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景
菏泽市中医医院,山东 菏泽 274000
脑卒中在临床医学上也被称之为脑血管意外,就目前病症表现也主要分为了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多发于中老年人,占据该疾病总量的70%以上。急性脑卒中作为近几年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其具有发生突然、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等特点[1]。由于其发病突然,大多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晕厥、呕吐、乏力摔倒、失语,和其他中老年病症表现有重合性,因此很多患者错过了最佳就诊时间。此外,很多患者对自身的生理结构认识不明,缺乏科学的意识,发病时候,患者基本上缺乏合理的应对策略。多数患者就医均为患者家属或者附近人员拨打急救电话报医。而由于该类疾病的变化相对复杂,且进展较快,如果不能保证干预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将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2]。与此同时,如何加强脑卒中患者急救工作变得尤为重要。急救护理是一种科学、综合化、迅速的护理措施,该护理措施一通过医护合作、护患合作、家属配合,全面提升了脑卒中患者抢救成功率。此外,急救护理作为院前抢救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更代表了医院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医护质量。本次研究抽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析急救护理在脑卒中患院前抢救的效果,现将相关病例详细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将其临床资料加以整理。按照盲选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40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23:17,年龄在52~78岁,平均年龄(72.18±5.23)岁,缺血性脑卒中26例、出血性脑卒中14例;
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24:16,年龄在51~79岁,平均年龄(72.19±5.34)岁,缺血性脑卒中27例、出血性脑卒中13例。
纳入标准:患者在入院后经过多项检查,确诊为急性脑卒中;患者无严重的器质性缺损;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自急诊科护理人员接收到呼救电话后,需要立刻根据总台调度来进行出车,到达现场后,对患者进行基本急救处理,然后转运入院,对患者进行检查与治疗,主要的护理措施包括:对患者的病情做简单的评估、进行基础的抢救措施如清除患者口腔异物、吸氧等。并将患者以最快速度,安全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取急救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护理人员接到电话呼救电话后,立刻出车,在出车的过程中,需要与报救人员取得联系,并且根据其介绍来指导其采取对应的干预措施。在达到现场后,对患者进行基本的急救处理,然后进行病情评估、呼吸道清理、辅助通气等干预。在患者状况得到基本稳定后,转运上车,并且送入医院。在送医的过程中,要与医院急诊科室取得联系,并且就患者的状况进行介绍,让其了解做好对应的准备。同时,在患者入院后,及时对其进行对症处理,以颅内压控制、胰岛素干预、镇静药物运用等为主。并且对患者的具体状况进行交接,尽可能为临床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
1.3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从报医到救护车达到时间、救护车到达进入急症室时间、抢救成功率等指标上进行比较。
观察组患者从报医到救护车达到时间为(16.29±5.42)min、救护车进入急诊室时间(32.31±12.34)min、抢救成功率95.00%(38/40),对照组患者从报医到救护车达到时间(16.18±5.18)min、救护车进入急诊室时间(33.19±12.18)min、抢救成功率80.00%(32/40)。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脑卒中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较快,是一种常见的急危重病症。从临床统计上来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进展相对较快,且由于其发生突然多数患者及其家属都无法对其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而从拨打急救电话到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必然会包含一段相对较长的等待时间,而从救护人员将患者转送到医院,也会经历较长的一段时间[3]。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对患者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将会对其救治结果产生限制。急救护理能够针对患者的病情,来对其进行病情缓解、送医安排、患者交接等多个方面的处理措施,从而保证患者救治的时效性[4]。在本次试验中,对照组采取的是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的是急救护理干预。从报医到救护车到达现场的时间、救护车到达现场转送入急诊室的时间以及抢救成功率来看,两组差异明显。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抢救中,采取急救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