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福运 宋晓珂
摘 要:在重大疫情应对中,必须根据重大疫情的实际影响、不同主体的防控责任、疫情防控的整体需要等,积极改进和创新思想教育的内容、方法和原则。根据重大疫情的实际影响,通过加快信息引导教育、普及医疗救治知识、疏导社会不良舆情、加强心理干预疏导等内容创新,引导公众进行自我教育、缓解非理性情绪;根据不同主体的防控责任,通过强化党员宗旨教育、提高政府责任意识、开展基层特色教育、进行反面典型教育等方法创新,有效推动疫情应对措施的落实,坚定公众攻坚克难的信心;根据疫情防控的整体需要,通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塑造正确价值观念、树立依法治国思维、提振经济发展信心等原则创新,推动“后疫情时代”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重大疫情,新冠肺炎,思想教育,创新路向
DOI:10.15938/j.cnki.iper.2021.01.018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21)01-0101-05
重大疫情指发病率或死亡率高的疫病突然发生并迅速传播,对公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社会稳定等造成重大危害的情形。2019年12月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由于病毒传染性强、致病率高且暂无特效药,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面对这次危机和大考,党中央全面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及时制定疫情防控战略措施,迅速形成了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的疫情防控体系,保证疫情防控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但在疫情防控期间,有部分人思想认识出现问题,导致恐慌、麻木、侥幸等非理性情绪蔓延,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疫情防控工作大局。因此,根据疫情防控不同阶段公众的思想状况,不断加强和创新思想教育的内容、方法和原则,可以更好地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积聚信心,助力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戰、总体战、阻击战。
一、根据重大疫情的实际影响创新思想教育内容
疫情爆发初期,由于缺乏权威信息和科普知识,有限的信息被扭曲夸大,网络谣言和坊间传闻快速传播,使得公众出现一定程度的非理性情绪,如恐慌、焦虑、敏感、抵触、歧视、逃避、迷信、信谣、传谣等。随着疫情的日渐严峻,一些较长时间处于非理性状态的群众,极易产生情绪异动或心理问题。思想教育应根据这些特点和影响及时创新内容,纠偏疫情防控中的各种非理性行为,以防给疫情防控带来“次生灾害”。
一是加快信息引导教育,平复公众应激反应。疫情爆发初期,公众的非理性情绪主要来自缺乏权威信息和科学认知。随着感染人数的大幅度增长,公众情绪会呈现阶段性波动。针对抢购囤积药品食品、质疑政府不作为、相信各类谣言传言、地域或人群歧视、疫情信息需求激增等非理性应激反应,在掌握病毒传播方式、感染特征及各地疫情发展情况后,相关部门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全方位引导公众理性看待疫情,积极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当了解了疫情发生的真相,掌握了科学的防控知识,公众不再否认、回避、退缩,不再过分抱怨、过分依赖他人,取而代之的是积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2]。可见,加快信息引导教育,是创新重大疫情思想教育的第一选择。面对突发重大疫情中公众的恐慌、焦虑、信谣、传谣等非理性情绪及其影响,应规范重大疫情信息发布机制,成立信息发布专门小组,完善发布程序、内容、方式、时限,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发布重大疫情相关信息,包括疫情科普知识、疫情防护政策、全国疫情态势、疫情防护进展等,让公众第一时间了解疫情、掌握政策、知晓措施、明白进展,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公众思想、消除社会恐慌、平息各类谣言。同时,切实加强对疫情信息发布的监管,坚决防止缓报、瞒报、漏报、错报等现象,用有力事实引导公众理性看待疫情,积极参与疫情的联防联控。
二是普及医疗救治知识,缓解医疗救助压力。由于临床表现与流感症状较为相似,公众在疫情预警正式发布前并未进行有效防护,造成确诊病例短时间内快速上升。不少民众因此产生疑病心理,出现类似症状就涌入医院寻求救治,从而造成新一轮的交叉感染。随着武汉医疗救助压力的日趋增加,以及春节期间人员的大量流动,给全国医疗设施、救护人员和救护物资的调配带来巨大压力。为全面缓解医疗救助压力,疫情防控专家和各级政府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并通过网络平台,共享疫情最新研究成果,大力普及医疗救助知识,引导民众科学理性的判断自身状况,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救助和资源消耗,为公众增强防疫信心提供了载体和素材。事实证明,普及医疗救助知识,不仅是缓解公众情绪的重要方法,也是缓解公共医疗救治压力的有效方式。通过普及医疗救助知识,可以教育公众加强自我防护,养成良好卫生和生活习惯,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例;可以引导疑似病例稳定情绪,自觉进行隔离和自我救治,做到疑似不传播、确诊不慌乱;可以引导确诊病例了解病情,自觉听从医生安排,配合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心平气和接受医疗救治。通过普及医疗救助知识,揭露反科学、伪科学谎言,能够更为有效的缓解医疗救助压力,增强公众战胜疫魔的决心。
三是疏导社会不良舆情,有效应对舆论风暴。由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社会舆论,关注人数甚广且热度持续不减,一些热门搜索话题多次突破网络传播峰值。一些别有用心者抓住一切吸引眼球的话题,传播谣言、散布矛盾、制造恐慌,不断刺激公众神经、煽动公众情绪。特别是涉及少数工作人员失职、疫情防控措施疏漏、医护人员离世等,更是成为敌对势力“唯恐天下不乱”的素材。在他们的疯狂“带节奏”下,一些不明真相的网民裹挟其中,很容易形成重大舆情甚至舆论风暴。面对严峻舆论压力,我们积极改进宣传方式,通过深入宣传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报道各地区各部门联防联控的措施成效,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等方式,加强社会舆论正向引导,及时有效的回应社会关切,不回避矛盾,积极推动问题解决,认真听取善意的批评、意见、建议,坚决依法制止借机恶意攻击[3]。疏导不良舆情、化解舆论风暴,是重大疫情应对中创新思想教育方式的新课题,也是疫情防控亟需过关的必答题。要加强舆情跟踪研判,努力做好舆情预警,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及时纠正和粉碎谣言,牢牢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和话语权;要加强网络媒体管控,依法打击借机造谣滋事者,推动落实主体责任、主管责任、监管责任;要引导公众理性、冷静判断社会舆论,练就识别敌对势力惯用伎俩的“火眼金睛”,坚决不做谣言的搬运工。
四是加强心理干预疏导,充分做好人文关怀。受到突发重大疫情威胁时出现焦虑和恐慌,是人们面对压力时的正常心理应激反应。然而,这种焦虑与恐慌很容易通过“传染”形成集群行为。正如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指出的那样:“无论是什么样的人构成了这个群体,不管他们的生活模式、职业、性格或是智商相同与否,他们转变成了一个群体的事实让他们拥有了一种集体的思想,这使他们的感受、思想和行为,变得与他们孤立时的状态不尽相同”[4]而集群心理反过来又会感染和加剧原初情绪,最终形成连锁的心理集合体,严重干扰和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示,要加强心理干预和疏导,有针对性地做好人文关怀。国家卫健委及时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要求各地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积极预防、减缓和尽量控制疫情的心理社会影响。作为思想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重大疫情中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时,应正确评估目标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对高危人群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对普通人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根据目标人群范围、数量以及心理危机干预人数安排工作[5];对一线工作人员特别是医务工作者开展人文关怀,应切实加强对其各方面的支持保障,确保轮换休整到位,及时做好心理调适疏导[6]。
二、根据不同主体的防控责任创新思想教育方法
与普通疫情相比,重大疫情具有较大的偶然性、突发性,较强的流行性,较高的病死率,难以有效控制[7]。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具有上述特点,而且存在可传染的潜伏期,给医疗救治、资源配置、疫情控制、舆论引导带来极大困难,也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思想教育应根据重大疫情应对中不同主体的防控责任及时创新方法,以确保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增强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上下同心、共克时艰的信心和决心。
一是紧紧抓住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靠前指挥、强化担当,广大党员干部要冲到一线,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集中力量、心无旁骛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只有党员首先站出来、敢于冲上去,把群众带动起来、凝聚起来、组织起来,才能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8]。为阻止疫情的不断蔓延,广大共产党员义无反顾的冲到了疫情防控斗争的最前沿,始终让党旗高高飘扬在疫情防控斗争的第一线,用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敢打硬仗的英雄本色,坚定了人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创新重大疫情防控中的思想教育,要紧紧抓住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一方面,进一步强化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教育他们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在困难和危险面前勇当先锋、敢打头阵,时刻彰显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另一方面,要善于在防疫斗争一线考察识别党员干部,表现突出的要大力褒奖、大胆使用,不担当不作为、失职渎职的要严肃问责,紧要关头当“逃兵”的要就地免职;对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根据情况分层分级予以表彰和嘉奖。此外,要及时宣传防疫斗争中的先进典型,号召广大党员干部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
二是着力提高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责任意识。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武汉等地区在预防预警、先期处置、应急能力、市场监管等方面,暴露出了一些疫情应急防控短板。對此,中央成立指导组赴湖北“现场督战”,组建医疗救治专家组加强指导,并果断调整湖北省和武汉市领导班子,及时补足了疫情防控的“领导力”,强化了当地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习近平总书记严肃指出,疫情防控期间“少数领导干部表现不佳甚至很差,有的不敢担当、不愿负责,畏首畏尾,什么都等上面部署,不推就不动;有的疲疲沓沓、拖拖拉拉,情况弄不清、工作没思路;有的敷衍应付、作风飘浮,工作抓而不细、抓而不实,仍然在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的百般推脱、左躲右闪,甚至临阵脱逃”[9],这些都是对党对人民极端不负责任的,决不能容忍!必须坚决纠正[10]!随着疫情防控态势积极向好并取得阶段性胜利,有些地区和部门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又有抬头,必须进一步创新思想教育方法,继续强化政府和个人的责任担当。既要强化“在其位谋其政,在其职尽其责”意识,把打好、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当成是对党员干部的一次重大考验;又要强化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防控责任,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的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找差距、补短板,切实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抓实抓细抓落地。
三是大力开展接地气的基层防控特色教育。社区、村镇、企事业单位等社会细胞,是群联群治、联防联控的第一战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11]。针对疫情防控初期公众防疫意识淡薄、违反疫情防控规定等现象,为有效落实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防控资源和力量下沉,社区、乡村等基层党组织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大喇叭、长横幅、流动宣传车等形式,对居民开展思想教育,呼吁大家减少外出,居家隔离。其中,乡村“大喇叭”和民间戏曲、说唱等艺术形式,虽然风格各异、朴实直白,但情谊真切、硬核管用,大大提高了村民的防范意识。运用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疫情防控教育,是创新重大疫情思想教育的重要抓手。开展基层疫情防控思想教育,要推动防疫力量和资源下沉,强化安全隐患“地毯式”排查,实行居民流动“网格化”管理,用实际行动引导群众参与疫情防控;要充分利用微信群、大喇叭、横幅等基层宣传手段,加强正面宣传和警示教育,做到防疫知识应知尽知、防控手段应会尽会;要广泛动员群众开展疫情防控自治,组织百姓艺术家参与防疫教育,通过歌曲、戏曲、相声、小品等民间艺术形式,宣传党的防疫政策和措施,引导居民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是通过惩治违法行为开展反面典型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12]。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也出台了《关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意见》。然而,面对万众一心的疫情防控,仍有一些人拒不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规定,甚至妨碍工作人员依法防控。其中,疫情统计、医学隔离、防控物资、防控执法等都是问题“风险点”。比如,虚报瞒报疫情信息、截留或侵占防疫物资、哄抬防疫物资售价、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暴力切断公共交通等行为,都是进行疫情防控反面教育的典型教材。运用反面典型进行警示教育,是重大疫情应对中开展思想教育的重要方法。对违法犯罪行为坚持“零容忍”,并通过一些反面教育的鲜活案例,可以引导广大群众坚守行为底线,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及疫情防控要求,坚决与扰乱防疫防控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一方面,通过严惩造成负面影响的各类违法行为,打击各种过激防控和违法防控行为,为疫情防控穿好“防护服”、设置“隔离带”,提供良好的疫情防控“大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反面典型进行警示教育,引导公众强化防疫意识,警示公众端正防疫态度,积极主动进行疫情防控,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凝聚更大共识、汇聚更大力量。
三、根据疫情防控的整体需要创新思想教育原则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总体战至少包括三层意涵:一是坚持全国一盘棋,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全社会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二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推动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三是保证疫情防控过程有力有序有效,推动疫情过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整体提高。思想教育应主动适应需要及时创新原则,发挥政治动员、价值塑造、依法规范、树立信心等作用。
一是坚持党对疫情防控工作的全面领导。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相继克服了1998特大洪水、2003非典疫情、“512”汶川地震等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保持了政治长期稳定、经济快速发展、文化繁荣兴盛。事实证明,不断提升贯彻党的全面领导的坚定性和执行力,是成功应对重大疫情的根本所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国共产党以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全国人民以强大的执行力紧急行动,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疫情防控的各个环节,保证了疫情防控积极向好态势不断拓展。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行禁止;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坚决服从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指挥,汇聚起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13]。坚决贯彻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执行力,是落实重大疫情防控措施的根本保证,也是创新思想教育原则的重要基点。在重大疫情防控这盘大棋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总揽全局、果断决策,广大干部群众就像“车马炮”,应各展其长、执行有力,始终做到服从大局,与党中央同向发力。而贯彻中央部署就像人体循环系统,必须保障血液和气息畅通,思想教育要主动融入这个系统,紧盯执行中央统一部署的“堵点”,帮助干部群众疏通疫情防控中的落实难题。
二是塑造“后疫情时代”的正确价值观念。在后疫情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选择会发生深刻变化[14]。疫情前,“娱乐至上”甚至“娱乐至死”的现象和消费“猎奇”主义倾向明显加剧。一方面,青少年崇拜的偶像、不再是科技功臣、道德模范、先进典型等“民族脊梁”,而是明星艺人;另一方面,人们“新奇”的吃喝玩乐,造成重大疫情,给整个社会敲响了价值观念“异化”的警钟。在这场疫情大考中,党员干部践行承诺、冲锋在前,各级政府紧急行动、全力奋战,医护人员逆行一线、无私奉献,广大人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平凡人物的伟大壮举,让人们深刻地意识到,是那些默默无闻工作,负重前行在各条战线上的普通人,为大家换来了岁月静好。经济社会发展、中华民族复兴的内在驱动力,正是这种平日里脚踏实地、关键时挺身而出的价值观念。思想教育要不失时机进行价值引導,利用高效统一的防控体系、联防联控的人民战争、公立医院的责任担当、应急举措的坚决果敢、党员干部的冲锋陷阵、人民军队的来之能战、同舟共济的国际合作等鲜活案例,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教育;广泛宣传一线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公安干警、基层干部、志愿者等的感人事迹,在全社会激发正能量、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疫情防控和全面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社会氛围。
三是推动树立依法防控的治国理政思维。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基础保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暴露的问题和短板,呼唤更加科学的法治思维、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的有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指出,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全面依法履行职责,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水平[15]。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各级党委政府贯彻法治思维,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环节共同发力,为疫情防控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法治约束与思想引导相辅相成,通过思想教育强化法治思维、扩大法治效力,是落实防控措施、增加防疫合力的“新动力”。一方面,加强重大疫情防控的法治宣传,组织基层干部群众认真学习疫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普及法律知识、强化法治思维、提升法治意识、提高法治能力,推进依法防控。另一方面,把思想教育融入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环节,不仅要通过加强治安管理、市场监管等执法工作,打击破坏疫情防控的违法犯罪行为,而且要通过依法防控的法律约束和震慑,教育和引导公众自觉遵纪守法,不断开创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
四是帮助公众树立恢复经济发展的信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随着武汉“封城”及其他城市、村镇、企事业单位等的人员流动管控,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随之“停摆”,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小冲击。虽然目前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企业相继复工复产,但疫情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还将持续,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投资项目建设、内外商贸活动、稳就业压力等方面的信心也亟待恢复。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既是完成中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避免引起次生“灾害”的当务之急。而引导公众和企业坚定信心,不被暂时问题和困难吓倒,一面凝心聚力抗疫情,一面聚精会神搞生产,是疫情防控应对中思想教育的重要职能,也是思想教育创新的一大难题。如果一味坚持说教式的“软教育”,就会流于简单说教。只有把解决企业与公众的实际困难与解决他们的思想顾虑结合起来,思想教育才能在经济工作中发挥“生命线”作用。一方面,聚焦疫情给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统筹做好经济形势宣传,为当前舆论融入更多暖色调,营造风雨无阻向前进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聚焦疫情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主动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现实困难,把思想教育融入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际帮扶中,引导公众树立战胜疫情、恢复经济的信心。
参考文献
[1][3][9][10] 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2-24(2).
[2] Navas E.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potential massive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as prophylaxis or therapy of a bio terrorist attack[J].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 2002(8):534-539.
[4] [法]古斯塔夫·勒龐.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22.
[5] 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R].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2020.
[6] 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通知,全面落实进一步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若干措施[N].人民日报,2020-02-24(4).
[7] 柴光军.重大紧急疫情的特点与应对策略[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4(1):79-81.
[8] 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N].人民日报,2020-01-29(2).
[11] 筑牢疫情防控的“社区防线”[N].人民日报,2020-02-21(5).
[12][15] 习近平.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J].求是,2020(5):4-5.
[13] 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N].人民日报,2020-02-05(1).
[14] 后疫情时代大学生道德修养提升的三维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6):22.
[责任编辑:庞 达]
收稿日期:2020-07-18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基于口述史的红旗渠精神生成逻辑与当代价值研究”(18AKS019);2018年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2018-CXTD-07)
作者简介:马福运(1973—),男,河南濮阳人,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
宋晓珂(1991—),女,河南漯河人,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