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强化理论

2021-04-07 17:09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21期
关键词:惩罚学案理论

◎ 徐 娜

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尤其是高中升学的压力。新高考选课以3+3 模式为主(部分地区采用3+1+2),取消文理分科,而数学是必学和必考的学科之一,故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特别重要。但是高中数学知识点复杂、繁多,学习困难大,尤其是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成为当下高中数学教师面临最大的问题[1]。强化理论是心理学的一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和使用,并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强化理论的概述

强化理论又称之为修正理论,是心理学的一种。强化是主要的自变量,强化的目的是实现对行为的控制,强化就是增加行为的反应率,强化物则是能增强翻译概率的事件。最著名的是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他们认为,人的行为是在某种外界条件的刺激下产生自身强化的性质。简单地说就是当操作者有目的、有意识地对某种行为进行积极强化,那么在接下来的行为活动中就会重复出现这种行为[2]。如果消极强化某种行为,那么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就会阻止这种行为出现的概率。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借助强化理论,采用正负强化手段实现对学生学习行为改进和培养的目的。强化理论主要分为三种:即初、次强化,一般强化,正、负强化。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强化理论,是教师把强化实施在学生身上,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也可使学生更加熟悉数学学科中每个章节中的知识结构和内涵,在教师提问时学生可快速做出正确的反应,实现对问题正确的处理,最终形成具有特色的学习方式。除此之外,强化理论还能保持行为中的全部技能,强化量越大操作行为呈现的频率就会越多,操作行为在不同的学习环节中出现,均能达到不同的效果。这样就把强化理论转为技术,运用到学校的数学教学中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强化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原则

1.一致性原则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强化,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强化的内容和标准都必须要保持高度的一致性,防止在强化过程中出现前后相互矛盾事件的发生[3]。比如,两位学生出现相同的行为,教师却对两位学生呈现出不同的态度,一个给予表扬,另外一个则给予否定,或者是同一学科的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呈现出不同的态度,这样会导致学生不知所措,无法理解教师眼中的正确。所以在运用强化理论时必须要始终坚持一致性原则。

教师通过耐心的教导和启迪,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意义、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对知识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定近期目标,脚踏实地、阶梯式的上升。对于学生的进步及时强化,不断鼓励,将小目标和大目标一致,最终达到理想的效果。

2.客观性原则

实事求是是高中数学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更是运用强化理论必须要遵守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强化过程中要做到科学、合理、公平、客观,不能让主观意识占据主导,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4]。在运用强化理论时,为了提升教学评价水准和教学效果,在评价时必须要做到一视同仁,排除主观上存在的偏见。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停留在当下,应给予长远的、发展的眼光去对待,注重学生的动态发展。

在公平的基础上,教师耐心地启发引导,使学生对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帮他们总结以往失败的原因,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不能把成绩差归因为能力。归因是学生对他人和自我学习行为作出解释和推测过程,再去推进强化理论。

3.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保障,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当学生出现新的行为时教师必须要及时作出反应,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实践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新行为所作出的回应越明确、具体和及时,强化学生的行为效果就越明显[5]。所以,及时强化能够帮助学生把数学知识和学习行为有效衔接起来,提高学生的记忆。

教师也可以把每天的作业做出详细的统计,按照加分制度提出表扬、给予发放奖品,但要注意奖品的效能型。这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把热情转化成内在的动力,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效能性原则

效能性是运用强化理论的主要目标之一,运用强化理论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且最大化减少强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对学生评价过程中,无论是肯定性评价,还是否定性评价,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过度的鼓励和表扬,都会增强学生相应的行为,并出现自以为是、骄傲、傲慢的心理;或者是过度的否定和批评,会打消学生某些较好的行为,并产生消极和抵触心理。所以在运用强化理论时要善于观察,根据学生的行为给予适当的评价,尤其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应给予强化;相反一些不良的课堂行为应给予适当的处理,减少学生在课堂上的不良行为[6]。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但是还是要靠教师的正确掌控和规范操作,要有效能,就要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实际情况,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爱好、兴趣,采取不同的强化物在课堂上灵活恰当地运用。如找学生回答问题时,实行适时的鼓励、及时的肯定,还可以把分数作为强化物。每周的周考成绩做详细的分析,按分数段及时鼓励。

三、强化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1.正强化与负强化的应用

正强化主要采用刺激的方法来增加某些行为的反应频率,比如适当的奖励、表扬和物质奖励;负强化则是通过停止令人反感的刺激实现增加某些行为的反应频率,比如取消每周测试和课后作业,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7]。

强化物是正强化和负强化的核心,正强化物主要以奖励和鼓励为主。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教学,将回答问题和奖励相互结合,回答问题越多越准确,奖励就越多,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越深。

例如,在《三角函数》教学中,可通过层层递进设置问题的方式,向学生提问:什么是三角形?三角形的种类?勾股定理是什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无论是否准确,都给予一定的鼓励。切记不能打击,否则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可通过制定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超过6 次以上的学生免写一次课堂作业,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此时需要注意的是负强化不等于惩罚,两者目的不同,需要在应用过程中正确对待。

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组与组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把竞争当成一种促进进步的手段,小组比拼要有梯度,才能让每一个孩子有施展的空间,充分利用正强化,有的时候对于阶段的考试或者作业做得特别优秀的,也要增加体活课等奖励措施,取消附加作业等,这是充分利用负强化、正强化和负强化交替使用,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惩罚与强化移除的应用

惩罚是对某种行为加以制止,呈现出不愉快的刺激和厌恶的刺激。惩罚是为了减少某些不良的行为,而负强化是增加良好的行为,在这里需要正确区分两者的不同之处。

惩罚分为施予式和剥夺式两种,施予式惩罚就是通过惩罚物减少某些不良行为的次数,教学过程中常见的惩罚物主要以言语斥责为主,非言语斥责为辅。比如在讲解《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中,学生不能正确区分a>0 和0<a<1 的函数图像,可采取惩罚的方式让学生抄写指数函数图像,包括定义、图像、定义域、值域、过定点、奇偶性和单调性,罚抄次数不能太多,否则会对数学产生抵触心理。剥夺式惩罚就是直接移除某些不良的行为。比如,上课期间不允许听音乐、玩手机、看课外书等。例如在《平面向量》教学中,教师讲解完平面向量加减法运算后,向每一位学生发放一份小测试,凡回答正确的学生都能参与各种评奖活动,回答错误的需要收回之前的奖状,直到学生恢复之前的状态,才能将奖状还给学生。

强化移除顾名思义就是将之前存在的强化物移除,使学生无法得到强化物的刺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最常用的是让学生远离正强化,也就是计时隔离。计时隔离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学生在上课期间睡觉、说话,可让学生留在教室,站着听讲,看着其他学生受表扬,使该名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观察到其他学生正在接受正强化;或者是让学生离开教室,无法进行强化,只有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才能改正错误,并不断努力学习。在使用计时隔离时,应注重隔离的方式,同时应注重隔离时间,否则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提升措施

1.利用数学概念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会逐步形成数学意识,这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概念及其相关规律,并使学生在运用概念和规律解决问题中逐渐形成逻辑思维。学生理解了数学概念,会对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会运用概念解决问题,进而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基于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以讲解数学概念为出发点,使学生在扎实掌握数学概念的基础上发展逻辑思维。

2.强调教学重点及难点,设计针对性的导学案

巧妙的设计导学案是促进提升数学教学效果的基础所在。为了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升导学案设计效果,教师要注重根据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设计更加科学有效的导学方案,引导学生通过导学案的促进作用进入自主探究与学习的过程中,同时教师利用自身专业能力和引导作用,在学生自主学习期间以有效的方式对其进行引导与指导,从而达到强化导学案教学方式运用效果的目的。无论在针对任何教学目标设计的导学案中,教师均应以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主,以多项教学目标为中心,以具有较强引导作用的方案作为基础,促进强化数学教学效率。例如,在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一课的教学中,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并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在本课的导学案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重点突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将“理解函数模型化思想,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作为教学重点和难点,将其设计进入本课的导学案中,引导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结合自身的知识基础进行自主探究与学习,从而理解并掌握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在面对问题期间,教师要善于将解决的方向给予学生,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思维能力,利用自身知识基础解决问题,并善于找到多种解决方式。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导学方案,教师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要将教学重点与难点结合到导学案设计中,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观察和引导,使学生主动发现并探究本课的学习重点。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在于将数学知识教与学生,更为重要的是将学习知识的能力和方法教与学生,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五、结语

总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数学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应注重学生的心理成长,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在运用强化理论时,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开展,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升,这样才能提升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心理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惩罚学案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神的惩罚
乡愁导学案
Jokes笑话
惩罚
“比例尺(一)”导学案
真正的惩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