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峰
博白县人民医院 (广西博白 537600)
随着医疗技术与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设备产业进入到高速发的时代,先进的医疗设备能够帮助医师了解患者的病情,并根据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可见,医疗设备在医疗事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就目前我国医疗机构中医疗设备的现状来说,存在由于使用操作不规范,导致很多医疗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不良事件,因此,医院各部门应高度重视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维护和管理[1]。本文针对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并提出合理的维护方案,供相关人员借鉴。
由于医院医疗设备的品种繁多,且各医疗设备间存在的共性较少,所以医疗设备的维修过程相对烦琐。医院医疗设备的维修方式包括预防性维修和故障后维修,目前以故障后维修为主要方式,但这种维修方式,往往是在医疗设备出现故障不能有效运转时才进行维修,维修时间长,过程复杂,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工作[2-3]。因此,开展预防性维修显得越来越有必要,但受到医院经济发展以及医疗设备使用情况的限制,有些医院仍然很难立即做到预防性维修,即使相关部门已经颁布关于预防性维修的文件,在落实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巨大的阻碍。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新型的医疗设备逐渐被应用在医院的临床治疗中,但是由于部分医院缺乏对构造工程师进行再教育的培养机制,也没有对内部维修管理人员进行人才培训,导致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维修知识,在设备出现问题时不能进行及时解决,这不仅影响了医院对于医疗设备的使用,也降低了医院的效益。即使有些医院对内部维修管理人员举办了培训班,短期培训的内容也只是向维修人员简单介绍医疗设备的基础操作和内部结构,对于设备的讲解仅仅停留在教学层面,而没有真正地提高工作人员的实践能力,导致在设备出现问题时维修人员很难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处理。因此,在各种新型医疗设备引进的过程中,由于医院缺乏高质量的人才,导致设备和人才之间存在脱节,使医院医疗设备的维修水平降低,影响了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
由于医院的医疗设备较为繁杂,维修原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针对每一个医疗设备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档案管理,通过建立维修管理体系,帮助管理人员了解医院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以及维修次数和维修方法,通过详细的记录和存档,为医院的医疗设备检查维护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当医院的医疗设备再次出现曾经发生过的故障时,也可以根据相关文件做出针对性的处理,缩短故障维修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但就目前某些医院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情况来说,由于医院缺乏对于医疗设备档案建立的重视,在设备购进后并没有对其建立完善的档案记录,影响了后续的医疗设备维修工作。
为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频率,医院应结合医疗设备厂家提供的相关资料以及医疗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制定系统、有序的维护方案和保养计划,对医疗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周期进行明确的规划[4]。在日常的维护过程中,对不同医疗设备安排专业的负责人,从而将医疗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落实到位。在一些假期和季节变化的特殊时期,医院更应重视对于医疗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通过开展相应的维护保养手段,保证医疗设备能够正常使用,并且医院的管理人员应定期组织相关的医疗设备维护人员对医疗设备进行例行检查,确保制定的维护和保养计划能够落实到位。
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对于医疗设备的维修仍处于故障后维修,这不仅降低了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而且影响了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为更好地服务患者,医院应将故障后维修转变为预防性维修,对于不同科室的医疗设备选出相应的管理人员,对医疗设备进行登记备案,并协助设备科对医疗设备进行妥善管理,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5-6]。
虽然先进的医疗设备能够提高医院对于患者病情的诊疗效果,但这也对医疗设备维修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科的工作人员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定期参加培训,提升对于故障的鉴别能力,才能够确保在医疗设备发生故障的第一时间做出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从而降低医疗事故对于诊疗工作的不利影响。
通过建立完善的维修档案管理体系,能够直接反映医疗设备的保养情况和故障维修情况,并且在医疗设备出现故障时也可以通过查询医疗设备档案的方式了解故障原因,从而提高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疗设备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越来越多“高、精、尖”医疗设备的应用提高了其管理和维修的难度。为更好地提高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水平,医院应制定系统、有序的维护保养计划,通过将预防性维修转为常态化,加强对于维修人员的培训,完善维修档案的管理体系,从而减少故障的发生频率,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更加充分地发挥医疗设备在医疗行业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