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古诗词诵读授课分析

2021-04-06 19:33王文军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王文军

摘 要:高中语文中蕴含的古诗词均是我国历史著名人物的著作,而这些作者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拥有着不同的身份,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虽有不同、但都流传至今,他们已然不在,但诗所传递的情感和精神仍历历在目。对于正处于身心均在发展阶段的高中生而言,多对这些古诗词进行朗诵,既可以了解当时作者爱国、爱家的情怀,又能够在抑扬顿挫中加强自己的语言表达。从这一角度来看,对高中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读的培养,符合现代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古诗词诵读

引言

我国的古诗词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诵读古诗词能够让学生切身体会古诗词的节奏、辞藻与韵律美。为此,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依托诵读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古诗词的内涵与意蕴。本文结合古诗词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探索核心素养下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高中古诗词教学现状

(一)做题训练单一

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这种想法当然无可厚非,但如果把大部分课堂教学都变成训练讲评,以单一固化的习题训练取代诗词赏析,这种教学模式是不可取的。如果不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最终的教学成效也是不理想的。

(二)教学过程过于模式化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收获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实际的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字词翻译,给出中心思想学生加以记录的教学模式。此种教学过程单一、模式化且枯燥乏味,教学课堂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教师对于合作探究的新学习方式认识不够充分,学生也不能及时转变学习方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古诗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古诗词诵读策略

(一)开展模仿名家品读活动,培养学生审美鉴赏文学素养

语文这门学科需要同学们在学习中全面发展,品读鉴赏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诗词在朗读中融会贯通,知识在朗读中消化吸收,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而且通过朗诵故事,学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每首古诗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找到正确的朗诵方式,这都是朗读带来的好处。而学生对诗歌進行仿写,在模仿其艺术手法中,体会作者的写作心境,更贴切的理解其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我国的诗词极具艺术魅力,其中的韵律、形式、情感都值得细细品读,需要同学们在反复的诵读中发掘韵味,自身的文化核心素养以及审美水平也得到显著的提升。而在古代诗词中,从古代语言表达来讲,不同的朝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表达方法,或豪放阔达、或含蓄委婉。学生在品读中结合朝代和创作环境,从多方面体会作者的心境。

例如,教师在讲解高一人教版语文教材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杜甫的《登高》时,带领同学们对这一首词细细品读。其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句景物描写在描绘落叶从树上落下、江水翻涌这一画面的同时,表达出作者内心那种伤感之情,情感伴随着画面同时出现。“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好像落叶落下、江水翻涌的景象近在眼前,好似可以听到落叶和江水的声音,将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情感无形地表现出来,虽然只字未提悲伤,却将悲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进一步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境。这两句对仗工整,“无边”对“不尽”,“萧萧”对“滚滚”,在对应句式的同时,也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在课堂中,教师也可以提出让同学们模仿这种句型,从而进行创作。

(二)做好诵读涵泳,提升整体诵读水平

对于古体诗和格律诗来说,都应做好诵读涵泳。这是因为古诗词具有清晰的节奏感和较强的韵律感,学生通过诵读涵泳能够感受和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以《登高》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预留充足时间让学生体会和诵读,同时在诵读的基础上解析律诗的节奏变化。在节奏方面,本诗前后各联之间的节奏存在变化,第一二联为“二二二一”,到第五六联变成“二二一二”,此种转变和诗人情感变化相一致。重阳佳节,登高远眺,有感而发,悲从中来,内心情感从疏阔到压抑、烦苦。学生学会本诗的诵读要领,便于在整体层面掌握诗词情感,这在后续的诗歌学习中也有重要作用。

(三)提高示范诵读水平,加强对学生古诗词诵读的指导

教师示范诵读是一种非常直观的教学方法,同时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和可塑性,在教师示范诵读时,学生可以学习到诵读的技巧和方法,掌握诵读的情感。教师应该有感情地、全神贯注地投入古诗词的阅读中,从声调到体态、目光、神态等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诵读示范。教师在进行范读时,应带给学生积极的诵读感觉,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在范读过程中,内心是愉悦的,对古诗词的诵读是有激情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具体的诗词学习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写的技能。示范能为学生塑造一个清晰的形象,带来良好的诵读体验。教师在课堂上有激情、有感情的诵读示范,对学生的自主诵读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能够培养学生积极的诵读态度和优良的诵读习惯。不同教师对诗词的理解不同,对诗词所要表现的情感体会不同,要想上好古诗词诵读课,教师必须要提升自身的诵读技能。在示范诵读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加强对诵读技能的指导。在诵读古诗词时,教师应该把握该篇古诗词的意境、节奏、语音和语调,教会学生通过诵读体会古诗词的魅力。

结束语:

中国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中国参考文明的结晶,学习精选古诗词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在课堂上对此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建立民族自信心。教师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开展高中古诗词授课,需要结合以上五个部分来开展教学工作,学习不停留在表层,对知识文化深层次探索研究,在老师的带领下不断参与开展学习活动,以此达到高效语文课堂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古诗词诵读教学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8.

[2]李萍.探析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54.

[3]邱海芳.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J].长江丛刊,2019:83-84.

(湖南省邵阳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