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苗
《版畫矿车》是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体验印刻的乐趣,体会将艺术创作融入生活的情趣,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形成热爱家乡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验合作的乐趣,了解家乡的矿冶文化,激发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一、课前实地采风,初识矿冶文化
课前,学生去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实地采风。实地采风让学生强烈感受到黄石人的采矿印记、矿工工作过程中的艰辛和顽强,以及人类在改造自然中迸发出的伟大力量。学生或拍照,或写生,进行交流探讨,初步体会到黄石矿区工人团结合作、吃苦耐劳的精神。结合学生看到的矿车,笔者引导学生分组填写任务单1:记录采风地点、组员姓名、各自负责的工作、观察对象、观察对象的历史简介、造型特征(形状和线条)及其给观察者的第一感受。
课前,教师还为学生准备了版画制作过程中必备的橡皮章、白纸、2B铅笔、油墨、滚筒、刻刀等材料。
二、课中尝试制作,体验合作乐趣
结合采风经历,笔者让学生思考矿车和大街上的汽车的差异。学生讨论交流后发现:矿车的体积、车轮比平时看到的汽车大。由此,导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创作一幅套色版画“矿车”。
第一步,小组合作画矿车铅笔稿。学生每人创作一幅矿车铅笔稿后,组内比较交流,选取画得好的局部,取长补短,共同修正图稿,最后定稿。如,有的学生把车身画得十分形象,有的学生把车轮画得比较逼真。小组讨论决定,把画得好的部分再描一遍,拼凑成一辆完整好看的矿车。
第二步,教师介绍套色版画并示范套色版画制作过程。笔者指出套色版画制作过程比较复杂,制版前要分色,制版时要制成几块版,而印刷时每一版要对齐,多次套印,同时要求大家在制作时要做到耐心、细致、善始善终。套色版画制作过程如下:①将矿车分成一个底版、两个凸版,把铅笔稿转印在橡皮章上;②分工刻出底版,车身和车轮;③将刻好的橡皮章对版分色,油墨滚印第一版底色(黄色),为凹版;④油墨滚印第二版车身(绿色),为凸版;⑤油墨滚印第三版车轮(黑色),为凸版。每一步,笔者都亲自示范。
第三步,学生尝试制作。套色版画步骤复杂,一两节课无法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笔者让学生自愿组成三人小组,每组发三块胶板,根据动手能力差异,合作刻凹版和凸版的套印版画。
笔者给每组学生分发三块橡皮章和学习任务单2,让其组内交流,自主分工,合作完成一幅版画矿车作品,分别记录下画稿、制版、印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制版环节,学生小组讨论后,先根据各自特长挑选三名学生制版:一名学生负责制作凹版车背景底版。其他两名学生,一人负责制作车身凸版,另一人负责制作车轮凸版;再将刻好的图案用铅笔拓印出矿车图像。小组成员共同指出不足,进行修正。笔者巡回辅导,指导学生合理分工,强调用刀安全。
套色拓印环节,笔者出示老式矿车车身上布满斑驳的肌理效果。学生先小组讨论刻好的凸版和凹版的分色方案,再选出需要的油墨颜色,分步利用滚筒有序上色,合作完成印版。笔者巡回辅导,提醒学生用墨需干净。
作品展示环节,小组合作完成作品后,笔者以矿山公园宣传画的形式展出,让学生投票选出最好的作品,并请票数最多的小组代表说一说组内合作的过程。其他组成员在对比观察中找到各自作品中有待改进的地方,经过讨论后,进一步修正各自的作品,让矿车形象更立体、画面造型更逼真、颜色搭配更和谐、画面呈现更整洁。笔者引导学生看图找问题,并在小组讨论后解决问题,让学生知道套色版画制作过程中需认真、仔细、团结。笔者还展示了另外一组有待改进的作品,让学生思考这组作品出现瑕疵的原因及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学生发现主要的原因有两点。一是铅笔稿画完后没有和组内同学的进行比对,导致车身和车轮的位置出现了偏移,整体造型不够合理;二是印版的时候纸张没有固定好,出现了多余的印痕。教师据此给出相应的建议:一是制版过程中要多沟通交流,认真比对,确保矿车造型合理;二是印版过程中需小心谨慎,确保每一步都规范操作,如可用夹子将纸张固定后再拓印。
三、课后拓展延伸,埋下创新火种
为让学生加深对矿冶文化的理解,课后拓展延伸环节,笔者做了如下引导:“黄石以‘青铜之都‘铁矿摇篮‘水泥故乡著称。如今的黄石空气在变好,湖水在变清,城市在变美,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先辈给我们留下的矿冶精神——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群体协作。湖北有这样一群画家,他们深爱着家乡,深爱着这片土地,创作了大量的矿冶版画作品,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的作品吧。”学生欣赏湖北版画家宋恩厚1973年的套色木刻作品《钢铁粮仓》和张道宏2018年的套色木刻作品《穹顶之下,山水盛宴》。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创意元素和矿冶精神。
(作者单位:黄石市黄石港区中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