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某隐晶质石墨工艺矿物学及可浮性研究

2021-04-07 10:11傅开彬侯普尧龙美樵白贵琪
金属矿山 2021年3期
关键词:集合体方解石原矿

傅开彬 徐 信 侯普尧龙美樵 田 莉 查 威 白贵琪

(1.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绵阳621010;2.天津矿山工程有限公司,天津742508)

石墨具有耐高温、导电、导热、润滑和化学稳定等优异性能,在冶金、电池、化工、国防和航空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冶金等传统行业和石墨烯等新兴行业飞速发展[2],致使石墨等原材料的需求逐渐增加。我国石墨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之首,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5%,然而,2019年成为天然石墨净进口国[3]。随着石墨的开发利用,鳞片石墨储量逐渐减少,隐晶质石墨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其精加工产品的开发日益引起重视。

通常认为隐晶质石墨价值低、未来用途较少、开发潜力有限[4],对其开发利用重视程度较低。目前,高纯度(纯度≥99.9%)和颗粒超细(<1 μm或0.5 μm)是隐晶质石墨高值化利用的两个主要发展方向,如高纯石墨、球化石墨、PET/石墨烯薄膜、各向同性石墨、碳砖等[5]。由于缺乏对隐晶质石墨工艺矿物学的深入研究,导致其选冶工艺适应性差,高值化产品开发困难,隐晶质石墨精加工发展缓慢。

朝鲜盛产细晶石墨和隐晶质石墨,矿床主要分布于慈江道和咸镜道[6]。国内许多企业从朝鲜购买隐晶质石墨用作冶金原料,但缺乏详细工艺矿物学资料,相关文献报道也较少,难以确定其选冶工艺和精加工产品方向。本研究以朝鲜某隐晶质石墨矿石为对象,通过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方法,研究原矿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粒度分布、碳物相和矿石结构构造,为其磨矿和选别提纯流程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1 原矿性质

1.1 主要化学成分

试验样品取自朝鲜某石墨矿,采用《石墨化学分析方法》(GB/T 3521—2008)分析石墨样品的挥发分和固定碳含量,结合XRF等技术手段,得到石墨原矿主要化学成分,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原矿中碳为主要回收元素,固定碳含量为70.29%,为低碳石墨,超过隐晶质(土状)石墨矿的工业品位65%。此外,原矿中挥发分含量为5.24%,SiO2、Al2O3和K2O含量较高,分别为8.13%、1.85%和1.04%,可能源自石英、高岭石、伊利石和绢云母等硅酸盐类矿物[7],故需要重视硅酸盐类矿物对石墨浮选的影响。

1.2 矿物组成及含量

通过XRD、光学显微镜观察和化学分析等现代分析测试技术,获得原矿的矿物组成及含量,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该石墨矿矿物组成简单,主要矿物为石墨,含量为70.0%,少量石英、方解石、绢云母、黄铁矿等。原矿中含有黄铁矿等硫化物,其可浮性与石墨接近,易在浮选过程中进入石墨精矿,导致石墨精矿品位偏低,浮选中能够有效抑制黄铁矿的药剂较多,如氰化物、石灰、多糖类、纤维素类和壳聚糖类等[8]。晶质石墨可浮性比绢云母好,然而隐晶质与绢云母的可浮性接近,与晶质石墨相比,绢云母更易上浮进入隐晶质石墨精矿中[9]。石英和方解石等与石墨可浮性差异较大,在充分单体解离的情况下,不易进入精矿,即使部分硅酸盐矿物可浮性较好,也可以采用草酸、琥铂酸、柠檬酸或者水玻璃等进行抑制[10]。

1.3 碳物相分析

碳赋存状态是决定矿石选冶工艺和技术指标的关键,为探明原矿中碳的存在形式,将原矿磨至粒度小于0.1 mm进行物相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原矿中碳主要以石墨、碳酸盐和有机碳等矿物形式存在,含量分别为70.29%、4.21%和2.80%,碳分布率分别为90.93%、5.45%和3.62%。石墨中碳为主要回收对象,应通过添加合适的调整剂,阻止碳酸盐和有机物中的碳进入精矿。若原矿中碳为晶质石墨,则通常以浮选方法回收,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配合摇床、螺旋溜槽等重选方法去除脉石矿物,尽量保护和预先富集大鳞片石墨;若为隐晶质石墨,常采用浮选工艺或者浮选+化学提纯的方法。晶质石墨和隐晶质石墨捕收剂、调整剂和起泡剂相似,捕收剂主要有煤油、柴油等,调整剂为石灰、水玻璃、氟硅酸钠等,起泡剂为松醇油、2号油、4号油等[11]。

1.4 原矿粒度分布特性

矿物晶体结构和键力差异,导致矿物都具有特定的硬度、脆性、韧性和解理特性。当其受力碎裂时,破碎产物具有独特的粒度分布特性,随着矿物解离度增大,特定矿物有可能出现最大的富集粒级,故可采用原矿筛析的方法预测矿物浮选的磨矿粒度和原则方案[12]。将原矿破碎至1 mm后进行筛析试验,试验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随着矿石粒级的减小,各粒级固定碳含量呈现正态分布,-0.830+0.045 mm粒度范围内,固定碳含量大于70%,固定碳略有富集;粒度大于0.830 mm和小于0.045 mm,原矿中固定碳含量均小于70%。

经过1次粗选,获得浮选粗精矿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见图1)显示:粗精矿中存在大量的鳞片状石墨,但鳞片尺寸普遍较小,如0.000 33 mm×0.000 5 mm、0.000 3 mm×0.000 33 mm和 0.000 17 mm×0.000 2 mm,粒度远小于0.045 mm,为典型隐晶质石墨矿。若要获得高品质石墨精矿,需要采用细磨或者阶段磨矿、阶段选别工艺。

2 矿石结构构造

原矿光学显微镜下分析照片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矿石呈钢灰色,细晶质鳞片变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网脉状构造,可见白色网状方解石、石英细脉及斑点状星散分布的方解石-石英集合体,主要矿物为石墨,少量石英、方解石、绢云母、黄铁矿等,其组分显微特征如下:

(1)石墨,细小晶质鳞片状,大小约0.001~0.010 mm,多呈致密块状集合体分布,其内可见星散状分布细粒石英、方解石及方解石-石英集合体,受后期构造运动及变质作用影响,构造裂隙发育,呈网脉状构造,裂隙内被后期矿物方解石、石英及绢云母充填。

(2)石英,细粒状或纤维状,有两种赋存形式,一种嵌布在致密块状集合体中,呈细小单体、集合体或方解石-石英集合体,粒度为0.006~0.300 mm,单体颗粒细小,集合体颗粒相对较大,该种赋存形式因颗粒细小,不易与石墨解离;另一种为方解石-石英脉,呈网脉状穿切致密块状集合体。

(3)方解石,细粒状,粒度为0.010~0.050 mm,呈细小单体、集合体、方解石-石英集合体嵌布在石墨集合体中,或呈方解石-石英脉穿切致密块石墨集合体。

(4)绢云母,呈细小鳞片状充填在构造裂隙中,鳞片大小为0.004~0.100 mm。

(5)黄铁矿,自形、半自形粒状,粒度为0.003~0.030 mm,多呈团块状集合体或条带状分布在构造裂隙与石墨接触部位,分布不均匀。

从原矿结构和构造可以看出,脉石矿物石英、方解石、绢云母、黄铁矿等与石墨嵌布关系复杂,导致石墨与脉石矿物分离难,石墨鳞片细小进一步证明该石墨为典型隐晶质石墨矿。

3 浮选流程探索试验

原矿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矿有用矿物主要为石墨,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方解石、绢云母、黄铁矿等,石墨嵌布粒度较细,属于典型隐晶质石墨。而隐晶质石墨富集提纯方法主要有浮选法、碱酸法、氢氟酸法、氯化焙烧法和高温提纯法等[13-14]。根据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结合隐晶质石墨选冶提纯工艺现状,对该隐晶质石墨矿浮选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条件优化和开路试验,确定该隐晶质石墨采用阶段磨矿、阶段选别工艺,具体药剂试验流程及药剂制度见图3,试验结果见表5。

由图3可知,在一段磨矿、二段磨矿、三段磨矿细度分别为-0.074 mm占80%、-0.045 mm占82%、-0.038 mm占80%的条件下,以乳化煤油为捕收剂,MIBC(甲基异丁基甲醇)为起泡剂,水玻璃为抑制剂,经过“2次粗选、7次精选、1次扫选”的闭路试验流程,最终获得固定碳含量为87.40%、回收率93.11%的石墨精矿,固定碳含量大于85%,产品满足《微晶石墨》(GB/T 3519—2008)中产品牌号W85-45固定碳含量要求,可用作铸造材料、耐火材料、电极糊等原料。

4 结 论

(1)原矿固定碳含量为70.29%,为低碳石墨,超过隐晶质(土状)石墨矿的工业品位65%,碳为主要回收元素,主要以石墨、碳酸盐和有机碳等形式存在,含量分别为70.29%、4.21%和2.80%。主要回收矿物石墨呈细小晶质鳞片状,多呈致密块状集合体分布,与脉石矿物嵌布关系较为复杂。

(2)原矿呈钢灰色,细晶质鳞片变晶结构,致密块状、网脉状构造,可见白色网状方解石、石英细脉及斑点状星散分布的方解石-石英集合体,主要矿物石墨、石英和方解石含量分别为70%、15%和8.0%。

(3)根据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结合隐晶质石墨选冶提纯工艺现状,采用阶段磨矿、阶段选别工艺处理该矿石,以乳化煤油为捕收剂,MIBC为起泡剂,抑制剂为水玻璃,经过“2次粗选、7次精选、1次扫选”,最终获得固定碳含量为87.40%、回收率93.11%的石墨精矿,精矿产品可用作铸造材料、耐火材料、电极糊等原料。若要进一步获得高品质石墨精矿,建议采用“浮选+化学提纯”的联合工艺。

猜你喜欢
集合体方解石原矿
4月份全国铁矿石产量同、环比双降
6月份我国铁矿石原矿产量为9871.1万t 同比增长9.2%
基于三维编织模型的棉纤维集合体压缩过程有限元建模与仿真
F-在方解石表面的吸附及其对方解石表面性质的影响
张福荣原矿彩釉作品欣赏
氯化钙和碳酸钠对方解石浮选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贵州重晶石与方解石常温浮选分离试验研究
原矿土钻井液室内评价与应用
洁白风帆的集合体
棉纤维集合体压缩力传递与密度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