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承担着文化传播和社会教育职能,是开展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阐述了当前公共图书馆开展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情况,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优势及存在的問题,并对如何挖掘资源,创新内容和形式,提高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更好地发挥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中小学生;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
中小学生社会实践主要指中小学生通过参与课外社会性学习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从而获得社会性发展的过程。开展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开展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国情、民情,了解经济社会发展,使学生从书本中、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体验中得到印证、得到升华,增进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切身感受,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多处强调在中小学阶段开展社会实践,指出人才培养要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推动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承担着文化传播和社会教育职能,是开展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公共图书馆法》第三十四条指出,公共图书馆应当开展面向少年儿童的阅读指导和社会教育活动,并为学校开展有关课外活动提供支持。因此,如何立足需求,明确定位,发挥优势,有效开展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值得公共图书馆界广泛关注。
1公共图书馆开展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价值
1.1有利于促进教育均衡和学生全面发展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提出:“教育不专在学校,学校之外,还有许多机关,第一是图书馆。”可见图书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未成年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公共图书馆开展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校内教育的必要补充和延伸。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更为广阔和真实的世界,能够促进课堂教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结,促进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联结,引导中小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发展兴趣爱好,培养创新思维、增强生活能力、积累社会经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1.2有利于发挥图书馆资源优势
实践活动的开展,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广泛性,而图书馆教育涵盖面广、载体丰富,符合中小学生实践之需。首先,丰富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囊括了各类知识,依托实践活动,能够让中小学生走近校内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从而优化知识结构,促进“实践-认识-实践”良性循环。其次,公共图书馆环境整洁优雅、文化氛围浓厚,并具有免费公益的特点,能够为开展实践活动提供长期、稳定的场地空间保障。再次,公共图书馆在开展阅读推广中累积了大量活动资源,不仅有讲座、展览、沙龙、夏令营、参观体验等丰富的少儿读者活动,还有来自社会各界且日益壮大的阅读推广人队伍,能够为实践活动的可持续开展提供优质的资源保障。
2公共图书馆开展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概况
2.1活动类型
目前,我国各级公共图书馆广泛开展了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以下类型:(1)职业体验,即以体验式学习为基础,让中小学生在图书馆职业活动的情境中,增进对图书馆的了解,培养动手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思考能力,增强职业认知并加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2)社会服务,即在图书馆的组织指导下,中小学生在图书馆开展公益活动,以志愿服务满足他人和社会组织的需要。(3)研学参观,即以文旅融合的方式,依托研究性学习和旅行参观体验,使中小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和社会,拓展视野,增长知识,感悟生活。
2.2活动方式
图书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主要采取集体报名和个人报名两种形式。目前,发展成熟且最具图书馆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当属“义务小馆员”活动,或称为“文明小义工”“小小图书管理员”“小小志愿者”等,已成为许多图书馆常年开展的实践活动品牌。例如,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的“少年馆员培养计划”、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小小图书管理员”、成都图书馆的“义务小馆员”、金陵图书馆的“文明小义工”、张家港市图书馆的“文化小志愿者”等,这类实践活动既有职业体验的特点,又有社会服务的属性,中小学生通过参与图书整理、分类上架、借还指导、书目检索、秩序维护、活动辅助等图书馆日常工作,可以锻炼其职业能力、培养服务意识。一些图书馆连续开展此类活动已达十余年,如湖北省图书馆、东莞图书馆、银川市图书馆、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等。研学参观主要包括集体参观、走读活动等形式。其中,接待中小学生开展集体参观是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方式。作为近年来新兴的实践方式,走读活动常以阅读推广活动为载体,将行走与阅读结合。
2.3活动对象
社会实践活动是促进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可见,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须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涉及年龄一般为6-18周岁。目前,从活动类型上来看,研学参观类实践的活动对象主要根据内容设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社会服务类实践主要面向认知能力较强的中学生开展;职业体验类实践活动对全学龄段的中小学生具有普适性,是当前图书馆常态化开展的活动。但是,从各地“小馆员”实践活动的招募条件看,活动对象年龄并未有统一标准,大部分图书馆设有年龄限制,虽然具体标准各有不同,但通常上限为14-18周岁,下限为10周岁左右,部分图书馆还设置了选拔环节,对报名实践活动的中小学生进行筛选。
2.4存在的问题
2.4.1活动供需不均衡
目前,全国各地许多中小学要求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公共图书馆拥有良好的活动场地资源,正是学生和家长青睐的实践场所之一。有实践作业要求的学生通常利用寒暑假到馆参加活动,同时,还有学生出于丰富假期生活、锻炼综合能力、发挥志愿者力量的目的,也会主动报名参加活动。因此,实践活动的总体需求非常大。从无锡市图书馆近年来小馆员体验活动报名情况看,数十个名额一经在线发布便秒空,而仍有家长通过电话、网站不断咨询候补,并有大量中学生前来自主联系,表明参加社会实践的意愿。而纵观公共图书馆目前开展实践活动的整体情况,在传统活动模式下,受时间、人员、接待能力等因素限制,活动供给力有限。此外,研学参观类实践活动占比较少,也呈供不应求的态势。
2.4.2活动效果参差不齐
尽管社会实践对图书馆自身建设和学生自我成长具有积极意义,但在实际工作中,活动效果参差不齐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在参加图书馆职业体验或社会服务实践时,有的学生缺乏责任感,不服从安排;有的学生纪律意识不强,甚至在借阅室内大声闲聊等,这些行为不仅直接影响了活动效果,还给图书馆增加了管理难度。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样的,主要有:(1)参与动机不同。存在应付实践作业、迫于家长要求、满足好奇心、功利性等因素,使得部分学生在活动中缺乏动力,浅尝辄止,流于形式。(2)自控力有限。未成年人由于年龄特点,自制力、专注力相对较弱。(3)活动内容单一。以日常阵地服务为主,长时间从事图书整理、借還操作等重复性、机械化的工作,缺乏特色和吸引力,使学生容易产生疲惫懈怠感,导致参与活动兴趣度降低。(4)管理监督不到位。寒暑假正值图书馆开放高峰,读者流量大增,工作人员往往忙于开放服务工作,在实践活动管理、注意事项培训上会存在疏漏。这些因素都会对学生体验和工作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2.4.3统筹协调、保障措施不够健全
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涉及社会力量、部门合作、人员配置等各方资源的整合利用。首先,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校外教育的重要内容,需要学校、其他校外教育机构同心协力,仅凭借文化系统的力量很难取得更大的成果。但很多图书馆开展工作仍囿于自身视角,存在引入社会力量不够或社会合作运行机制不畅等问题,不利于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公共图书馆要确保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就需要自上而下的组织协调。但从当前公共图书馆开展活动的整体情况来看,社会实践大多被作为一项单纯的少儿读者活动。除了专门的少年儿童图书馆外,其策划、组织、开展等相关工作主要由少儿读者服务部门承担。因此,顶层设计的缺失、职能部门的局限,限制了图书馆资源的充分发挥,不利于实践活动的创新发展。此外,评估激励机制、安全保障投入、宣传推广等配套措施不够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活动成效。
3公共图书馆开展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采取的对策
3.1树立正确理念,灵活设置实践活动模式
开展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图书馆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宗旨。一方面,明确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区别。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自愿、无偿地向社会或者他人提供的公益服务;社会实践的范畴更广,旨在使学生获取社会经验,提高综合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两者性质不同。尽管以职业体验为主的图书馆实践活动具有志愿服务属性,但不能简单等同于志愿服务。因为中小学生既是图书馆服务的参与者,更是图书馆服务的接受者。因此,图书馆必须立足育人理念,从多维视角开展活动,加强培训和指导,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体验。
《公共图书馆法》第三十三条指出:“公共图书馆应当按照平等、开放、共享的要求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因此,公共图书馆开展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同样应遵循服务均等化原则。同时,合理制定活动规则,让学生灵活、自主地参加实践。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不同,图书馆需准确把握学生年龄特点、能力差异、实践目标,分类分级开展活动。对于低年级学生,图书馆可引入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实践,提高活动成效。对于中高年级学生,图书馆应开展较高层次的实践活动,侧重培养其自主参与、探究研习能力。此外,应合理设置实践活动时间,使学生能够兼顾学业和课外活动。以现阶段图书馆“小馆员”“小志愿者”实践活动为例,其主要内容为图书馆开放工作的参与体验,在活动时间、人数、内容上均有局限性。从扩大活动覆盖面,提升活动效果出发,笔者认为,图书馆应根据“尊重差异、丰富选择、满足需求”的原则,围绕岗位设置、时间安排等方面,创新工作模式,使社会实践由小众活动转向大众参与。科学规划,建立个性化体验模式,促进实践活动向大众化、普及化发展。
3.2注重内容建设,拓展社会实践内涵与外延
3.2.1发挥自身优势,开发特色实践内容
近年来,职业体验作为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备受关注。2019年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对中小学开展职业体验教育提出了要求。多年来,以借阅开放工作为主要内容、以义务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的职业体验,正是公共图书馆开展学生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但这种模式内容较单一。因此,为提升实践效果以及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体验空间,笔者认为,公共图书馆可构建以“职业体验”为主线,多要素并存的图书馆特色实践模式,立足自身资源开发多元化的实践项目。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成立的小雏鹰文化志愿服务队,近年来,除了组织学生参与图书馆日常服务外,还创新载体,为学生提供更深层次的实践平台。其中,“图书馆小导赏员”通过现场讲解,引导读者多方位了解图书馆历史文化;“展览小讲解员”为读者提供展览讲解服务;“故事小雏鹰”通过戏剧讲演为小读者开展讲故事活动。丰富的实践内容不仅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能力,还能成为图书馆服务宣传与阅读推广的新形式。总之,公共图书馆应发挥自身优势,开发特色实践内容,拓宽“小馆员”实践范畴,为中小学生提供多层次的图书馆体验。
3.2.2延伸活动触角,拓展实践体验领域
图书馆在为中小学生提供实践平台的基础上,还能结合阅读推广,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安全健康教育、科技教育等各类主题融入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增长学生见识。同时,盘活资源,为中小学生多角度认识和接触社会搭建平台,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整合创客教育、户外游学、自然体验、公益服务、知识技能竞赛、阅读分享会、夏(冬)令营等多种活动形式,让书本知识变得更加立体生动,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当前,已有一些图书馆在实践活动的延伸上进行了探索与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为未成年人服务、阅读推广的优秀案例。如长春市图书馆的“义务小馆员”社会实践活动,除了图书馆知识学习和工作体验,还增加了馆外研学参观内容,组织小馆员赴各类主题展馆参加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时代精神和城市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学习热情;又如东莞虎门图书馆的青少年暑期雏鹰活动,对原有围绕“义务管理员”展开的活动内容进行深化,增加了特色集体文化活动部分,举办了“我的雏鹰之旅”微博活动、“拯救地球”主题户外拓展、“动漫中国风”现场剪纸大赛、“体验虎门历史行”等活动,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了实践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3.2.3注重多方协作,整合优质实践资源
未成年人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多方参与,形成合力。图书馆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首先,应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充分挖掘实践资源,加强统筹协调和整体规划,促进图书馆职能部门间的协作配合,推动图书馆社会实践活动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其次,应促进与社会力量的跨界合作,积极整合利用社会资源,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不断拓展社会实践空间,为中小学生提供多元化的社会体验。同时,公共图书馆还应加强与学校、社区联动,加大实践活动推广力度。以无锡市图书馆为例,除了立足阵地开展“今天我做小馆员”职业体验活动,还与中学合作,长期面向中学生提供志愿服务实践,并依托由无锡市教育局、无锡市文明办推出的“行知大学堂”无锡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平台,加强多方协作,联合其他校外活动场所、公共文化设施等社会实践基地,积极开展馆外研学参观活动。例如,2020年与无锡市少年宫合作,将营地体验与团体活动相结合,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夏令营活动;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林书院合作,将景区参观与阅读指导相结合,开展走读活动。各类实践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创新了活动形式,提升了活动品质,取得了良好的活动成效。
3.3优化评估机制,完善实践活动保障措施
良好的管理制度是确保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图书馆应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促进实践活动规范化。创新评估方法,采取积分制管理,为学生建立实践档案,制定考核标準,围绕实践表现、任务完成情况、实践累计次数、时长等方面设置积分项目,以年度或学年为周期进行考核,形成“长期任务”的动态管理和评估模式。健全激励机制,坚持正面引导,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同时,通过评选优秀小馆员、提升借阅权限、召开表彰会、展示风采、发放证书、奖品等多种措施,增强学生荣誉感、归属感,调动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图书馆应健全活动管理监督机制,通过制定社会实践活动守则等明确活动流程、管理办法、权利义务、操作规程、行为标准等事项,促进实践活动规范化建设;坚持问题导向,重视调查研究,根据学校、家长、学生意见,不断完善实践活动;加强人才培训,增强馆员育人意识和能力建设,以适应实践活动不断发展之需;落实安全保障机制,加强对活动场地的安全管理工作,并将安全培训纳入实践培训内容,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4结语
公共图书馆开展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未成年人综合素质提升,还有利于图书馆自身发展,多年来深受读者和家长欢迎,并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小学生的实践需求在不断变化,原有的活动模式需要重构与创新,才能顺应时代要求和教育发展之需。因此,公共图书馆仍需积极探索,树立正确的活动理念,不断拓展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完善管理机制,努力构建特色化、开放化、创新化、综合化的实践活动体系,为广大中小学生创设良好的图书馆实践平台。
作者简介:华婧(1983一),女,无锡市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阅读推广、少儿读者服务。
(收稿日期:2020-10-28责任编辑:张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