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人的故事

2021-04-06 03:30梁家祥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女娲嫦娥神话

梁家祥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很荣幸今天能够在报告会上发言。下面我来谈谈我心中的古代神话。(开篇直接点出演讲对象和演讲话题。)

自古以来,人类的发展都具有共通性。纵使有难以跨越的地理障碍,世界各地的古文明依然不约而同地创造出了各具特色的神话。有人认为神话的创造源于人类对原始神灵力量与未知的崇拜与恐惧,也有人认为神话仅仅是供人们娱乐的故事。但我认为,归根结底,神话实为“人话”,是属于人类自己的故事。(与众不同的看法:神话实为“人话”。)

虽然神话的主人公往往是虚构的神灵而非现实的人类,但不同于现在某些文学作品为写而写杜撰的莫名其妙的情节,中国古代神话是基于现实逻辑的。女娲不能挥手补天,而是费力去寻找七彩石;愚公不能感动一个抽象的“天”,让大山乖乖地自动让开,而是感动了一个神,获得了移山的帮助;大禹治水靠的也不是无中生有的神力,而是化堵为疏的智慧。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神话有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现实经历的深深烙印。(指出中国古代神话的现实逻辑,并举出女娲、愚公、大禹等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从屡见不鲜中挖掘出新意。)

但仅此并不足以说明神话就是属于人的故事,因为有太多的文学作品都具有现实逻辑,所以我继续提出第二点:中国古代神话是基于人性的。(从“现实逻辑”到“基于人性”,递进了一个层次。)

当看到嫦娥独吞两颗仙丹奔月时,年幼的我心都碎了,我没想到漂亮善良的她最终也会选择自私与背叛。精卫将石子儿一颗颗地衔到海中,为的只是那心中化解不开的恨意。再说愚公移山:高居天上的、掌控天地的、强大的神也不免被这个“愚蠢”的凡人打动从而提供帮助。这让我不禁猜测:或许这些神只是经过一系列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以及基因重组的超强之人?(“心碎”“恨意”,在理性的论述中加入人情,增添了文章的情趣。)

中國古代神话既具理性,又具人性。但要说它们是人的故事,还要再谈其创作之源。(再进一层,思考中国古代神话的创作之源。)

中国的古人,为什么会写神话?是因为对神灵的崇拜吗?我不认为故事中的嫦娥受到了任何赞誉。只是为了娱乐吗?或许它是表面原因,但绝非根源。写故事是为了娱乐,但为什么以神话的形式呈现出来呢?我认为:中国古代神话,是融人心之所想于故事之中。愚公移山的成功,表达的是对坚持不懈必有回报的希冀;夸父追日表达的是人们对英雄与奉献的赞美;嫦娥奔月中的嫦娥最终永生孤寂,表达的是人们对自私的品性的厌恶。神话不是为神写的赞歌,而是给人披上神的外衣,构建一个奇幻的世界以表达人类自身的诉求与想法。中国古人借助神的世界的宽度、广度,尽情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宣泄自己的喜爱与厌恶。所以,神话实为人们的心之所向、心之所想。(此段不惜笔墨,深入剖析中国古代神话的创作之源,即“神”话实为“人”心。)

借用孔老夫子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中国古代神话,绝不仅仅是神的故事,更是人类自身的故事。(严肃论证之余,轻松抖出孔子名言,很自然,很妥帖。)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注:经查阅,嫦娥奔月的故事有数个版本,笔者因限于见闻未能全面了解。但个人认为神话各版本之出入不影响观点之推演,故不再修改。

教师点评

教师总评:58分。

本文开头就亮明观点———神话实为“人话”,是属于人类自己的故事;又先后提出“中国古代神话是基于现实逻辑的”“中国古代神话是基于人性的”两个论点,再追溯中国古代神话的创作之源,即“借助神的世界的宽度、广度,尽情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宣泄自己的喜爱与厌恶”,“实为人们的心之所向、心之所想”;最后再回扣中心论点“中国古代神话,绝不仅仅是神的故事,更是人类自身的故事”。

全文观点鲜明,层次清晰,逻辑严谨,一气呵成,可见作者写作基本功扎实,基础等级赋值38分。更为难得的是,所举例子细节翔实、分析到位。比如“女娲不能挥手补天,而是费力去寻找七彩石……”一段,可见作者阅读之深入、理解之透彻,发展等级赋值20分。(王兆芳)

猜你喜欢
女娲嫦娥神话
12345,“嫦娥”奔月那些事儿
了不起的“嫦娥”家族
女娲
女娲造人
女娲补天
“神话”再现
答案
郑小和神话历险记(9)
郑小和神话历险记(7)
“嫦娥”为何撞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