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大欣
摘 要:隨着新课改理念不断渗透到高中物理教学中,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能再以传授新知识当成唯一的教学任务,而是建立在新课改理念下注重学生是否在学科中获得一定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而言,提升教学质量是学生获得发展的前提条件,本文笔者便对此展开分析。
关键词:高中物理;信息技术;实际生活;探究问题
物理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学生建立物理思维的主要过程。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在由经验型向理论型不断转化,因此,作为教师而言,应抓住这一关键期,并分析物理教学内容与学生思维所产生的矛盾,以此为出发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将其作用到实际课堂中,以此实现矛盾的积极转化。此外,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一方面体现了学生是否获得一定的发展,另一方面还体现出新课改理念是否落实到位。由此可见,目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了教师亟待关注的重点话题。
一、借助信息技术,加深知识理解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以信息技术为辅的教育教学正在逐步展开,并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活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呈现出来,这样不仅能够将知识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到学生面前,还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注入新的活力,此外,也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知觉等认知的共同参与,使学习活动变得丰富多彩,以此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以“简谐运动”为例,为了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机械振动、简谐运动,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微风中树枝的颤动、心脏的跳动、钟摆的摆动”等动态图片,这种视听结合的方式便吸引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边注意边思考“物体振动时有什么特征”这一问题,这便使得学生初步了解了振动的意义以及特征。于是,笔者再次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弹簧振子的运动,以此引出弹簧振子的概念,进而以弹簧振子为例,引导学生展开后续有关“简谐运动”的教学活动。通过信息技术的合理运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认知体验,还进一步推动了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进而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联系实际生活,激发探究兴趣
物理知识大多数来自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同时,物理学科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联系实际生活,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迁移到课堂中,给学生以熟悉的认知体验,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调动他们积极的学习行为,还能够给学生更多情感认知,进而为后续的学习行为奠定情感基础。
以“光的折射”为例,为了使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并使他们知道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等含义,进而使他们能够利用折射定律解决有关光的折射问题,笔者首先展示“筷子插入水中、观察水底的鱼”等生活现象,以此唤醒学生的原有认知,进而使他们初步理解了折射现象。之后,笔者提出探究问题,即:观察筷子和鱼的折射现象,其原理是什么?这样与生活相关联的问题便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并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在此情况下,展示了后续的相关教学活动。可见,将生活现象展示到学生的前面,不仅唤醒了学生的自我经验与认知,使他们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还充分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进而使他们的探究兴趣不断被激活。
三、设置探究问题,调动学习行为
探究问题是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这样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也使得学生产生了过渡依赖心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课堂实际环境来设置探究性问题,这样不仅能够以问题为导向,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还能够给他们更多思维发展的空间,进而帮助他们深刻感受到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以“动量”为例,为了使学生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这一基本思路,笔者首先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碰撞有哪些?我们曾经探究过哪些守恒量”这些问题,这便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与联想,在此基础上,笔者展示演示实验,并再次提出问题,即:为什么碰撞后小球的运动状态会交换?这个现象说明小球碰撞前后各有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此外,为了探究不变量,笔者还运用多媒体展示简化模型,并提出“要想保证碰撞,v1与v2满足什么样的关系?要让问题变得更加简单,v2等于多少”这样的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便引发了学生的探究行为,并唤醒了学生的思维意识。于是,以问题为主,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以此得到探究的结果,并对动量的概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综上所述,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既包括教育理念,还包括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以及具体的课堂教学条件等等。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应积极主动地将现代教育理念渗透到课堂中,并重视学生的长期发展。此外,结合现有课堂条件与自身的专业教育水平构建动态化的教学情境,使物理知识发挥科学性、应用性等特征,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明华.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慢"教学[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3):2-4.
[2]张学勇.浅议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J].学周刊,2015(2):116-116.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