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超 杨素云
立足教材,读写结合,可以让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促思、读中学写。
一、读中悟情,激发写作动机
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大多是名篇佳作,它们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真切而独特的体验和感悟,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细领悟。
教学杨绛的散文《老王》时,笔者设计了以“老王是一个 的人,我从 读出来”的语言训练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把握文本的核心价值——叙写平凡小事,展现人性之美。当学生在品读中走进老王淳朴、善良的心灵世界时,笔者顺势引导:“同学们,你们身边有没有这样平凡的人呢?如果有,请用手中的笔把他们写下来吧!”接着,教师伴着轻音乐,展示一组“身边的老王”的图片,激发学生写作的动机。学生沉浸在写作情境中,心中有爱,笔下有情。于是,清晨打扫街道的阿姨、市场上卖菜的老大爷、校园里默默奉献的修理工等平凡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文字中呈现出来。
二、读中促思,张开想象的翅膀
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写作因素,如抓住文本中一个精美的片段、一个动人的细节、一个巧妙的结尾,乃至一句话、一个词、一个标点,引导学生放飞思绪、想象创造,是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
《夸父逐日》是一篇精彩的文言故事,文章的情节由“与日逐走”“北饮大泽”“道渴而死”“杖化邓林”四幅画面组成。教学这篇课文,在完成疏通文意、积累字词等输入性语用训练的基础上,笔者让学生欣赏动画片,然后以“课文与动画片相比,你更欣赏哪一个?请说说理由”为题进行说话训练。在交流中,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我更喜欢动画片,因为它画面直观、形象,音乐优美动听。”有的说:“我更欣赏课文,因为它语言朴素简练,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还有的说:“我也更欣赏课文,因为动画片内容比较单调,缺少‘杖化邓林这个画面。”在肯定了最后一名学生的发现后,笔者设计了“我来当编导”的语言训练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补充细节,创设画面,为动画片增添“杖化邓林”的情节。这个活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用文字创编了神奇的“杖化邓林”画面——夸父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他的神杖抛向天空。这根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的神杖在空中疾速地旋转,放射出万丈银光。它呼来春风,唤来春雨,干渴的土地在清风的抚摸、细雨的亲吻下顿时变得湿润了。广阔的大地上,闪动着神杖投下的银光,那银光在空中交织、翻飞,融入土壤,一片郁郁葱葱的桃林突兀而起。
三、读中学写,获得方法的启迪
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领悟“怎么写”,最大化地体现文本价值。
在“侧面描写”的作文教学中,笔者从课文中选择了三个片段:
①“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飞天凌空》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地吹来……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社戏》
③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台阶》
教师让学生品读这些句子,理解其内容和作用,接着在比较辨析中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从而提炼出侧面写人的三种方法:以人衬人、以景衬人、以物衬人。这既发挥了教材的例子作用,又让学生在主动探求中获得了写作知識。
接下来,笔者让学生观察风雨中的人力车夫图片,并出示简要的描述文字:三轮车夫皱着眉头,咬紧下唇,弓着背脊,在风雨中艰难地跋涉。那破旧不堪的衣衫,那青筋突起的手臂,那因过度用力而扭曲的脖颈,全都浸湿在雨帘中,与汗水混成一片。
然后,笔者引导学生从大雨、三轮车、乘客等角度加以补充,从侧面突出人力车夫的艰辛、酸楚和坚强。学生经过独立写作、小组合作后,展示了以下片段:
夏日,一场滂沱大雨铺天盖地地倾泻而下,雨雾模糊了三轮车夫的视线(以景衬人)。只见他皱着眉头,咬紧下唇,弓着背脊,在风雨中艰难地跋涉。生锈的踏板发出刺耳的嘎吱声(以物衬人)。那破旧不堪的衣衫,那青筋突起的手臂,那因过度用力而扭曲的脖颈,全都浸湿在雨帘中,与汗水混成一片。车上的乘客紧紧缩在一旁,肥胖的身体让车微微向右倾斜(以人衬人),车夫用尽全力保持车身的平衡,奋力前行。
这段文字中,学生不仅运用了写作技法,而且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如同情、善良与仁爱,让文字有了感人的力量。
(作者单位:松滋市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 孙爱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