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疾控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2021-04-04 05:19周沼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19期
关键词:病原管理体系实验室

周沼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质量管理科,山东济南 250200

实验室生物安全是为了避免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中具有危害或是潜在危害的因子对人、环境和社会造成的生物危害或是威胁,而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以达到对人、环境和社会安全防护的目的[1]。我国越来越重视生物安全管理,在2004年,卫生部、科技部已经在全国范围中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进行专项检查。近几年,部分省级、市级下属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辖区中的各处基层实验室生物安全进行更详尽、全面的调查,并发现部分问题。为解决生物安全实验室面临的问题和难点,相继发布多项条例、法规、标准和法律等,以推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快速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新阶段,疾控机构建立有效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1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目的是控制和消除实验室生物安全每个环节或因素的影响,避免发生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一旦事故发生,也能按照应急预案及时处理,将事故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降至最低。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发生过多起生物安全实验室感染和泄漏事故,尽管有多方面的原因,但生物安全管理存在漏洞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战胜“非典”之后,我国于2004年颁布《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标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2]。2020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已将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提升到国家安全的层面来管理,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已经引起高度重视,因此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已是疾控机构的当务之急。

2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依据

“非典”以后,为推进疾控机构科学化管理,加强和提高省、地、县三级疾控机构的能力与水平和实验室建设,卫生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卫办疾控发[2004]108号),从实验室的功能与建设规模、布局要求、建筑设施的基本要求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3]。同年,建设部与国家质检总局共同发布了《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 50346-2004),在建筑结构和装修、空调通风和净化、消防、施工要求等方面,为疾控机构建设生物安全实验室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2016年,山东省发布《关于加强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的意见》,又从确定实验室规模、完善实验室功能、规范实验室检测、加强实验室安全、提高检测水平、保障实验室建设等6个方面作出了具体要求。

3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立

3.1 成立管理委员会

3.1.1 目标任务 为认真贯彻执行《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标准、法规要求,健全完善中心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保证工作人员、工作环境、工作材料等的安全。

3.1.2 职责权限 ①组织制定、修订和发布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制定应急预案,进行实验室风险评估;②组织监督检查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执行;③组织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实验环境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与维护;④组织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培训与考核,确定实验室控制区进入资格;⑤组织对生物安全实验室备案材料、生物安全实验室开展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活动进行审查;⑥组织处理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事件,将危害和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⑦组织建立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档案。

3.2 制定管理体系文件

3.2.1 制定目的 为有效消除和控制一切影响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活动的因素,避免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病原微生物检测活动的安全进行和检测结果的公正、科学、准确,有效,以及工作人员安全、工作样本安全和工作环境的安全。

3.2.2 制定依据①《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②《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 233-2002);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④其他与生物安全相关的标准、法规。

3.2.3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组成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由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表格等4部分组成。

①根据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管理手册,规定了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管理方针、管理目标,及管理体系的要素、组织结构、职责权限等要求,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②程序文件规定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活动和检测活动的操作方法、安全措施和标准要求,是管理手册的支持性文件。

③作业指导书描述工作人员在检测病原微生物的操作步骤和应遵守的事项,是标准检测方法、仪器操作等的补充。

④记录表格用于记录检测病原微生物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记录实施质量控制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应真实、充分、可追溯。

4 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与实验室安全的关系

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与实验室(生物)安全,这三者同等重要,是三位一体,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关系,三者缺一不可[4]。实验室(生物)安全是目的,实验室建设是基础,实验室管理是保证。为了避免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只有按照生物安全相关要求进行实验室建设,并制定有效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才能够实现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目的。

5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几个重点方面

5.1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备案管理

在完成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后,根据各个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布局、设备、设施、检测项目等具体情况,提交备案申请至卫生健康部门,由卫生健康部门委派人员进行现场审核,符合要求,发放生物安全实验室备案证书。

5.2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人员管理

①建立工作人员技术档案,着重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强化生物安全的防护意识和技能[5]。按照工作人员的不同岗位特点和实际工作需要,派遣工作人员到上级疾控机构学习先进的、实用的检测技术,如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艾滋病确证(蛋白印迹WB)技术等。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检测技术、仪器设备操作技能、生物安全理论知识和防护技能、实验室消毒灭菌技术、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等,获得相关上岗证书,并将培训情况存入个人技术档案,作为工作人员技术能力持续提高的重要依据。

②建立工作人员健康档案,杜绝传染性病原微生物在实验室内扩散,确保工作人员身体健康[6]。工作人员应进行岗前健康检查,以后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体检,体检结果和病史存入健康档案,并保留本底血样[7]。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检测在实验室内检测的相关病原微生物,必要时接种相关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制剂,并保存检测和免疫记录。

③加强个人防护,正确穿戴和脱卸个人防护装备,防止实验室内感染,保证工作人员身体健康[8]。工作人员在检测传染病病原微生物时,须严格按照相关的生物安全防护等级要求,切实做好实验人员的个体防护[9]。同时,工作人员必须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才能进入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检测活动。如工作人员身体出现开放性损伤、患发热性疾病、妊娠及其他导致抵抗力下降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疲劳时,不得进入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级以上实验室进行检测活动。

5.3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设备管理

5.3.1 个人防护装备 根据生物安全实验室检测活动的需要,配备合格有效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衣、呼吸防护装置、防护帽、防护鞋等,防止病原微生物以气溶胶等形式通过污染工作人员受损的皮肤及黏膜等造成感染和传播。

5.3.2 安全防护设备 根据生物安全实验室检测活动的需要,配置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设备,如各类生物安全柜、压力蒸汽灭菌器、紫外线消毒灯及适宜的消毒剂等,并定期监测这些设备的性能,使其持续保持良好的状态[10]。工作人员进行检测活动时,能够熟练使用各类安全防护设备和设施,在保证出具准确检测结果的同时,也要达到人员安全、样品安全、环境安全的目的。

5.3.3 检测仪器设备 根据生物安全实验室检测活动的需要,配备相应的检测仪器设备[11]。这些设备须定期经具有合格资质的计量服务机构进行检定或校准,并进行日常维护保养,保证其正常运行,不能影响样本的检测结果。

5.4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样本管理

5.4.1 样本采集 按照需要检测的病原微生物,对样本采集人员进行病原微生物特性、采样本采集技术、应急处置技术等知识的培训[12]。样本采集时,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样品采集方法,根据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级别穿戴相应级别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口罩、护目镜、防护服、乳胶手套、防水靴套等,完成相关人员、食物、环境等样品的采集[13]。样本采集完毕后,采样人员将样本按照相应的包装要求收集到转运箱中,锁定上盖后,并用75%乙醇等消毒转运箱外部,连同采样记录单送至实验室。

5.4.2 样本检测 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SOP)在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进行检测[14]。操作时,应动作轻柔,避免病原微生物气溶胶等形态的产生,避免使用玻璃、金属等尖锐的用具,以免刺伤皮肤造成感染。样本检测的全过程须保证样本原始编号的完整、清晰、可辨[15]。检测完毕,应对实验室内部、实验室设备与设施、可重复使用的用品用具等进行彻底清理和消毒或灭菌。

5.4.3 样本运输 如实验室检测结果出现阳性、可疑或其它不能确定的情况需送至上级实验室复核时,或采集特殊人群样本需送上级实验室检测时,则需要进行样本运输。样本运输时,应根据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级别进行包装[16]。如新型冠状病毒样本,须按照A类感染性物质包装(即三层包装:第一层主容器应防水、密封、防泄漏,如病毒保存管等;第二层辅助容器应防水、可耐受95kPa的压力、防渗漏,如塑料罐等;第三层外包装具有足够的强度保护内部包装,如转运箱等),并消毒外包装表面。必要时,可在转包装内放置足够的冰袋。由2名经过生物安全培训合格的专业人员,携带装有样本的转运箱、样本送检单及样本紧急情况处置用品如吸水纸、消毒液等,驾驶车辆进行样本运输。

需要时,应按生物安全管理要求申请办理样本准运证书。

5.4.4 样本保存 样本检测完毕后,需要保存时,工作人员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包装、标记、外包装消毒后,放入-80℃或其他温度的低温冰箱保存,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将该次保存样本的相关信息进行登记,并妥善保存。

5.5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菌种管理

5.5.1 菌种购置 根据病原微生物检测活动的实际需要,申请购置相应的菌种。这些菌种须由具备合格资质的菌种保藏机构提供,同时向卫生健康部门进行备案。

5.5.2 菌种保存 实验室设立菌种保存室,配备-80℃的低温冰柜、生物安全柜、转运箱等必备的生物安全设施和设备,由2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菌种管理,并实施双人双锁的管理方式。实验室应建立菌种使用台账,入库、领用和交回菌种时,均应进行详细记录,保证菌种安全。

5.6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风险控制

实验室针对生物安全实验室检测活动涉及的病原微生物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当新开展或变更病原微生物检测活动,或发生感染事件,或防控策略、政策、标准等发生改变时,实验室应对病原微生物检测活动重新进行风险评估。

5.7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应急预案

实验室应制定《生物安全实验室应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目的是针对实验室可能发生的生物安全事件时,能及时采取预定的措施,减少对人员的、场所的、环境的、设施的危害和损失。组织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应急预案》的培训宣贯和现场演练,目的是要求工作人员熟练掌握,能按照应急预案规定的方式消除污染和安全撤离。

5.8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废物处理

检测活动完毕后,收集工作人员的防护用品、用毕的试剂与耗材、样本培养物、不宜重复的用品用具、不需要再次保存的样本与菌种等作为医疗废物进行压力蒸汽灭菌处理。灭菌后的废物装入转运箱,运往医疗废物处理机构安全处理。

5.9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废水处理

疾控机构应配置废水处理系统,由废水收集单元、絮凝助凝沉淀单元、pH自动调节单元、固液分离单元、重金属捕捉单元、两级有机生物活性处理单元、复合式消毒处理单元、袋式过滤处理单元等技术工艺组成,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COD、BOD、SS、色度、病毒、细菌、有机溶剂和重金属离子等,经过处理的实验室废水经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检测指标应符合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5.10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安全保卫

疾控机构应在生物安全实验室安装门禁系统,布设多个高清摄像头和入侵报警装置,设立24 h有人值守的安全监控室,并配备橡胶警棍、催泪喷射器、钢叉、盾牌、消防器材等安保设备,防止非法侵入、盗、抢、火灾等事件的发生,保证实验室安全。

5.11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监督检查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监督检查应按照事先制定核查表,组织监督人员逐项核查,每年至少组织1次,对关键控制点、出现过问题的环节可适当增加检查次数。如发现不符合管理体系要求的环节,应按照相关的程序文件要求,立即查找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必要时应停止检测活动。

5.12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内部审核

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组织内审员以现场审核的方式,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验证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验证管理体系运行是否持续符合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17]。内部审核结果报告应提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作为输入管理评审的主要内容。

5.13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管理评审

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在综合各个实验室内部、外部各种信息的基础上,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等做出分析和评价,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制定整改日程,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整改,并组织人员验证整改效果,以不断地改进管理体系[18]。

6 结语

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已是国家安全层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从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开始,就要按照相关的要求建设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实验室,再建立行之有效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管理组织履职尽责,严格控制影响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每个环节和因素,并在检测活动实践中不断改进,才能充分发挥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有效地防止病原微生物传播,防范和应对生物安全风险,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保护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病原管理体系实验室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