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博
不论是古代“天圆地方”的天地观,还是秦国圆形方孔半两钱,无不蕴含着“外圆内方”的处世智慧。不论是“以为轮,其曲中规”的治学之术也好,还是“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的解牛之法也罢,都将“外圆内方”的智慧深嵌其中。
庖丁解牛而刀不碰骨,毋庸置疑是因为他技艺娴熟,但更多的是“批大郤,导大窾”,有意不使刀与骨针鋒相对,这是“圆”的智慧。刀不失锋利,“动刀甚微,謋然已解”,不忘自己的目的,这是“方”的境界。
“圆”意味着收起锋芒,低调做人。没有谁愿意养个一身锐刺的刺猬把玩。猫咪之所以成为人们喜爱的宠物,在于它们学会了把锐利的爪子藏进肉里,低调地与人类相处。韩信放下面子,收起锐刺,忍受一时的胯下之辱,换来为刘邦夺得天下的结果,名垂青史。审时度势,因时而变,放下尖刺,避开矛盾,“圆”的内涵便是如此。
“方”意味着不失自我,不忘初心。如果说“圆”是为人处世以温柔取代暴戾,那么,“方”就是在“圆”的基础上对待自己的标准不以外界为转移。“解牛”的过程不可能都是势如破竹的,肯定会碰到一些筋骨交错的地方,“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尽力精诚,不忘“解牛”之初心,不为则已,为则惊人。宋荣子“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顺从自己的内心,不因外界的是非曲直而改变。孟子眼中的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荣华富贵、威逼利诱都不能使他们动摇心中的“浩然之气”,他们以“虽千万人,吾往矣”般的精神坚守着内心的操守。“方”的境界等同于恪守本心、百折不挠。
学会方圆结合就是要求我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何保护好自己又不失本色,既顺应自然又不违内心。就像柳宗元的《说车赠杨诲之》中说的“若知是之所以任重而行于世乎?材良而器攻,圆其外而方其中然也”“中不方,则不能以载;外不圆,则窒拒而滞”。所以说,“外圆内方”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是经受痛苦后的修炼。正如:杜甫的方圆形成于乱世中的颠沛流离、妻离子散,苏东坡的方圆成长于“乌台诗案”后的厚德、坚忍与成熟,巴金的方圆形成于“文革”时期的胆战心惊、忍辱含垢。
方圆使他们在经历生死之后脱胎换骨,浴火重生。就像庖丁将刀插入骨节间解牛一样,“圆”是为了更好的“方”,无“方”不成“圆”,方圆对立统一。故我以为,“外圆内方”不仅是文惠君所悟的养生之道,也应成为我们为人处世的不二法门。
教师点评
作者开篇以两组整句引出论点,展示出自己丰厚的积淀和驾驭语言的能力。论证中,作者巧用刺猬和猫咪做对比,形象生动,喻证明显且恰当。本文观点明确,思路清晰,结构完整严谨,名句迭出,且运用自如贴切,是一篇佳作。(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