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月,韦国文
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 (广西河池 547000)
念珠状链杆菌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兼性厌氧菌,对营养要求较高,在含有血液(15%的羊血或兔血最理想)、血清、腹水或卵黄的强化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且生长需要5%~10%二氧化碳,最适生长温度为35~37 ℃,故巧克力平板较血平板上的菌落大[1]。该菌自然寄居在野生动物或啮齿类动物的鼻咽部和口咽部,通过鼠咬伤引起鼠咬热或污染水和食物引起哈弗里尔热,并常在感染者的血液、滑膜积液、脓肿吸出物中分离到,对实验小白鼠、灵长类等有极强的致病性[2]。其引起的鼠咬热潜伏期一般为1~5 d,典型的临床表现有骤然高热、肌痛、关节痛、呕吐及头痛,随后四肢出现斑丘疹[3]。近年来,由念珠状链杆菌引起的临床病例均有报道[1,4-7],但该菌对营养要求较高,生长缓慢,生化反应不明显,常规方法鉴定不出或鉴定错误,故易出现漏诊,或被当作污染菌,甚至误诊。
近年来,随着质谱分析法的快速发展,质谱技术愈加成熟,细菌鉴定时间缩短至2 h 以内,同时对疑难杂菌的鉴定有较高的属水平符合率[8-11],可为患者治疗提供及时、可靠的依据。本研究采用安图AUTOF MS1000质谱仪,结合传统的生化实验,对我院一起血液感染的细菌进行了鉴定,发现了由念珠状链杆菌引起的临床感染,现报道如下。
患者女,30岁,2020年4月10日因“畏寒,发热半天”入院,否认野生动物接触史及外伤史,曾于2019年7月10日在我院就诊,检测出α地中海贫血CS型点突变纯合子,CD55、CD59阴性,有输血史;查体体温40.2 ℃,贫血貌,全身巩膜黄染,关节疼痛,偶见皮疹;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9.8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60%,淋巴细胞百分比19.60%,红细胞计数1.26×1012/L,血红蛋白37 g/L,血细胞比容11.90%,C反应蛋白5.0 mg/L,降钙素原4.07 ng/ml;入院诊断发热原因待查及α地中海贫血,入院后立即抽取左、右上肢静脉血进行细菌培养,第3天左、右上肢血培养均报阳性,转种平板培养,直接涂片镜下均为革兰阴性杆菌,培养3 d后观察,左、右上肢的血平板、巧克力平板肉眼可见大小、形态较为一致的细小菌落,根据患者病情,予以输血及莫西沙星经验抗感染治疗,感染加重,持续高热,感染指标高,经考虑感染控制不住,结合药敏实验结果及经临床药学副主任药师会诊后,建议使用头孢曲松钠(注射剂),经治疗患者病情好转,持续用药1周后,再次抽取左、右上肢血进行细菌培养,培养7 d后结果为阴性,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予以带药出院。
安图AUTOF MS1000质谱仪购自深圳安图公司;VITEK2-compact 全自动生化鉴定药敏仪购自法国梅里埃公司;全自动血培养仪及配套需氧培养瓶购自珠海迪尔公司;哥伦比亚血平板、巧克力平板、麦康凯平板购自郑州安图公司;革兰染液购自杭州滨和试剂公司;生化管、药敏纸片购自杭州滨和试剂公司;质控菌株包括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均来自杭州滨和试剂公司。
参照《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中的细菌鉴定方法,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分别取患者左、右上肢静脉血于需氧培养瓶内,待血培养报阳性后转种血平板、巧克力平板、麦康凯平板。
1.4.1 安图质谱仪鉴定
取一次性接种环分别挑取左、右上肢培养出的菌落涂布在质谱检测孔内,室温干燥,各加入1 μl 裂解液(主要成分为甲酸),待干燥后再分别加入1 μl 基质液(主要成分为肉桂酸),干燥后上机测定。
1.4.2 生化反应鉴定
取针样接种环分别挑取左、右上肢培养出的菌落做氧化酶、触酶、脲酶、硝酸盐还原和吲哚试验及精氨酸、葡萄糖、麦芽糖等系列生化管反应;分别挑取左、右上肢培养出的菌落,配置成0.5麦氏菌悬液,取VITEK2-compact 细菌鉴定卡片,吸样上机孵育8 h 后观察结果;药敏选择纸片扩散法进行试验。
左、右上肢血培养报警阳性后,转种血平板、巧克力平板、麦康凯平板,1 d 后观察,左、右上肢的所有平板均无肉眼可见菌落;2 d 后观察,左、右上肢的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肉眼可见针尖样大小菌落,形态不明显,麦康凯平板均不生长;3 d 后观察,左、右上肢的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可见圆形、平滑、奶酪样的灰色菌落,直径1~2 mm;4~5 d 后观察,陈旧培养基中菌落类似支原体油煎蛋样外观,中心紧密并深入琼脂(L 型菌落);5 d 后镜下为革兰阴性杆菌,形态多样,长短不一,呈球形、球杆形、杆形、梭形、长条形,长度1~5 μm,陈旧培养基染色后镜下可见100~150 μm 的丝状体。
经安图AUTOF MS1000质谱仪鉴定,左上肢细菌鉴定为念珠状链杆菌,最高得分为98.53分;右上肢细菌鉴定亦为念珠状链杆菌,最高得分为95.28分。
VITEK2-compact 全自动生化鉴定药敏仪对左、右上肢培养出的细菌均鉴定不出。该菌生化反应不活泼,其中氧化酶、触酶、脲酶、硝酸盐还原和吲哚试验均为阴性,可水解精氨酸,微弱发酵葡萄糖、麦芽糖。
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 l i n i c a l a n 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2019药敏标准,以ATCC25922大肠埃希菌为质控菌株,手工分析药敏,结果为氨苄西林6 mm,头孢唑林6 mm,头孢呋辛6 mm,头孢他啶28 mm,头孢曲松28 mm,头孢哌酮/舒巴坦27 mm,左氧氟沙星26 mm,环丙沙星30 mm,复方新诺明24 mm,庆大霉素18 mm,阿米卡星21 mm,亚胺培南30 mm,美罗培南32 mm。根据CLSI 2019药敏标准,该菌无药敏判断标准,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结果并结合患者情况进行用药。
念珠状链杆菌是链杆属中唯一的一种,是Sehotmuller于1914年从鼠咬热患者分离而得,其存在于健康鼠口腔和咽部,为美国鼠咬热的最主要病因。临床已发现,感染的暴发与饮入未消毒的和被污染的牛奶有关,当疾病是以此种方式传播时被称为哈弗里尔热。然而,感染常是由受染的野生大鼠或小鼠咬伤后发病,偶尔感染亦可由鼬鼠和其他啮齿类动物传播,但本研究中的病例并无直接鼠类或其他野生动物接触史,发病迅速突然,有持续性不规则高热、关节炎和皮疹。有研究表明,单独存在的念珠状链杆菌中央可膨胀,而长丝状菌体呈现一系列的膨胀相连,出现念珠状的长链,最后分裂成球杆形,也会自发变成L型,将变异株接种于小鼠体内,可恢复其固有形态[12]。随着抗生素的普遍应用,往往临床病例分离到的是形态各异、染色多变的L型菌株[13],由于该菌体外培养营养要求较高,生长缓慢,若临床分离中未选择适合的培养基,且培养时间较短,则会造成一定的漏检。
血流感染是临床上重症感染性疾病之一,致死率高,快速诊断是控制感染、降低病死率的关键[14-15]。传统的微生物鉴定方法主要包括培养和生化实验等,耗时长、鉴定范围窄,影响病原微生物鉴定的速度和准确性。念珠状链杆菌作为疑难、少见菌,生化反应不明显,VITEK2-compact 并不提供相应的鉴定卡,普通的GP、GN 卡并不能鉴定出该菌,势必给该病原菌的确诊造成拖延或误诊,从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20世纪80年代,质谱被发现可以对核糖体蛋白等大质量生物分子进行分析,鉴于此,质谱仪逐渐被用于细菌检测中。安图AUTOF MS1000质谱仪根据不同细菌所特有的蛋白,应用激光使细胞表面蛋白质形成不同的模式峰,与人类病原菌数据库中的蛋白质指纹图谱进行比较,从而对该微生物的类别进行鉴定,是与传统鉴定方法完全不同的新型鉴定手段。因其高灵敏度和准确度,可为微生物体内含量较高的蛋白质提供细菌属、种、株水平的检测,相较于传统方法更加快速,且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随着质谱技术的不断发展,鉴定的数据库不断扩充、完善,一些操作简易的商业化质谱仪已经走进临床检验,质谱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有可能成为现代微生物实验室细菌鉴定的常规方法,这对提高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能力和水平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