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 颖 高 伟 李 木 戴 飞
医学影像检查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是提高医疗质量管理和改善医疗服务的重要环节。医院在采用影像信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实现影像数据的传输和共享之后,如何高效快速地服务患者成为一个首要问题。本文基于河北省某三甲综合医院(以下简称“该院”)信息集成平台,详细介绍了影像全自助式就诊模式的实现方式与工作流程。经过与传统模式的对比与分析,影像全自助式智能就诊模式简化了影像检查流程,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患者等待时间,在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也节省了人力资源成本[1]。
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该院影像检查人数激增,2020年影像检查总人次40余万人次。为方便患者挂号、缴费、打印检验报告等,已在门诊区域布署了40余台多功能自助机。在门诊医师为患者开立检查申请单后,患者可在门诊自助机缴费;在影像检查区域建立影像检查集中预约机制,患者缴费后由登记台为患者预约检查时间,并叮嘱注意事项;患者按照预约时间到登记台报到分诊,并领取胶片条码,等待叫号;患者检查完毕后,在自助胶片打印机扫码取胶片和报告。
虽然该院已利用信息化优化了影像检查流程,但在影像检查流程中仍然面临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门诊看诊医师为患者开立检查申请单后,患者需在门诊区域进行缴费后方可到影像检查区域登记台进行报到和分诊,进入排队队列,等待叫号。然而,部分患者并不熟悉就诊流程,常出现患者持检查申请单直接来到影像检查区域,被告知未缴费后返回门诊区域就诊。因两个区域距离较远,造成患者或家属多次跑腿,引起不满。
该院影像检查区域分为两个区,两个区域检查项目不同,并分别设有人工登记台,为患者进行检查预约、检查登记、分诊、打印自助取胶片条码。每个患者需在登记台排队两次,分别用于预约和报到分诊,每次在登记台办理业务的平均时长为30~120秒不等。患者走错检查区域排队情况时有发生,遇到异常情况,患者将多次往返排队,造成患者排队时间长,侯检区域秩序混乱,更甚者造成医患矛盾[2-3]。
该院每个登记台设有2名工作人员,自助取胶片区域设有1人,共计5名工作人员。按照该院平均日检查量600人次计算,每人在登记台排队两次,按照平均办理业务时长75秒/人计算,两个检查区域登记台每天服务时长为12.5小时,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针对目前该院影像检查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急需解决的是患者多次往返和长时间排队的突出矛盾。因此,经过多部门共同调研、分析和设计,形成了影像检查智能化全流程自助方案[4]。
3.2.1 诊间预约。该流程改变了以往医生仅负责诊查和开立医嘱的习惯,增加了医生的工作量。因此,该难点的核心是如何通过技术手段使医生的操作步骤达到极简。通过医生工作站的程序改造,实现在医生保存医嘱的同时自动弹出预约界面,预约完成后自动打印检查指引单。如果医生不为患者预约和打印指引单,医嘱将不能保存成功。
检查指引单会根据不同检查项目为患者提示注意事项,患者仅需持指引单在预约时间前半小时到检查等待区扫码报到,等待叫号检查即可。实行诊间预约后,为了防止患者长时间不缴费或放弃检查造成的检查资源浪费,在医生开立检查30分钟后未缴费,将自动释放号源[5-6]。
3.2.2 影像检查区域“一站式”自助机。该院自助机具有基本的挂号和缴费功能。通过改造自助设备,将门诊区域自助机变为检查区域专用的集缴费、扫码、报到为一体的自助设备。患者可直接从门诊诊室持指引单到达影像检查区域,在自助机进行缴费操作,并持指引单一键扫码完成报到分诊,自助机自动出具取胶片条码。患者完成自助报道后,即进入检查叫号队列,叫号屏即可显示患者姓名,患者可在指定检查室区域等待叫号。
3.2.3 胶片自助打印。患者进行影像检查之后,影像设备自动将图像传送至后处理工作站及PACS服务器,诊断医师根据PACS服务器中的影像结果做出诊断并出具带有电子签名报告;影像技师从后处理工作站中选取图像进行排版并发送至胶片打印机,自助打印系统可根据OCR技术从胶片中识别出患者信息并与诊断报告中的信息进行比对,如不能识别,需影像技师进行手动识别,最后通过医院整体的集成平台获取胶片与报告的完成状态,并发送短信提醒患者30天内自助扫码打印胶片[7]。
3.3.1 利用医院信息平台整合数据。该院HIS系统、自助系统、PACS系统、预约系统、叫号系统和自助胶片系统均为不同厂商,数据独立存在于各业务系统中。要达到各系统数据的互联互通,需要多家厂商改造,改造难度大,接口多而复杂。
按照《国家医疗健康信息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方案》要求,建立了医院信息平台,用于患者信息、病历、医嘱、检查、检验等数据的标准化和互联互通。利用信息平台,在标准数据的基础上按流程节点梳理及新增信息平台的数据及服务,充分利用医院信息平台资源和Web Service技术进行流程再造,将分布在各业务系统中的影像检查各流程节点产生的数据统一注册到医院信息平台,各业务系统均从医院信息平台取数据和判断状态,实现各系统流程节点紧密结合。将人工PACS分诊及涉及到的多个系统进行流程和数据整合,实现各系统流程节点紧密结合,建立严密的已开立、已缴费(门诊)、已审核(住院)、已报到等多个状态的判断机制,谨防漏费、漏检等现象的发生。在原有检查业务的数据集和服务的基础上,新增了10个服务,包括预约服务、分诊注册服务、分诊状态服务、缴费状态服务、医嘱状态审核服务、到诊服务、报告条码生成服务、报告注册服务、报告生成短信服务、报告打印状态服务,解决各业务系统的烟囱格局,消除数据孤岛,可灵活调整接口,无需多家厂商配合,降低了数据集成成本。
3.3.2 自助报到功能的实现。通过.NET工具,在原有缴费功能基础上,利用自助机的扫描头,实现扫描患者检查指引单的检查条码,并通过Web Service技术调用信息平台判断患者的是否缴费状态。如缴费,将患者检查项目信息推送给PACS系统,由PACS系统返回检查室安排情况和取检查报告条码号,并利用自助机为患者自动打印取报告二维码。在检查完毕后,诊断医师完成报告书写及审核,PACS自助将检查报告推送注册至医院信息平台,信息平台在接收报告的同时一方面触发短信服务,为患者发送提示取报告的短信,另一方面将出具报告状态发送给自助胶片打印系统,患者即可在自助机通过扫二维码打印报告及胶片[8]。
该院近年来持续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依托信息化技术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在影像检查区域投放自助机3台,为患者实现“一站式”自助服务,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节约医院人力成本、医疗用地、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院感防控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患者等待时间明显缩短。经测算,自助机缴费平均30秒/人次,在自助机报到平均5秒/人次。以日均600检查人次计算,每台自助机平均有效服务时长约为117分钟,约合1.9小时。以往流程下患者等待时间在2.5小时以上,实现全流程自助模式后,等待时间小于30分钟。影像检查区域秩序明显好转,医患矛盾有效减少。合理安排检查时间,有效时间内可容纳更多检查患者,节约了人力成本。实现全自助式就诊模式后,影像检查区域工作人员由原来的5人减少为2人,为医院节省了人力资源开支[9-10]。
影像检查智能化流程高度依赖信息技术,在获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在环境、设备等因素上也存在一定的限制。在遇到断电、断网、设备故障等情况时,自助机就会被迫中断,患者在影像检查区域无法完成自助缴费和报到等一系列的流程,为患者下一步就医检查造成影响。部分老年患者可能对新技术不熟悉,无法使用自助形式完成缴费和报到,造成就医检查的延误。
基于以上情况,影像检查区域配套服务人员和配套制度和方案的建立,尤为重要。
4.3.1 建立设备巡检机制。制订设备巡检制度,明确责任人及职责,确定巡检周期和处理方式,保障设备故障提前发现并及时处理。
4.3.2 强化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加强工作人员培训,建立服务标准,对不熟悉自助系统操作的患者,及时给予指导,并为工作人员配备电脑终端版缴费及报到系统,用于帮助特殊情况下无法自助完成缴费和报到的患者完成缴费、报到和分配检查室的操作。
4.3.3 建立应急预案。建立应急预案流程,在出现大面积断网、断电和设备故障在约定时间内无法修复时,多部门同步启动应急预案,切换为线下手工操作,待信息系统恢复后进行信息补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