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
【摘要】“大班幼儿吴地寻根之旅”德育小微课程从幼儿视角出发,源自幼儿兴趣,根植于幼儿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充分挖掘家乡吴地的风景名胜、地域文化特色的教育价值,尝试以德育实施过程与语言、社会、艺术、科学、健康等五大领域紧密结合的方式,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烙印的德育特色,构建起了生态体验+开放对话+实践延伸的新型、有趣、有效的德育途径。
【关键词】吴地 生态体验 德育 微课程
长期以来,在幼儿生活德育研究中我们将深度挖掘实施的策略和途径,与本地区的吴文化传统特色相融合,形成具有本园烙印的德育特色课程,尝试寻求一条新颖、有趣的、有效的德育途径,这也是笔者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一直思考探索的问题。每年一次的“吴风雏燕才艺节活动”,大班幼儿吴地鸿山远足活动是惯例。到了这一时间点,不论是在教室里,还是在户外活动,耳边总能听到三三两两的孩子聚在一起兴高采烈地谈论着逛鸿山的趣闻(游鸿山是吴地每年清明节后的特定风俗),“小吃”“小火车”“风筝”……基于孩子的兴趣,我脑海中突然涌现出了一缕思维的“火花”,孩子们对吴地特有的传统文化这么喜欢,何不将大班幼儿的吴地寻根之旅开发、生成德育小微课呢?这样的德育课程孩子们喜闻乐见,活动效果肯定事半功倍。
追随孩子们的兴趣,源自孩子们的生活,“大班吴地寻根之旅”德育小微课程应运而生,从吴地鸿山远足入手,让幼儿了解吴地的风景、吴地的特色,在生态体验、互动对话、实践延伸的过程中开展德育学习活动,在生态体验德育活动中释放天性,培养能力,体验乐趣,萌发对吴地家乡的喜爱之情。该生态体验德育课程分为三个专题活动。
一 、童言童语知吴地——“鸿山调查小达人”
课程伊始,我以小导游的身份给孩子们介绍了一个鸿山飞凤的传说故事:古时候有一种鸟,全身长着五彩的羽毛,在天空中飞过,就有七彩的霞光,人们就叫它飞凤。有一天……神秘的传说故事开端,一下子“抓”住了孩子们的心,她们好奇、兴致盎然地走进了课程天地。我们的鸿山除了有有趣的传说故事,还有什么呢?我们去鸿山可以干什么呢?孩子们利用假期时间,与爸爸妈妈一起展开调查,个个都争做“鸿山调查小达人”。关于鸿山的搜集资料也在爸爸妈妈的协助下变得越来越丰富,这就需要组织孩子们一起将搜集来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了。其意图有三:
(一)知途径,明方法
指导孩子们知道各自资料收集的途径,知道自己的资料是从哪里来的。如,有的孩子是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从网络上查找的资料;有的孩子是在老一辈的爷爷奶奶讲述下知道的;有的是来到鸿山脚下实地查看……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了解调查资料的途径,网络搜索、向人询问、亲身体验等。
(二)学整理,取资源
各种各样的鸿山资料收集了,那么哪些资料是可以适用于我们的课程或者能够生成、新颖、趣味的课程呢?孩子们通过自主讨论、教师指导学习着将各类资料进行分类、汇总。这时,幼儿园的主题墙在资料分类汇总中承担着不可小觑的角色,孩子们与教师一起将有效的调查资料展示在了主题墙上,跟随着我们的课程,那一面墙也不断变化着。
(三)会分享,丰经验
主题墙上呈现出了孩子们的调查结果资料:鸿山有什么?去鸿山可以干什么?需要做哪些准备?孩子们时不时的会来到主题墙边,分享着自己的调查结果,鸿山远足的知识经验在一次次的讲述中得到加深、巩固。
在这个实施过程中,尝试一起搜集各种各样有趣的、新颖的资料。例如,在搜集有关吴地鸿山鸿隐堂资料的活动中,孩子们了解了梁鸿孟光的传说故事,知道了鸿山上的风景,查看了鸿山的地形……在活动中他们不知不觉受到了地域文化的熏陶,萌发了向往之情。
二、童真童趣探吴地——“鸿山攻略小达人”
这个环节是小微课程的重中之重,在这里我们以陶行知先生的活教育思想: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为指引。鸿山远足活动开始前,孩子们主动投入活动全过程,小组讨论、集体商量,为了去鸿山做足了准备,在这其中有效地提升了孩子的综合素养,体现为“三字诀”。
(一)“实字诀”之班牌DIY
“远足了路上不见了怎么办?”带着疑问,孩子们自由讨论,为了让自己了解班级,不走丢,孩子们建议需要设计“个性班牌”。孩子们讨论班牌标记、设计班牌内容,亲手绘制出了一个个具有独特风景线的个性班牌,成为远足路上的一大亮点。
(二)“细字诀”之门票PK
“我没有见过门票?”“怎么设计呢?”孩子们好奇地想要知道景区门票应该如何来设计。通过实物对比,“度娘”协助,孩子们获取了景点名字、价钱、景区图片以及副券成为门票的关键信息。孩子们有的将一座绿色的鸿山搬到了门票上,有的将高高的仰止阁搬到了门票上,还有的将美丽的茶园搬到了门票上。孩子们对门票的设计都有自己独特的見解,可是门票只能选择一张,那该如何来选择呢?门票之小舞台pk赛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经过层层选拔,大2班张某某小朋友的门票成为此次远足活动的景区门票。
(三)“合字诀”之远足plan
对于远足前的准备,看似已经很充足了,可孩子们还希望能够再详细些“做什么准备才能让旅行更顺利呢?”孩子们合作讨论,借助着以往的经验提出要和我们的廊道游戏一样,制作远足计划书。共同设计了“天气”“物资”“着装”“做什么游戏”孩子们合作制定的远足计划书新鲜出炉。
孩子们通过同伴协作,取长补短,构成课程成长的共同体,运用“三字诀”,小微课程顺利地开展了起来。当然,孩子们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讨论,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绘画表征能力,甚至有了很强的计划能力。
三、童行童伴寻吴地——“鸿山旅游小达人”
这个专题活动中是孩子们最翘首以盼的。有了真正去鸿山的经历,还有趣味的游戏活动和美丽的景点风光,孩子们可以“玩”起来了。
(一)茶园经历
“老师,这是茶的味道吗?”“好香!”原来是不远处地茶场正在制作茶叶,孩子们俨然成为小小研究员。他们仔细观察着制茶机器,研究着制茶的工序,耷拉着小脑袋想要将茶场的每个地方都一探究竟。“老师,我们可以去采茶吗?”“当然可以。”孩子们又变身成了采茶工人,学会了采茶,感受到了采茶工人的艰辛。
(二)游戏体验
孩子们来到了鸿山广场,自由、自主地开展特色游戏活动。有的将高高的仰止阁搬到了画纸上;有的在风筝上进行彩绘,玩起了放风筝游戏;还有的玩起了民间游戏:丢手绢、跳皮筋、摸瞎子、切西瓜……这一天孩子们享受到了旅行的快乐!
(三)分享成果
“旅行”结束后,孩子们举办了一场鸿山远足寻根经历分享会。他们用图加文的方式记录着这次“旅行”的美好瞬间。有的建议将门票带回家,有的建议将门票展示在教室的主题墙上,还有的建议要买一本相册将门票保存好。最终孩子们决定将票根和自己设计的门票装裱进相册中保存好。随后的几日,孩子们时不时地会去翻阅,还会将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各种门票也藏进相册中,各种各样的门票在孩子们的眼中成为珍藏。这一次孩子们明白了旅行的意义!
这一次真正地旅行是为了让孩子更有深度地去了解我们的鸿山,了解其相关的吴地“至德”文化渊源,成为我们家乡吴地文化传播使者,激发其爱家乡之情。
总之,“大班幼儿吴地寻根之旅”德育小微课程从幼儿视角出发,源自幼儿兴趣,根植于幼儿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充分挖掘家乡吴地的风景名胜、地域文化特色的教育价值,尝试以德育实施过程与语言、社会、艺术、科学、健康等五大领域紧密结合的方式,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烙印的德育特色,构建起了生态体验+开放对话+实践延伸的新型、有趣、有效的德育途径。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北京:中国教育部,2012.
【2】王中华.陶行知的生活课程观及其当代启示[J].教育探索,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