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村落文化与植物文化的研究与运用
——以柏里水乡国际旅游度假区为例

2021-04-03 03:40姜晓洁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1年34期
关键词:西柏坡水乡村落

姜晓洁

康旅控股集团 康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1 柏里水乡文化脉络

柏里水乡旅游度假区位于平山县西柏坡镇柏里村,区域紧邻红色圣地西柏坡,具有良好自然生态基底以及丰富的历史人文精神内涵。景区建设围绕“水的世界,梦的故乡,鲜花盛开的村庄”核心主题,打造一个以北方地区传统村落风貌为特色的太行山滨水生态度假小镇。小镇由上柏里古槐村镇,中柏里水上民宿,东板块田间野趣,南岛自然风光,拇指岛金滩密林五大区域组成,串联了以当地自然与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脉络,整体展现以水脉、石脉、绿脉、文脉四大脉络在柏里水乡的景观表现与应用。

柏里水乡位于石家庄市饮用水源地岗南水库沿岸,占地面积约56.5万平方米,水库位于东南西三面环绕项目区域,为水乡提供了良好的水文环境基底;在地理环境上,柏里水乡地处太行山脉,山石资源丰富,石材“柏坡黄”为当地盛产石料类型,在小镇建设材料选择上多用此石材,形成了区域特有的风貌特征;在植物选择上,小镇形成区域性种植体系,涵盖了代表乡愁的本土树种,具有吉祥寓意的村落庭院树种,延续自然风貌的原生植被,带动研学教育的苗圃研学基地以及响应国家政策荒山覆绿的片植绿化区域等;柏里水乡各区域串联了北方村落文化、北方民俗文化、西柏坡红色文化、儒释道传统文化、农耕农事文化、风水文化等多种文化寓意广泛分布的文化脉络布局。综合了以上水、石、绿、文脉体系,形成了“远离城市,寄情山水”为体验感受的柏里水乡文化脉络格局。

2 北方村落文化

千百年来,人们围绕着农耕生活形成了一定范围的村庄,我国华北、黄淮平原等地区地势相对平坦,格局多采用集中式或条带式布局。受宗教民俗和生活习惯等影响,在北方村落中,多存在观音庙、关帝庙、戏楼、民居、学堂等传统功能建筑,其形式多以北方四合院式为主,根据村庄的逐步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村落内也包含了茶馆、酒楼、客栈等商业服务场所,丰富的村庄风貌通常由街巷胡同串联,形成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北方村庄风貌。

红色文化,在中国人民长期的革命实践中,西柏坡由于其特殊的历史人文背景,已经成为我国红色文化的典型代表,西柏坡文化更演化成为“红色太行”精神文化标识的精髓[1]。柏里水乡紧邻革命圣地西柏坡,与西柏坡红色文化的精神一脉相承,在“红色太行”精神的引领下,柏里水乡的建设具有强烈的地域性责任感与使命感,承担着继承和传承中国共产党革命与奋斗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光荣使命。

宗教信仰,传统的北方村落常信奉多神并存的民间宗教。我国民族众多,民间多信奉神佛,受“儒、释、道”三教影响而衍生了许多的天神佛祖,如道教的城隍、土地、财神,佛教的释迦牟尼、弥勒、观音,或生前受人尊敬的功勋人物如孔子、关公、岳飞等,他们被人们供奉,成为民众内心中安全感的守护力量。也因此产生了城隍庙、关帝庙、观音庙等供奉诸神诸佛的村落建筑群。这些神佛被人们供奉受人尊敬,许多的宗教祭祀活动由此展开,这些活动的举行不但表达了民众对于与神明互动交流的渴望,也是一种对生活美好向往的情感寄托。

民俗节庆,作为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的北方地区,在经过多民族的融合和发展后,形成了丰富且独特的民俗文化。其中大多时岁风俗衍生于人们日常生活当中,涵盖了饮食、起居、娱乐、庆典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如小年祭灶、岁末守岁、过年吃饺子拜年、元宵节游赏花灯、清明节踏青祭扫先人墓,端午节吃粽子熏艾草,七夕节观星乞巧,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等节庆习俗,在这些重要节庆中,还会组织大秧歌、踩高跷、舞狮、挂灯笼等多样的民俗活动。

3 北方市井文化

中国的市坊制度自春秋战国时期已延续了千年之久,“坊”和“市”也是古时候对于民居生活区域与商业贸易区域的统称,如今的街巷市井文化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北方的市井文化不但涵盖了人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也涵盖了“儒释道”思想的传承以及“渔樵耕读”农耕四业对人们生活的深远影响,可以说北方的市井文化是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孕育下诞生的,同时也是由我国广大劳动人民通过生活的点滴所积累而来的。现如今城市建设迅猛发展,渐渐消失的“市井风”、“乡土情”重新被人们提起,在如今的乡村振兴政策下,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开始由城市化的村庄重建思路,转向以恢复传统村落文化为目的进行乡村生活环境改造理念。

农耕四业,古代农耕社会常常以“渔、樵、耕、读”作为文人墨客的精神追求,许多文人士大夫、官宦人家常常将“渔樵耕读”作为自己追求闲适生活与淡泊名利的物质精神目标,渔者修身养性,樵者怡然自得,耕者以耕养读,读者传道解惑。在普通士民阶层中“渔樵耕读”情结则被解读为“有余”、“多薪”、“有粮”、“出仕”[2],这些吉祥的寓意深入人心,如今也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而仁爱友善、自强不息、博学通和等的优秀品德也包含在内,现已成为华夏文明重要的精神文化内涵。

宗教文化,中国古代王朝国都多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因而相较于南方地区受到的主流宗教影响更深。儒家、佛家、道家三教在历史的浪潮下不断融合、发展与变化,如今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人重礼教,其中受儒家礼制的规范最严,中国饮食习俗中重礼仪的传统来自儒家思想,而一些禁忌则受佛教影响,食饮养生则多来自道教;中国人对住宅要求的要求安土重迁,其“安”字便与宗法道德、祈求术数、依赖神灵佑护有着密切的关系;敬天祭祖也是在儒家机制的基础之上,融合了佛道二教的精神内涵才形成了如今我们见到的礼仪场景。由此来看,“三教合一”的文化理念也成为北方村落民俗文化生长根植的土壤。

4 北方植物文化

在我国劳动人民对植物栽植的悠久历史中,植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居住环境的影响和关联越来越密切,通过与传统文化的相互融合,产生了与植物相关的文化内容。北方地区由于受到地形、光照、气温、水源、土壤等因素的影响,春花、夏绿、秋叶、冬枯成为了北方植被四季变化的显著特点,四季植物文化也逐渐成为人们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共同载体。同时,植物文化也包含着与装饰观赏、染料提取、药补食用等相关的物质文化,也涵盖了植物在人们意识层面的精神象征、吉祥寓意、农事经济与风水文化等的思想内涵。

精神象征,在园林景观中我们常常看到由曲折多变的园路将植物与石、水、亭、榭等元素的丰富组合形式串联而成的园景,但通常在造园的同时也传达了造园者的精神情怀,从而达到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造园意图。其中植物的精神象征在园景中自成体系,成为人们的为抒发情感而展现的一种实体性艺术形象,风俗民情和自然崇拜也使植物的精神象征愈加明确。北方植物在村落中通过不同的使用方式,展现民众日常生活当中的情感寄托。如村口的古槐树,观音庙周边种竹子、民居内种植柿子树、石榴树等,大多已成为固定搭配,用于村落的植物配置当中。

吉祥寓意,以北方植物为主要论述对象,在我国古代的栽培历史中,松、柏、菊、竹、梅等植物被冠以“吉祥”的寓意,并将其用于节庆,摆放于庭院种植当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所指的就是松树,常被人们称作长青之木,具有松鹤同龄,长寿之意。植物通常因色彩、果实或习性被赋予吉祥寓意,如竹子姿态挺拔的君子之风;石榴果实籽粒繁多,有多子多福之意;红枫因色彩火红鲜艳,有红红火火的吉祥兆头。不同植物的组合有着不同的民间讲究,如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水仙、菊花、寿石、竹子、灵芝寓意“群仙祝寿”等。植物名称谐音也常用于吉祥祝祷之词,如芙蓉谐音 “富、荣”,竹谐音“祝”,杏谐音“兴”等[3]。

农事经济,“二十四节气”是我国自古流传的传统农耕生活的科学方法,是人们长期观察天象的运转、时令的变化、物候生长而进行农事工作的客观法则。“二十四节气”其核心词是“顺应”。《齐民要术》记载:“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4]”其中的谚语、箴言、传说成为“二十四节气”传承的深刻的文化记忆。我国农事的大体规律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如清明,春玉米、春高粱播种;谷雨,播种春谷子、春绿豆、春棉花;立夏,夏葱播种,撮葱定植;小满,收获大麦、油菜、大蒜;芒种,收获小麦等。

风水思想,古代庭院中主张多栽种植被,认为植物环境具有“藏风聚水、护荫地脉、化解煞气、增旺增吉”的功效[5]。从现代科学理论来看,植物风水总结了植物自身所挥发出的改善周围环境的作用原理,风水学中称植物的这种作用为“气、场”作用。如白色的空间环境会给人整洁清净之感,对于呼吸较弱的人群可采用此种植物配置方式;丁香香味浓郁,种植于封闭空间属“凶”,种植于开放绿地属“吉”;“东种桃柳,西种栀榆,南种梅枣,北种奈杏”“向阳石榴红似火,背阴李子酸透心”[6]将耐阴生长的植被靠北种植,喜光的植物向南种植,亦或将喜阴植物配置于喜阳植物之下,恰体现“阴阳合则生”之规律。

5 柏里水乡村落布局与植物文化

柏里水乡地处平山县域,区域为港南水库水岸,三面环水,具有良好的水文条件与生态条件,区域距离红色圣地西柏坡仅4公里,红色文化基底深厚。柏里水乡旅游度假区内建设有一座村落小镇,内包含街巷、民居、庭院、书院、阁楼等多类型建筑形式,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北方建筑群落。柏里水乡景区整体布局包含上柏里市井商街、中柏里水上民宿、东部板块研学体验、南岛自然风光、拇指岛观水静修五个主要区域。

上柏里、中柏里是展现水乡小镇人文风貌的主要区域。建筑主要包含西柏坡大礼堂、楼阁建筑、柏里书院、商街庭院、主题民宿五种主要类型。西柏坡大礼堂总建筑面积2000 ㎡,挑高 9.6 m,是目前西柏坡区域单体规模最大的会议中心,大礼堂将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古建文化充分融入室内、室外的造型装饰中,传承了西柏坡地域文化背景下的百年红色精神;儒释道文化串联了关帝庙、观音阁、柏里书院、魁星阁等建筑组团,均为北方传统四合院落,其中关帝庙为二层阁楼建筑,观音阁为一进四合院式,柏里书院为三进四合院式,魁星阁为多层塔楼式建筑;其他商街民宿等建筑均以北方典型的集中式布局为主,建筑主体采用青砖或石砌材质,屋顶多以硬山式为主,装饰结合植物组合、人物故事等传统图案砖雕为小镇补充了多样的吉祥寓意表现形式。另外,景区分布书院半池、湖畔钓台,戏楼茶社、酒馆民居等建筑与景观节点,均体现“渔樵耕读”农耕四业的重要实践场所;晨钟暮鼓原为古代计时报时设施,为历代各地区普遍应用,柏里水乡西山坡顶绿树成荫初建幕鼓景亭,与景区入口处高塔晨钟呼应,此处晨钟暮鼓除具有报时功能外,在感官上也为静谧的村庄增添了声韵。

柏里水乡各区域植被分布以北方植物的地域性与文化性为使用原则,结合建筑群落、耕种研学、自然风光的场景与布局,对植物品种的选择与分布进行细致划分。村口古槐作为北方村落入口的标识植被景观,常北人们作为“乡愁”的思忆对象,柏里水乡将原种植于西柏坡中央组织部旧址的大槐树移栽至村口关帝庙广场,搭配村口铭石,此槐树不但作为村庄标志根植与柏里水乡,也成为西柏坡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在此延续的象征;村落街巷是串联村庄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柏里水乡街巷多植松、柏、竹,不但呼应着柏里的“柏”字,也蕴含了古镇四季常青,长长久久的美好寓意;选择本土树种苦楝、柿子等延续本土植被活力,也表达了人不离乡、树不离土的乡土情怀;庭院内部种植较为丰富,民宿多植石榴、红枫、海棠、紫薇,寓意生活红红火火、富贵多福,观音阁种植七叶树、竹子、石榴与观音求子、菩提、紫竹对应,书院种植槐树、松树、山杏、山桃、玉兰,表现杏坛讲学、桃李天下、傲骨坚毅等求学典故与精神。

柏里水乡三面环水,根据各区域地形地貌与功能分区特征布置植被分布。东部板块作为柏里水乡植被最为丰富的区域,以耕作为主题,设置数十种植被密布的苗圃研学基地、菜园、银杏林等多个区块植物研学场地,以耕养读,让参与者在山林探索中研习北方植物的文化内涵;东部板块、南岛、拇指岛环路上桃树与柳树分布种植,水岸以原生芦苇为主要植被,搭配各类水生花草,结合岗南水库水文风光,形成“桃红柳绿春无迹,鱼跃鸢飞妙不传”的意境场景;密植于岛中的苹果林与松树林景观,展现了秋实尝果的悠然心境与冬藏松林澄坏观道沉寂感受,诠释了“渔樵耕读”在精神层面的链接与融合,使人们能够快速地从城市的喧嚣中脱离出来,感受自然的舒适宁静。至此植物景观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拉近一步,植物成为了人与自然的媒介,亦可引人融于天地,感受返璞归真的超然境界。

6 结语

柏里水乡的村落布局与植被分布融合了北方传统村落文化与植物文化的部分内容,因其地处红色圣地西柏坡的特殊地理位置,一方面是对北方人文地理、村落意识形态进行传承和发展,另一方面也传承着红色圣体西柏坡的精神与文化。从高处眺望柏里水乡,北高南低,西靠山,东临水,近百种植物密植于柏里水乡的村落土地之上,为水乡小镇的发展带来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猜你喜欢
西柏坡水乡村落
西柏坡精神引领实现“中国梦”——期刊中心党支部赴西柏坡参观学习感言
唱不尽水乡幸福多
梦里水乡画里藏
水乡哪里美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水乡的美,最美在人
风雨西柏坡行
走进西柏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