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2021-04-06 03:22王容荣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分享整本书阅读

王容荣

摘 要:高中语文部编教材必修一上册的第五单元是教学中的重点,更是难点。该单元的学习任务是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有四个:一、抓住核心概念,理解作者观点;二、分析整体框架,把握知识体系;三、关注问题,学以致用;四,拓展阅读,知人论世。因为是科学著作,阅读难度大,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浓,再加上课时安排有限,教师在教学安排上非常头疼。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学会放手,充分发挥“让学因思”教学理念的积极作用,在阅读方法上做好指导,在阅读成果上做好检查和督促,因此,除了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全书概念和逻辑思路外,更要重视阅读成果的分享与交流,指导学生写好分享交流的材料,巩固自己阅读的成效。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分享;实践;

学生的阅读成果,可以读后笔记或者读后感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些读后感类的作文,可以写读书时的心得体会,也可以针对原文的某些论点进行发挥或提出批评、商榷的意见。写这类作文,一般是以自己的语言为主,也可适当地引用原文。教师以鼓励为主,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充分肯定学生的阅读体悟,进行适当引导和点拨。

读后感作文,是指看了某篇文章或某部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这类文章看似简单随意,实则大有乾坤,很多学生不重视读后之“感”,信马由缰,写作的文章犹如流水账,毫无重点,也毫无新意,常常表现出以下问题:

1.大篇幅照抄原文。读后感,顾名思义,主要是写读完之后的“感”,引述材料是为写“感”服务的,这一点类似于议论文,记叙是为议论服务,切不可以叙代议。但有些同学偏偏本末倒置,大量抄录或复述原文,结果读书笔记就成了好句摘抄。

2.空穴来风,无由而 “感”。凡事都有因果“感”不可凭空产生。“读”是“感”的基础,“感”由“读”而生发。只写感想而不交代其来由,不知“感”从何来,使“感”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让人感到莫名其妙,一头雾水。因此,“感”宜与原文自然融合。

3.信马由缰,杂乱无章。文章没有中心,是作文之大忌,也不符合写读后感“抓要领”“突出重点”的要求。因此,一定要确定好中心,切不可想到什么写什么,漫无边际。

4.感受肤浅,认识单一。不少同学的读后感,看不到读后的动情点和深刻的启示点,内容浮浅杂乱。读后感要写出自己在感情上最受触动,在认识上最受启发的内容,这样的分享才有意义。因此,写作时要联系和对照现实,写与个人真情实感相结合的内容。

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读”,指读了何人、何文,文中有何事、何观点;“感”,是指读后有何感受。“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读”是引子,“感”是重点。要想写出有价值的读后感,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精心挑选,慎重选材。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感触肯定很多,一股脑地写上去,必定平淡无味,不够深透。动笔前要认真考虑、剖析,加以提炼,挑选自己感触最深的去写。可以遵循原作的中心思想去写,也可以抓住文中感触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件事物、一句精彩的语句来写,扣住一点,深入发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观照生活,联系实际

你的感触能不能引起别人的共鸣,关键是看有没有实际意义。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现实;可以总结历史教训,也可以评论当下局势;可以回忆幼年时日,也可以写班级或家庭情况,但最主要的是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三、“读”“感”相融,叙评结合

读后感属于议论文范畴,是带有议论性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案例来说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而,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说,又要说理。叙说是评论的基础,评论是叙说的深化。

四、条分缕析,结构明朗

读后感既然属于议论文范畴,就得讲究逻辑思路,必须层层深入,逐步深入,做到引人入胜。因此可以采用以下四个步骤来组织文章。

1.引——围绕感点,简单引述。“感点”即自己感触最深的内容。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引述原文,或引述或摘抄有关重要詞句,或概述。

2.议——剖析材料,提炼观点。提出自己的观点,既可就原文观点剖析议论,也可对原文相关内容进行挖掘,透过表象看实质。最好采用开宗明义的办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联——联系实际,适当拓展。摆现实,讲道理,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下手,由此及彼,联系现实生活中相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历史上相似或相反的例子,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使之更有说服力。

4.结——总结全文,升华感受。在总结全文的部分,要对前文所提观点进行进一步强化。可以对前文提出的疑问进行回答,也可以对原文写作意义进行评价,提出期望。不论如何结尾,都要与前文观点相联系,进行恰当的回扣。

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但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没有“读”就无处“感”。而,“感”则是对“读”的强化,以“感”促“读”。因此,整本书阅读时,在批读示范指导后,及时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督促他们提高阅读效率,时机成熟后就进入交流分享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读感受,分享成果,同时学生还可以相互质疑和解疑。组织这样的活动,能够检验阅读效果,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分享别人的成果弥补自己的缺漏。用小文章撬动大道理,化整为零,慢慢“蚕食”,不失为整本书阅读的有效策略之一。

(江苏省大丰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分享整本书阅读
《论语》整本书阅读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孩子,我们慢慢来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