前,提示单纯应用肩周肌群锻炼或联合应用冲击波与锻炼,短期均能取得满意疗效。联合组治疗后4、12周的疼痛评分优于训练组,提示联合运用冲击波与锻炼更有利于消除疼痛,恢复日常活动。

综上所述,肩周肌群训练联合发散式冲击波对于处于Neer分型Ⅰ型及Ⅱ型的SIS患者具有满意的短期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肩周训练组肩峰
新型抗阻力训练模式改善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验研究
老中医教你几招,轻松缓解肩周疼痛
跑台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肺功能及HMGB-1表达的影响
冈上肌出口位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线上自主训练与线下指导训练表面肌电差异分析
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肩周炎临床效果探究
书画养生
肩峰前外侧入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关节镜下喙肩韧带松解在微创治疗肩峰撞击征中的作用
关节镜下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