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盟
宁阳县环境保护监测站 山东 泰安 271400
我国环境保护事业与人类社会持续发展联系密切,国家支持力度不断增加,通过先进环境监测技术和手段的灵活引用,极大的增强了环境监测能力,相应的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提出了新层次的要求。加强流域水环境监测,以水流域为单元全方位监测水环境,收集相关数据信息,提升信息精准度,为后续的政府决策和管理提供可靠信息依据。鉴于此,建立流域水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是必然选择,便于后续的水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规范有序进行,及时发现和解决其中的污染问题,创设有助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综合分析研究背景下,有助于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推动我国水环境保护事业更高层次发展。
在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中,如何高质量监测流域水环境,应该遵循相应原则。其一,科学性。结合水环境污染规律,推行水环境全过程质量管理,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便于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基于水环境监测技术,高效收集和处理水环境污染相关信息,基于信息化管理系统来高效处理,便于第一时间发出预警信息,便于有效控制环境污染问题,其二,系统性。水环境监测需要选择合适的指标,收集相关数据信息来客观、全面的反映水环境质量,指导后续工作开展[1]。其三,实用性。遵循实用性原则,即选择实用性较强的监测技术,在收集水环境数据信息基础上来发挥应有的效应。同时,明确其标准规范,后期数据信息归纳和处理中效率也将大大提升。
结合目前我国的水污染环境现状来看,流域水污染问题较为严峻,主要是城市化和工业化产生的污染物直接排放到河流中,致使水域污染。加之水流动性,导致污染跨区域污染,不可避免的出现水环境保护纠纷。还有很多地区的水环境监测范围较小,并未考虑到上下游的总体情况,经常为下游水环境埋下污染隐患,也无法为下游水环境监测和保护提供可靠数据支持,造成水环境污染[2]。所以,通过构建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全方位落实流域水环境监测工作到实处,扩大监测范围,通过设置多个监测点收集信息,并通过数据信息平台共享和传输,便于第一时间发现和控制流域水环境污染情况,避免扩大化。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受到诸多因素影响,现行的环境监测管理体制不完善,由于规划不合理,极大的制约了环境监测事业的高水平发展。加之行政因素的干预和影响,监测机构设置不合理,由于监测资源的配置不合理,应用积极效应发挥不充分,阻碍后续的流域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高效有序进行[3]。
结合现行的环境监测管理制度相关来看,由于质量管理体系受重视程度不高,不完善的因素存在导致配套制度未能及时更新完善,具体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
其一,认证标准和认证制度不合理。从实际情况来看,环境监测站的设立,应该由专门部门审核确定,资质不合理下不允许设立环境监测站。但是,涉及行业不同,因此需要结合不同环境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以及认真制度,为环境实验室认证工作规范、标展发展奠定基础,提升工作有效性[4]。
其二,认证管理不规范。实验室资质认证管理工作所选择的指标不合理,重质量保证轻质量控制措施,因此在实验室认证工作中存在工作繁琐、强度大,专业性不足。实验室认证期间,实验室认证考核过于盲目,多是查阅相关文件和理论考试,实践考核方式不合理,一定程度上影响质量控制有效性[5]。
其三,实验室认证考核体系不合理。结合现行的实验室资质认定标准来看,涵盖要素较多,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人员疏忽的情况,缺少合理的评审点量化考核体系支持,影响到考核质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其四,信息共享程度不足。由于监管机制不统一,管理内容还有所不足,缺少合理的公众参与机制,加之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不足,导致信息传输和共享程度不充分,工作积极效应未能得到最大程度上发挥。改善此类问题,通过第三方管理模式引用来提升专业资质,形成自上而下的统一监管模式。
各地区的监测机构需要经由国家相关部门审核认证,契合实际情况构建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具体涵盖组织机构、环境条件、监测能力、设备、人员、监测方法、样品采集与运输、数据管理和数据评估等全过程。按照流域为基本单元进行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打破行政地区壁垒,统一化管理下组织和协调各项工作,充分发挥部门应有职责[6]。具体职责包括:监测点位确定、监测方法和监测项目确定;编制质量保证方案,指导组织管理活动开展,在评估质量基础上及时处理质量事故;统计和分析流域监测数据信息,及时在平台上发布信息。
流域水环境质量监督工作执行是否规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测点的设置是否合理,监测信息真实度、完整度,经过有专门部门审核认证后,动态调整,流域上下游协商认可。对于质量事故的预防和追责,依托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记录下工作全过程信息,定期检查分析,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监督和指导,对于质量事故深层次剖析,第一时间组织人员整改。需要注意的是,监测数据信息要真实、完整,均为实际监测得到,禁止人为杜撰或修改。环境监测机构明确自身职责所在,定期抽查工作成果,评估质量管理活动,在整合数据信息基础上编制质量分析报告;监督和整改质量事故问题,对于重大事故严格追究伪造数据行为,依法处理[7]。
为了有效改善我国水域环境污染问题,应积极推陈出新引进先进技术手段,进一步加强样品分析质量管理工作,结合实验室的技术条件和工作方法来完善对应的管理制度。具体制度包括设备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报告管理制度和环境管理制度等内容,确保每项工作均可以得到相对应的制度支持和参考。对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制度,应重点健全和完善。
其一,人员管理制度。人员是各项工作开展的首要前提,同时也关乎着工作质量,这就需要提升实验室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熟练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开展工作,便于实现质量目标,为管理质量提供支持。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定期组织专业培训考核,丰富专业知识储备,优化配置人员,严格履行岗位职责为实验室工作质量提供支持。
其二,环境管理制度。实验室检测结果是否精准、真实,受到实验室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因此要注重环境的创设和改造,可以安全、卫生的落实监测活动,最大程度上规避实验室环境因素对最终结果产生不良影响,提升监测结果准确性。
其三,设备管理制度。监测仪器设备是工作开展的有效工具,仪器设备是否校准合理,能否正常运行,则关乎到监测工作高效落实,因此需要完善配套制度,促使仪器设备可以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使用性能,将设备因素影响降到最低,为监测结果质量提供保障[8]。
其四,样品管理制度。样品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对于样品的保管和处理十分重要,如果样品质量受到影响,自然会影响到后续相关工作顺利展开。所以需要做好样品采集、表示、保存和运输各环节监管把控,避免样品流转期间受到污染和损坏,提升样品的代表性。
总而言之,为了有效监测流域水环境质量情况,应积极完善配套制度体系,选择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和监测方法,遵循流程规范化践行到实处,便于提升监测水平,获取精准可靠的监测结果,为后续工作高效落实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