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初中教师课堂口头评价现状研究

2021-04-07 15:35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17期
关键词:口头板书案例

◎ 高 倩 赵 琛

教师的课堂口头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借助口头语言对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作出价值判断的言语活动,其目的在于反馈、激励和调整。它的合理性与否很大程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及参与程度。乡村教师的口头评价现状如何? 笔者深入到乡村初中课堂内部进行观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发现诸多问题。

一、课堂口头评价缺失

完全没有口头评价的课堂是不存在的,因为教师不可能对学生的回答完全漠视、没有回应。只是有时可能因为教师对学生言说回应无效,造成课堂口头评价缺失。

案例1:九年级语文《生命的礼赞》——生命意义的讨论

师:你是怎样看待“生命”的? 或者你对本文还有什么疑惑,都可以提出来。

生1: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教师板书:平等)。

生2:我们都应该尊重和保护每一个生命(教师板书:尊重)。

生3:要努力生活,让自己的生命活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教师板书:价值、意义)

生4:生命是顽强的,不能屈服;我们还要尊重它,不能因为它比我们弱小,我们就不尊重它。

这是语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如何理解生命。老师提出一个开放性的话题讨论对“生命”的看法。老师从四位学生的感悟中提取了平等、尊重、价值、意义四个关键词进行板书。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能看出生1、生2、生4 是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了同一个问题——生命是平等的,应该受到尊重。而生3 却跳转到另一层面——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但教师面对不同的回答却没有任何评价。这样教师没有利用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导致主题得不到升华,学生感悟浅尝辄止。

由此可见,虽然口头评价完全缺失的课堂教学在现实中不存在,但在教学的某一环节中时常会出现缺失的现象,而且多发生在教学过程最后的拓展环节上。

二、评价语言单调

案例2:七年级地理 长江三角洲地区

师:谁来说说长江三角洲的位置?

生: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濒临东海、黄海。

师:奥,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类型、特点呢?

生: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师: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呢?

生:平原为主。

师:以平原为主,请坐。

这位老师总以复述学生的答案作为评价,笔者发现这是很普遍的现象。许多教师因为语言匮乏,常采取这种“复读机”式的点评,评价缺少深度,易导致教学节奏迟缓。

三、评价过程盲目

教师对学生不同的回答应给予适当的评价,给学生正确的导向,而不是一味追求课堂声音的和谐,草率盲目的进行评价。

案例3:六年级政治 遵守道德规范

师:课文中汤姆钓到了一条大鱼,可是爸爸却让他必须遵守规定,面对爸爸的“固执”,同学们都有什么看法呢?

生1:我觉得既然是公园的规定,所以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爸爸这样做是对的。

师:你说得真好。

生2:我不喜欢这个爸爸,因为他的固执大鱼被放生了,汤姆再也没有钓到那么大的鱼,留下了一生的遗憾。

师(停顿):你敢于说出不同的看法,很棒!

课例中,第二名学生的想法显然不妥,甚至偏离了一定的道德规范,但为了不打击孩子,教师还是说了一句“你敢于说出不同的看法”纵然要尊重学生,可当学生的感受已经远离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时,教师仍极力维护,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吗? 教师的口头评价要有正确导向,具有针对性,唯有这样的评价才是最有效的课堂评价。

四、评价内容单一

新课程改革以来倡导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础的发展性评价。然而当前的现状是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行为的结果,忽略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的发展,评价内容单一、片面。

案例4:七年级语文 湖心亭看雪

师:为什么屏幕上分了四段呢?

生:我觉得是通过文章情感分段。第一段是略微平淡的感情。第二段写景,感觉有一些高兴的语气。到了第三段,描写大雪的时候还能遇到一个人一起喝酒,应该是特别高兴的。到了最后一段,分别的时候有一些忧伤。

师:你还是没有揣摩清楚。

生沉默。

师:你请坐。这是一篇游记,写张岱去西湖看雪。第一部分点明了看雪的时间、地点;第二部分写他到西湖所看美景;第三部分,张岱移步换景来到湖心亭上,巧遇两个金陵人;最后借舟子之口把张岱的情怀叙述出来。这是写游记的思路。

教师想通过《湖心亭看雪》的段落划分让学生明白写游记的思路。从教师和两个学生的对话看出,她所关注的评价对象不是学生,而是学生给出的答案。两名学生的回答都不是她所期待的答案,最后这名教师只能自己说出分段的理由,告诉学生们如何来写一篇游记。现实中许多教师总是把一堂课的核心放在课前预设的问题上,只要学生答出预定答案,便成为“救命稻草”被教师抓住。课堂是生动鲜活的,教师不能只抓住课前自己所做的功课,在教学时让学生一个个跳进自己为学生预设好的口袋中,而忽略学生的独立性。

五、评价有失公平

课堂上,教师常常受到个人偏颇的影响,评价的对象往往只关注优秀学生,忽视中下游学生。

案例5:七年级语文 《背影》

师:找同学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品读结果。袁xx 你先来。

生1:我看见……

师(打断):你先告诉大家你选择了哪种品读方式。

生1:我用了文字批注的方式。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

师(打断):你要读课文吗? 简单说抓住哪个词?

生1:蹒跚、探、攀、缩,嗯……

师(打断):那你从这些词里读出什么?

生1:父亲走到对面的月台很麻烦,因为父亲很胖。

师:奥,你就只读出了父亲很胖? 曹xx,你再说说。

生2:我选择的是文字批注的办法,主要抓住了蹒跚、肥胖、缩、攀这些词。从蹒跚看出父亲年事已高,肥胖反应父亲不高且腿脚不灵活,所以爬月台脚要往上缩,身子微倾,这些细节显示他爬上月台极其不易。尽管如此困难他还这么做,说明了父亲对作者的一片父爱。

师:你思路清晰,不愧是我们班的语文小专家!

笔者通过调查得知生1 在班里成绩一般且不稳定,而生2 是班长,学习优秀。面对生1 的表现教师急躁不安,三次打断生1 的回答,没有让他独立表达,而是牵引生1 往前走。因为生2 是优生,教师一直在耐心倾听,并且大力表扬,与1 生的反馈形成鲜明对比。学生回答了问题,除了判定答案正确与否外,也许可能还有其他值得肯定的地方,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公平的对待每个学生。或许是他善于观察,能抓住细节;或许是他思路清晰,语言表达流畅;或许是他勤于思考,总有好点子。教师评价能指出学生独到之处,既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也可以让其他学生得以借鉴。

由此看出乡村教师课堂口头评价现状并不乐观,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各不相同。要改善这样的现状,提高教师自身的课堂口头评价水平,既要加强教师评价的意识,也要帮助教师形成具体的评价技巧,使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获得发展。

猜你喜欢
口头板书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如何写口头通知
口头传统所叙述的土尔扈特迁徙史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口头传统新传承人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新一代江格尔奇为例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