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流河
摘 要: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中山市旅游资源禀赋丰厚、文化底蕴深厚,两大产业融合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在分析中山市两业融合的现实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来推动中山市两大产业快速深度融合。
关键词:文化产业;旅游业;产业融合;文化旅游;资源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02(a)-027-03
近些年,文化与旅游的关系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文化与旅游相辅相成,共生共荣。文化旅游以无限创意和科技创新为驱动,文化旅游产业的智造属性得以彰显,必然会推动文化旅游融合的不断更新;文化旅游,也因历史和时代双重文化元素而愈发吸引人。
1 中山市文化旅游融合的资源
中山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是珠江西岸的后花园。中山市目前有1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孙中山故里旅游区)、3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詹园、红博城、华艺广场景区)、11家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初具规模和接待服务功能的旅游景区(点)有20余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个,省级与国家级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9个。更重要的是,中山市也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如沙田文化、商业文化、华侨文化、客家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和工业文化等,真可谓形式多样、丰富多彩。(1)沙田文化:或称疍家文化。有迹象表明,所谓疍民大致上可以区分为两部分,其中,靠近海边的“咸水疍民”主要来自福建,在内河生活的“淡水疍民”则保留了若干古越土著的血缘和文化传统。(2)商业文化:以石岐的孙文西路(今文化旅游步行街)为代表。(3)华侨文化:以南区的沙涌一带为代表。这里不仅曾是南宋末年南宋小皇帝的驻跸地,更是近代许多华侨的家乡。(4)客家文化:以五桂山区为代表。这里的客家村一般始建于明末清初。(5)名人文化:历代香山名人辈出,特别是近代,以孙中山为首的香山名人是香山的骄傲。(6)民俗文化:对于香山的民俗文化,最重要的是继承,通过民间杂技的表演得以展现。(7)饮食文化:到香山来的旅游者,品尝香山地方风味,是旅游计划不可缺少的内容。(8)工业文化:工业不仅是香山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也是香山文化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2 文化旅游融合路径
文化旅游融合的基础是文化旅游资源,文化旅游资源分为显性文化旅游资源和隐性文化旅游资源,所以,文化旅游融合也分为显性文化旅游融合和隐性文化旅游融合。
显性文化旅游项目开发的优势有实物依托,文化底蕴更厚重,文化氛围和意境更足。劣势是遗址本身难以突破,使用受限;遗址空壳化严重,情景不足;创意受限,很难天马行空的创意。目前,多数价值较大的文化遗址已经开发,但产品单一、注重观光、文化体验性较差,目前面临文化升级需要。多数资源一般的文化遗址在开发中面临文化吸引力不足的问题,需要隐性文化的深度挖掘来打造核心吸引力。
2.1 显性文化旅游开发路径
对于遗址类等显性文化旅游项目开发,要通过以下四条路径来实现。
一是在遗址保护基础上寻求合理的旅游功能。二是要结合游憩结构,设计充实化、体验化、复活遗址。三是文物价值不等于旅游价值,要跳出遗址做遗址。挖掘隐藏在遗址背后与遗址密切相关的隐性文化,在遗址本体外延展更大的空间进行文化延伸。四是挖掘隐性文化,延伸产业链,整合大旅游产业构架。
2.2 隐性文化旅游开发路径
隐性文化旅游项目开发要通过以下四条路径来实现。
一是剥离文化表象,挖掘核心价值,构建文化体系。二是隐性文化显性化,塑造载体打造核心吸引力。三是多手法全方位演绎主题文化,释放文化张力。四是以追求文化创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发展。
3 中山市文化旅游融合模式
目前,中山市文化旅游融合项目初步形成六种基本模式,即主题公园、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村镇、游艺演艺、博物馆、历史文化遗址及名园、主题度假酒店。在这六种模式前提下,研究中山市文化旅游融合的项目及产品。
3.1 主题公园
主题公园的项目开发,要选取当地最知名、最有特色的景区、物产、文化来打造,并且主题要鲜明、建造要有规模、体验感要强,要运用实物、娱乐、民俗活动及节庆、演艺等综合手法来展现。另外,交通要便利、综合配套设施要齐全。目前已開发的主题公园调查研究中发现,主题公园建设有六大要素:准确的主题公园主题的选择、恰当的主题公园园址的选择、独特的主题公园创意与主题公园文化内涵、灵活的营销策略、深度的主题公园产品开发。结合中山实际情况,打造五桂山生态健康主题公园、金钟湖国家森林主题公园和民国特色风情主题公园。
3.2 新型魅力城镇
打造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区域(村、街)途径有以下方面。
一是要挖掘灵魂,确立主题。二是打造外观,树立形象。三是发展实体旅游产业,注入产业活力。四是设计业态,输入血脉。
中山镇域经济发达,是全国专业镇的典范。结合中山实际情况,重点打造大涌红木家具小镇、民众镇岭南水乡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区域、南朗崖口村滨海稻田民俗特色村和孙文路历史文化特色风情街。
3.3 博物馆
博物馆建设的途径包括:一是去伪存真,尊重事实。二是做精做深,挖掘内涵。三是活化,即不但要把虚的文化做“实”,让游客能够直接看到,而且要做“活”。要通过演出、互动、声音、影像等让人感受文化。四是延展,即要把博物馆以多样化的形式开发利用,不能局限在静态观光层面,要积极发展参与性娱乐。五是延长产业链,即立足于独具特色的博物馆,通过向上中下游延伸,积极构建“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
结合中山现有情况,规划建设孙中山文化纪念馆、民国文化博物馆、红木家居体验馆和岭南风情博物馆。
3.4 旅游演艺
旅游演艺类节目的开发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一是要有演艺类人才和创意类人才,人才因素对旅游演艺产业的发展具有最重要的影响。二是要有丰富的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演出的主要内容。三是要有先进的科技,将科技产品应用到节目中,提升演出的效果。四是演出的规模要大,舞台要震撼,在一个城市或者相邻的地区,旅游演艺企业要避免多点竞争,要将产业资源有效整合,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差异化发展。结合中山现有情况,可以打造大型演艺《话说民国》和《印象·中山》。
3.5 主题度假酒店
主题度假酒店通常以某一特定的主题,来体现酒店的建筑风格和装饰。主题度假酒店要考虑三方面因素:主题性、文化性和体验性。
中山市主要住宿设施为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主要为商务客源服务,基于旅游服务接待的主题酒店、乡村民宿严重缺少,要重点打造主题酒店、发展民宿。结合中山实际情况,在大涌镇打造红木宫廷文化主题度假酒店;在崖口村打造渔家滨海风情民宿;在孙文西路文化街打造休闲文化主题民宿。红木宫廷文化主题度假酒店的主题定位是以红木为主题打造的宫廷风格酒店。酒店装修风格古典、高雅、复古、有朝代感,仿照明清家具风格设计,让游客感觉穿越到古代。背景音乐可以配有古典音乐。渔家滨海风情民宿让游客看碧海蓝天、赏民俗风情、尝美味海鲜,充分体验海边渔民的生活。休闲文化民宿要有特色、有文化内涵,把民宿打造成有艺术感和设计感的住所,成为游客心目中理想化的住所。
3.6 民俗节庆活动
在打造文化旅游产品上,还可借助民俗文化展演、民俗活动来表现。继续办好孙中山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旅游节庆活动,深入挖掘民间艺术文化和美食文化,丰富节庆活动内容,做大做强石歧休闲旅游文化节、小榄菊花会、古镇灯光节、大涌红博会、港口游戏游艺节、中山公园音乐会等特色主题节庆活动。组织慈善万人行,国际马拉松等。结合本土艺术元素和传统节日庆典(如中山咸水歌、白口莲山歌、鹤歌、醉龙舞、麒麟舞等),常态化、分时段地举行“公园音乐节”系列活动。再如,举办崖口乡村艺术节,依托崖口村优良的滨海稻田风光以及独特的宗教、飘色文化,将现存的本土文化(如飘色文化、农耕文化、渔家文化等),转化为艺术节的特色主题。以万亩连片水稻为背景,举办稻田音乐会,利用崖口海鲜街的滩涂地,布置艺术、绘画、雕塑等公共艺术作品。再如举办古镇灯光嘉年华,联合各大灯饰专业市场和商业综合体、公共开敞空间、城市主干道等,亮化沿线建筑轮廓线,布置多处临时大型灯光艺术作品,组织艺术家、街头艺人和专业团队,举行灯饰DIY巡游活动。
参考文献
[1] 黄细嘉,周青.基于产业融合论的旅游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对策[J].企业经济,2012(09):131-133.
[2] 刘桂春,张娬轶.产业关联视角下辽宁省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7(10):67-70.
[3] 王琪延,徐玲.基于產业关联视角的北京市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11):80-86.
[4] 徐仁立.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12(01):61-65.
[5] 吕明笛,姜春宇,李雪婷,等.京杭运河济宁段历史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策略探讨[J].全国流通经济,2019(01):138-140.
[6] 尚远远,江光秀,何志梅,等.历史文化街区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以安徽屯溪老街为例[J].全国流通经济,2019(01):117-119.
[7] 李志刚.特色小(城)镇建设中的文旅融合[J].学术前沿,2019(06): 56-63.
[8] 广东南方软实力研究院.关于建设孙中山文化交流中心的研究报告[J].中山市市委宣传部,2019(11):3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