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耿 丹
《3 ~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文简称《指南》)中表明:“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一直以来,我园十分重视生活环节在幼儿学习与发展中的作用,我们坚持以幼儿为本,立足《指南》,围绕生活教育价值创设班级生活环境。
为了更好地发挥生活环节在幼儿学习与发展中的作用,我园教师树立了“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秉持“陪伴生命,共同成长”的办园理念,关注幼儿入园、离园、餐点、饮水等一日生活环节,聚焦实际问题,发现生活环节中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契机,为幼儿提供显性和隐性的支持。
搬入新园后,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大班幼儿从“小组讨论”到“制定计划”,从“讨论内容”到“多次制作”,在与材料、同伴、教师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制作了属于他们自己的一套“晴雨晨锻指示牌”(由班级标志制作而成,用于指向各班晨锻活动地点),并将其投放在大厅的一体机上,由各班值日生或教师每天根据班级选择的晨锻地点进行更新,以提示幼儿和家长根据天气情况进行不同的准备。
教师习惯用固定的方式开展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在新学期,面对新的幼儿、新的教师,“晨锻指示牌是否需要优化或者更新”成为研训活动中的一个问题。
1.分析问题,梳理总结
教师们习惯了“按部就班”和“循规蹈矩”,因为户外场地和环境没有改变,于是提出了重新设计“班级标志”这一方法。新的班级标志重新设计并投入使用后,教师们发现“找不到晨锻地点”的问题仍然存在,问题并没有随着“晨锻指示牌”的更新而解决。
在幼儿园保教处的牵头下,结合教师的研修活动,以年级组为单位,针对“晨锻指示牌”存在的问题,教师们根据近期的观察、与幼儿的对话和自己的思考,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2. “晨锻指示牌”问题大调查
(1)小班组
幼儿对幼儿园不熟悉,都是由家长牵着、抱着进幼儿园。
教师开学到现在都是以稳定幼儿情绪为主,并没有和幼儿具体说过“晨锻指示牌”。
家长不关注大厅一体机上的内容,晨检后直接带着幼儿进班(班级有一位老师安抚幼儿情绪)。
为方便幼儿和家长,晨锻地点大多选在班级门口或附近。
(2)中班组
幼儿看不懂“晨锻指示牌”上的内容;先进班找老师,再到操场找老师;最后,在门口问晨检老师。
教师没有组织幼儿进行“晨锻指示牌”的讨论;离园时讨论了第二天的晨锻内容,但当日早上就忘记了。
家长要么直接带幼儿去操场,要么带幼儿先进班,看到门口的指示牌再去找老师,并且看不懂幼儿园的平面图。
(3)大班组
有的幼儿先进班签到,再去找老师;有的幼儿找到同伴,一起去找老师;还有的幼儿好奇、好玩,围着幼儿园转一圈再去找老师。
有的新教师自己对“晨锻指示牌”上的内容还不熟悉;有的教师认为,幼儿已经大班了,不需要过分强调要看“指示牌”。
家长不送幼儿进园,让幼儿自己找老师。
3.自我反思,找准定位
教研活动结束后,各班教师通过“自我反思、根据问题制定方案、支持引导、解决问题、验证问题、再反思、梳理问题”的过程,推动着研究的深入发展。首先,组织幼儿利用“投票”的方式选择最适合幼儿进行晨锻地点的图片,再利用“统计”的方法选择适合晨锻的地点,然后寻求电教老师的帮忙,制作“晨锻指示牌”电子软件……每一次的优化,教师们都会依托“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用材料、环境、技术去支持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
1.链接《指南》,寻找目标
教师们每一次都会根据问题研讨内容,对照《指南》精神,寻找目标,充分认识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在一日生活中进行的,并且链接《指南》中各年龄段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要求,寻找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2.提供鹰架,支持自主
结合著名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幼儿提供合适的“鹰架”——帮助。在师幼共同设计和优化“晨锻指示牌”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开放式提问”“示范”“帮助幼儿观察和反思学习”“提供附加材料”等方法,为幼儿提供“鹰架”,使幼儿能够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实现高效的学习与发展。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们自己想。”幼儿根据已知的“天气预报”“穿衣指数”等生活经验,在和同伴的分享与交流中促使“晨锻指示牌”朝着特定的方向发展。针对幼儿提出的新问题,教师们大多选择站在身后,提供支持,鼓励幼儿通过实践和探索去制定方案,并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在验证的过程中继续优化并发现新的问题,使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呈现螺旋式上升。
制作“晨锻指示牌”最初仅仅是为了帮助幼儿能够快速找到班级晨锻的地点,方便幼儿尽快加入晨锻活动,而不至于浪费时间在寻找班级上。但是,幼儿们的“奇思妙想”常常会背离我们的目标,当他们提出“如何实现自由选择、更换晨锻地点?”“班级标志如何设计?”“在晨锻指示牌中是否加入天气?”等问题时,教师应该如何支持幼儿当下的想法呢?
幼幼合作。杜威在《经验与自然》一书中说:“儿童只有在与别人一起工作时,才能学得最好。”当幼儿与他人一起参与到计划、合作、发现、对比和协商等有意义的工作中,他们的社会技能才能发展。
师幼合作。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的交往互动中,实施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的习惯,训练自己的思维,并激起自己的情感。
家园合作。当幼儿园与家庭紧密联系,为了共同的目标而携手同行、相互配合时,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也将在家庭中得到延续。
师师合作。你的问题我可以解决,我的问题大家一起帮助解决,师师合作的力量在于一群有着扎实专业基础的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小组集体。针对同一问题,幼儿会有不同的观点,但是总有几个幼儿的观点是相似的,他们就会形成一个小组,朝着同样的目标去思考、探索和实践。
班级集体。小组又汇集成班级的小集体,这时,教师要确保集体里的每一个声音都能被听到,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规则和责任的制定中。
幼儿园集体。作为集体,幼儿园要确保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要兼顾到不同年龄段的幼儿。
同伴协商。幼儿通过语言、肢体、动作与同伴沟通、协商,消除阻力,加强凝聚力,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师幼协商。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如何真正从尊重幼儿、发展幼儿的立场出发,引导幼儿深度参与,是我们尤为关注的问题。通过师幼互动协商,教师与幼儿在不断“对话”的过程中,将活动引向深入。在此过程中,我们既不削弱教师的“主导权”,又注重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既尊重幼儿生活与学习的愿望,让其享有自主生活的权利,又支持其学会学习,努力建构让人“心动”的方案。
家园协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离不开家园合作和协商,教师们将《指南》中相关领域的核心经验与“晨锻指示牌”的制作相结合,让家长主动学习和了解幼儿,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协调解决幼儿在来园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
目前,我园的“晨锻指示牌”已经优化至2.0版本,期待我们的教师和幼儿未来能迸发出更多创意,迎来“晨锻指示牌3.0”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