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雨薇
摘 要:数字乡村战略给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了机遇,大学生创新创业也为数字乡村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通过对115名返乡创业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在返乡创业过程中存在团队、风险管理能力不足、缺乏过程引导等困惑。本文结合数字乡村战略,针对实际问题构建大学生返乡创业多元主体过程引导机制,旨在助力大学生返乡创业,推动数字乡村战略的实现。
关键词:数字乡村战略;大学生;返乡创业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02(a)-186-03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永恒动力,而人是创业的关键[1]。大学生作为创业大潮中的主要群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今,大城市剧增的创业压力和互联网技术在农村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回乡创业[2]。与此同时,2019年中央在《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中指出要将数字乡村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方面,用信息化整体带动农村现代化发展,这一战略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了机遇。然而,目前普遍存在数字经济下创业经验、信息化能力不足等问题[3]。可见要实现大学生返乡创业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急需政府、高校、企业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因此,研究选取陕西、甘肃115名已经返乡创业(n=37)和正在策划创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并选取典型个体进行访谈,探讨数字乡村战略下大学生返乡创业现状与困惑,并提出數字乡村战略下大学生返乡创业引导机制。
1 数字乡村战略为大学生返乡创业带来新契机
数字乡村作为乡村振兴具体的战略方向,为现代化农村发展勾勒蓝图。如今新信息技术演化出新产品、新模式,带动农村信息设施建设、发展乡村数字经济、推动智慧乡村治理变革,这也给大学生开拓了创业道路、带来了新契机,目前人们对高品质的农业产品及服务需求旺盛。相较于传统的农产品销售链条,农村电商的“数字快车”更加开放、透明、高效,既能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也让村民受益。如陕西省柞水县金米村的“木耳直播”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也增加了互联网上的影响力。同时,数字技术应用于农产品智能耕种、环境监测等方面。此外,数字乡村建设还应包括数字乡村医疗、教育和智慧乡村政务建设,这些领域都可以成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探索的突破口。
2 数字乡村战略下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现状
2.1 数字乡村战略下返乡创业大学生个人特征
在115名被调查者中,正在策划返乡创业的人群以在校大学生为主,在已经创业的人群中,毕业2年及以上的大学生占到已返乡创业人数的70.2%,这些大学生中主动返乡创业的个体渴望在城市积累创业经验,被动返乡创业大学生理由与城市生活、工作压力、转变自我价值有关;这些大学生由于社会资源和乡土情怀,通常选择自己的家乡。在调查中,经管类专业、艺术类、农林专业占到52.4%,这可能与目前市场青睐农村电商、乡村文化和智慧农业有关。在性别方面,策划创业男性(58.3%)与女性(41.7%)差异并不显著。
2.2 数字乡村战略下大学生返乡创业动力因素
大学生返乡创业受经济、环境、家庭、个人理想等因素影响,创业动机较复杂。调查中主要的创业动力包括个人因素(理想、特质等)、家庭因素(延续经营等)、经济因素(收入等)和社会因素(社会资源、压力等)。这四类动力呈现主次组合的形式,例如有大学生既渴望创业有更好的收入,也拥有建设家乡的理想。调查显示,37名已经实施创业的大学生中,有27人选择“创业就是我的理想”,同时匹配 “创业项目好、收入高”和“建设家乡”;8人选择“没有足够的社会资本、城市压力饱和”和“没有合适的工作”,78名正在策划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中,61名大学生认为数字乡村未来前景可观,返乡更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也选择“社会资本”因素,例如“亲戚是种花椒的,有经营渠道,相对便利”,可见,社会资本、经济价值、个人理想是大学生返乡创业主要动力因素。
2.3 数字乡村战略下大学生返乡创业产业选择特点
不同群体在不同背景下返乡创业产业选择也不同,在数字乡村战略下,大学生返乡创业特点首先体现在第一产业创业数字化,选择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进行创业的大学生渴望将现代数字技术应用在农牧产品种植、养殖、加工等方面,如调研中有大学生策划的3D农产品打印技术运用。其次,第三产业创业越来越多元化与智慧化,目前,选择旅游、文化、销售等领域进行创业的大学生人数较多,一方面,与现在人们对乡村旅游、乡村文化、农产品销售质量的需求旺盛有关;另一方面,数字模式与乡村产业的结合能提供更多创业灵感,也符合现代社会潮流,不少大学生借助互联网传播农村文化、利用各数字网络平台进行组合推广销售,为人们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
3 数字乡村战略下大学生返乡创业中面临的困惑
3.1 缺乏创业风险意识与管理能力
数字风暴下大学生返乡创业形式更加多元、快捷、去中心化和非正式化。大学生拥有更加前卫的创业观,这能够激发创业热情,但也伴随着风险的升级。乡村变革加快、数字技术日新月异也给大学生返乡创业带来更多不确定因素。首先在创业准备阶段,大学生面临融资风险,决策失误可能会造成资金链断裂,有一些大学生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融资,容易陷入网络诈骗,出现网贷危机。调研显示,12.5%的大学生曾遇到诈骗陷阱。在创业中,数据保管不妥当造成客户信息泄露、商业机密被盗取都会造成危害,数字经济下市场需求变化快也带来了竞争风险,如农产品直播带货热潮下竞争加剧。另外,高校和社会缺乏对大学生创业风险管理能力的培养,调研数据显示了有些大学生认为自己不会失败或走一步看一步,也有学生担忧创业失败,但是却没有更好的应对策略。少部分大学生为创业危机做好了预防和规划,但他们也表示这些规划不够系统。
3.2 创业团队建设与管理不完善
生命力长久的企业离不开高效的成员团队协作,在调查的115名大学生当中,几乎没有人单枪匹马创业。而数字乡村建设不仅需要互联网科技人才,还需要现代化管理人才和各领域的专业人才,这也更加突出创业团队的重要性。大学生在创业初期,由于各种资源短缺,团队成员选择空间小,一般的组成是合伙式团队,也有部分团队属于家庭式。合伙式团队成员多是自己的同学、老乡,各方面经历、经验都比较相似,这也造成了创业中后期团队结构单一,任务角色重复,从而影响创新质量,成为进一步发展的阻力。第二,团队建设与管理不完善。在深度访谈的5个创业团队中,有2个团队表示不太了解团队建设的知识,但都反映创业后期团队矛盾越来越多,其余创业团队有自己的创业团队文化,会每月定期举办团队文化活动。在这之前,他们明确感觉到缺乏团队文化会失去凝聚力,在创业逆境时容易人心涣散。在团队管理上,所访谈的大学生中44.3%的人认为目前团队管理能力较弱,这主要表现在团队领导与团队协调上。数字化战略促使组织结构扁平化,但不代表完全的去领导化,这让不少创业大学生低估团队核心领导的重要性,使得团队核心人物不能很好地协调、组织和引导团队完成目标。
3.3 对大学生返乡创业过程扶持力度不够
由于大学生缺乏经验,创业风险高,各级政府成为大学生返乡创业资源支持的主体。目前,国家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一再加大。如陕西省设置大学毕业生创业基金、在一定年限内免受管理费等扶持措施,有的高校也增加对大学生相应的返乡创业补贴,被调查大学生均表示享受过这类扶持政策带来的资源支持。然而,大学生返乡创业不应是短暂的“数字创业热潮”,而应当是打造具有持久力和生命力的创业项目和企业,促使网络、数据、技术和知识与乡村各产业深度融合,但目前表现出来的问题有三点:第一,偏重于创业初期的资金、教育等支持,对于创业中后期的质量控制支持不够,导致创业中期由于配套政策跟不上而陷入困境。第二,创业过程扶持手段单一。在调查中,虽然资金是大学返乡创业关键的因素,然而在数字乡村战略下,除了资金,大学生返乡创业更需要完善的创业载体、当地人才支撑、有效的组织,这些方面的扶持还需加强。第三,政策落实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一些政策落实不到位或者滞后,无法服务于创业大学生,阻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进程。
4 数字乡村战略下大学生返乡创业引导机制的构建
数字燃料助力乡村振兴,数字燃料的燃烧离不开创新创业,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他们有创业热情和创业灵感,但缺乏经验和资源,这就需要政府、社会和高校的扶持与引导,结合调研中发现的目前大学生返乡创业中存在的困惑,本文提出“多元主体下过程式创业引导”机制,大学生返乡创业引导机制强调多元、全面与全过程引导,多元体现在多元主体扶持;全面体现在经济、资源、经营、监测等多方面扶持;全过程体现在将单一节点式扶持变为线性引导。这符合数字乡村战略中的持续、全面催生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原则(见图1)。
数字乡村战略下大学生返乡创业引导策略主要有以下四点。
4.1 强化对返乡创业大学生经济扶持与监督
在大学生创业初期,资金与资源匮乏,各级政府应当加大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经济扶持力度,设立大学生返乡创业基金、为大学生创业贷款提供补贴、为农村小微企业减免租金、拓宽融资渠道和提供多样的优惠政策,联合高校对返乡创业的毕业生适当减免学费、提供创业奖金。同时,政府应当积极鼓励与协调社会企业为返乡大学生提供融资和技术上的支持,如降低融资门槛,提供项目技术指导和资助。另外,应当强化资金、资源监督管控,确保资金与资源用在返乡创业项目经营上;严格规范网络平台贷款业务,为返乡创业大学生提供经济保障。
4.2 完善数字乡村建设与创业载体建设
目前,农村地区数字基础建设和城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各级政府要逐步提高农村网络基础建设水平,完善网络终端与服务供给,加快乡村路网、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为返乡创业大学生提供数字硬条件,尽量避免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此外,促进乡村网络文化健康发展,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软条件。数字创新中的规模性与集聚性不容忽视,靠单个创业个体很难发挥网络化、共享化的优势,因此,加大创业数字载体建设是关键环节,创业载体建设应遵循“政府统筹、市场主导、企业运作”的模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专业服务。各级政府应当统筹产业规划,协调乡镇龙头企业、合作社、各农业园区,大力发展乡村数字创业创新园区,为返乡创业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同时,联合高校与企业、社会组织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创业孵化基地,发展数字化创业服务平台,鼓励投资主导、龙头企业主导、科技主导、数字高端人才集聚等特色创业载体的建设,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数字载体助力。
4.3 完善创业创新人才与团队培育体系
具有生命力的创业创新项目离不开人才支持,在创业初期主要体现在数字化创业人才的培育上。而在创业中后期,则涉及人才资源的注入、团队管理问题。首先,在国家“双创”政策引导下,高校、社会都积极探索对接国家发展需要的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应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具体和富有特色,和数字理念融合下的返乡创业人才应深入了解农村发展现状、掌握数字化科技与管理能力,创业教育机构应针对数字乡村战略和农村发展实际制定培育方案。强化农村创业知识、互联网商业、团队管理等相关知识的传授。同时,高校与农村产业园合作,让大学生深入农村,熟悉农村环境,积累前期的实践技能,最后引导大学生发现创业商机,并给予咨询和指导。创业中后期大学生对团队问题有更深刻的体会,高校、社会可设立相应的指导班、推出团队咨询课程。此外,创业中后期的人才来源还应包括当地人力,政府、社会与高校协同,培养现代化职业农民,定期为农民宣讲与数字农业、数字经济相关的知识,创办职业学校,激活农村人力资源,为大学生创业中后期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
4.4 加强创业中后期风险防控和过程指导
相较于其他的创业群体,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生活与工作经验,容易将创业理想化,在规划时设定高目标、高期望。然而落实创业规划的过程是艰辛且复杂的,也会面临失败的风险。大学生承受风险能力较弱,创业初期的期望与创业中后期的挫折形成的落差使得他们容易放弃创业项目,或者表现出后劲不足的问题。对于已经小有所成的创业团队,缺乏风险意识容易在数字浪潮中失去优势,受到严重的损失。为此,高校及社会组织、企业应当在创业教育中凸显风险管理能力的培训,政府应提供风险管理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同时应当搭建创业项目风险监控网络和过程监督机制,为大学生提供风险防控和过程指导,也可以及时纠正政策落实中的遇到的问题,最大限度降低创业中遇到的损失。
5 结语
数字乡村战略下,国家对大学生返乡创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仍然存在创业团队风险管理能力不足、风险监控与指导不完善、创业团队管理不足、缺乏过程引导等问题,抑制了创业活力。这就需要构建政府、社会和高校多元主体过程式的引导機制,在创业初期关注经济、创业载体和教育等扶持,在创业中后期关注风险监控、人才支撑和团队管理指导,同时应当积极宣传返乡创业理念,扭转对返乡创业负面认知,引导大学生走出创业困惑,吸引更多人才到乡村创业,为数字乡村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瞿晓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创新创业人才政策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17):41-47.
[2] 樊宁馨,王爽.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大学生返乡创业问题及对策探讨[J].区域治理,2019(29):97-99.
[3] 王大将,毛传雨.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推动机制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8):1-4.
[4] 宋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9(22):58-61.
[5] 高大伟.“互联网+”背景下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SWOT分析[J].中国商论,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