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方舱医院对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的启示

2021-04-03 11:06吴晓枫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方舱医务医患

吴晓枫,张 帆,马 晓

(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人文社会科学系,黑龙江 大庆 163319,18045169932@163.com)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方舱医院的建立是国家抗疫行动刻不容缓的关键之举,方舱医院不仅缓解了医疗资源紧张,还解决为轻症患者的收治难题,为疫情的防控和救治赢得了时间和空间。在方舱医院,医患之间真正成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为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1 “医患命运共同体”相关概述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必须在“共同体”中生活,在众多的“共同体”中,医患命运共同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基础[1]。

医患命运共同体旨在强调医患双方,为了共同战胜病魔而形成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共同体关系。医患命运共同体的主体是人,包括以医务工作者为核心的医生、护士等主体,和以患者为核心的患者家属、朋友等主体。医患命运共同体的客体是医患共同面对的,与他们相对立的疾病。当医患携手对抗共同的敌人时,才能大大提升战胜疾病的可能性。医患命运共同体的影响因素包括利益、信任、尊重理解等方面。

综上,医患之间本是命运共同体,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多种复杂的因素,医患关系往往被异化,由此引发的尖锐的医患冲突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而在疫情这个特殊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方舱医院却呈现出了另外一番景象。在这里整体氛围是乐观积极、团结互助的,对医生来说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使命和担当。对于患者来说更多的是理解、信任和感动。医患关系融洽,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在方舱医院中,医患关系升华为了一种命运共同体的关系。

2 方舱医院和谐医患关系与构医患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契合性

2.1 方舱医院的公益性避免了医患利益冲突

改革开放以前,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教育宣传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集体主义、大公无私的精神深入人心[2-3]。但近年来,受一些思想的影响,一些医生为了获得高额利润,会出现“过度检查”的现象。医生原本致力于为患者服务,为患者减轻痛苦,但是在逐利性思想的驱使下,医患关系发生异化。方舱医院的救治是特殊时期的一种非常规式的存在,在这里所有的治疗费用均由国家来承担,医患之间没有利益冲突,他们共同的目标是早日战胜疫情。医生回归了救死扶伤的初心,展现出大公无私的集体主义精神,患者对医生更多的是理解和信任。医患之间共同营造了乐观积极的整体氛围、形成了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在方舱医院中医患之间真正成为一个利益相关的命运共同体。

2.2 方舱医院医患信息对等有利于促进医患互信

在医患关系中,由于信息不对等、缺乏及时有效沟通等原因,信任关系有时会受到挑战。医生的专业性是其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医生的专业性与患者的非专业性的差异客观存在,因此,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等是不可避免的。在这种情况下,医患双方如果在病情的诊断、治疗过程、恢复状况等方面信息不对等,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就容易引发信任危机,产生矛盾。在方舱医院中,医患之间互动沟通频繁,加之新闻媒体的透明度,所有的信息和数据都是公开真实的,提升了医患双方关于疫情信息的对等性,缓解了患者的紧张情绪,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大大减少。同时,患者感受到医生舍生忘死的精神和不遗余力的救治,深刻体会到医护工作者的辛苦与付出。医患之间相互信任,形成良性互动,医患互信共同体自然形成。

2.3 方舱医院医患互相理解有利于增进医患情感

患者在就医时不仅希望了解自身病情,还希望得到医务人员的理解和尊重。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医务人员表现出冷漠甚至厌烦的态度,医患之间仅限于对病情的简单交流,缺乏深入的沟通理解和情感互动。而在方舱医院中,医生与患者生活在同一个空间之中,同吃同住,互动更加频繁,加深了对彼此角色的理解[4]。医生在物资匮乏的情况下,每天冒着被感染的危险,承担着巨大的工作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患者强烈的求生欲和积极配合治疗让医生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医患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产生共情,不仅提升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还能使医务工作者更加坚定理想信念。由此可见,在方舱医院中,医患关系是和谐友善的,医患双方真正成为一个情感相系的命运共同体。

3 方舱医院对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的启示

虽然方舱医院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一种非常态的存在,但是对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启示。在现实生活中,方舱医院和谐的医患关系何以成为可能?需要在制度设计、信任建设、尊重理解等方面共同协调和推进。

3.1 制度设计是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之“根”

①提升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提升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是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的有效途径,需要持续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讲到:“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5]。这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供了方向和理论遵循。首先,政府应对公立医院进行调控,弥补其公益性减弱的问题。随着人民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政府要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力度,使财政补助成为公立医院的重要补偿渠道,减少医院在医疗费用方面的创收行为,提升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其次,将医疗费用与医生的考核与绩效工资相分离,完善医疗卫生监督管理制度,对医疗机构的药品与检查等医疗费用进行合理定价和监督,让医疗费用回归理性;最后,继续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医疗卫生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不仅对医患双方起到积极的约束和促进作用,还可以提升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增强人民群众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的获得感。

②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符合国情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6]。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方舱医院主要的任务是收治轻症患者,阻断疫情的传播,而雷神山、火神山等医院则是负责收治重症患者和在方舱医院进行治疗的病情加重患者。基层首诊是分级诊疗制度的关键一步,是解决居民看病难的重要方式。方舱医院在疫情期间承担了分级诊疗的基层首诊角色,这是方舱医院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此外,在方舱医院中还配备了必要的医疗设施和药品,医疗团队由从全国各地三甲医院抽调的医术精湛的医护人员组成,医护人员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文关怀,这是方舱医院取得成功的充分条件。从方舱医院的抗疫经验中可以看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的重要性。分级诊疗在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将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在医疗条件方面,基层医疗机构应具备良好的就医环境,按照标准配备必要的医疗设施、药品等。在人才方面,可制定一些激励性的政策,鼓励优秀的医生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保护基层医生的积极性。形成患者信任基层医生,医生愿意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的双赢状态,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近就医,实现分流,缓解因医疗资源过度集中而引发的医疗压力,解决医疗资源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3.2 信任建设是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之“基”

①医生通过及时有效地沟通重构医患信任关系。医生的专业性决定了医生相对于患者来说,在信息方面处于优势地位。这种优势有时会引发患者的猜疑和担忧,产生信任危机。要想化解信任危机,就要加强治疗过程中的沟通,尽量消除患者因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任危机。医生要将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治疗效果以及所面临的风险等相关信息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7]。保证信息数据公开透明,医患双方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共同讨论治疗方案,作出决策。

②教育患者形成合理的治疗预期化解医患信任危机。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对于医学更是如此。由于引发疾病的因素具有复杂性、多样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医学水平、医疗能力在一些方面至今仍然有限,医学界还有许多疑难杂症未被攻克。所以患者要了解医学发展的客观情况,并且与自己的身体状况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对治疗效果建立合理、客观的预期。不能因为没有达到理想的预期,就对医生失去信任。

3.3 尊重理解是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之“魂”

①形成全社会对医务工作者尊重理解的氛围。2020年8月18日,在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同志向全国广大医务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他指出并强调:“广大医务工作者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全社会都要关心爱护医务工作者,弘扬先进事迹,加强业务培训,支持开拓创新,帮助解决困难,推动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8]可以看出,党和国家从顶层设计引导全社会形成对医务工作者尊重理解的氛围。尊重理解医务工作者,在舆论宣传方面,要加强医疗卫生知识和医生典型事迹的宣传,深入挖掘抗击疫情过程中的感人故事,充分展示医务工作者抗击疫情的精神风貌和良好形象,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爱护医务工作者的良好氛围。同时,要预防和减少新闻媒体的负面炒作,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客观性;在人才培养方面,2020年9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讲到:医学教育摆在关系教育和卫生健康事业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立足基本国情,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新医科建设为抓手,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分类培养研究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9]。这不仅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保障人民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还体现了国家对医务工作者的重视,有利于增进全社会对医务工作者的尊重理解;在保障机制方面,适当提升医生的薪酬待遇,及时发放各类津贴补助,为医生提供各类培训学习机会,以提高业务能力。对在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医务工作者要及时进行表彰,并在晋升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坚决打击“医闹”行为,保障医务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从国家层面,在收入、地位、尊严等方面给予医务工作者一定保障,提升医务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地位,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理解医务工作者的氛围。

②提升医患双方道德修养以增进医患之间的尊重理解。医患关系是通力合作的关系,这是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的共识基础。医患双方合作的前提是要换位思考、互相理解、感同身受。这就要求医务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医生应以患者为中心,给予患者战胜病魔的耐心、鼓励和尊重。在冷静分析和应对病情的同时,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通过疏导和安慰,给予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对于患者而言,要提升自己的就医道德水平,尊重和理解医生,不能因为疾病的烦恼,在就医的时候表现出消极悲观、自暴自弃的态度,甚至对医生宣泄情绪。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遵守医嘱[10]。医患双方提升职业道德和就医道德,有利于增进医患之间的尊重和理解,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凸显人类命运休戚与共。方舱医院的成功经验不仅为缓解我国医患关系提供启示,还为全球抗疫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

猜你喜欢
方舱医务医患
方舱日记
情满方舱
情满方舱
誓 言
——医务工作者之歌
医务社工的上海故事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一种整体式垂直扩展方舱结构设计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