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2021-04-03 03:15张连鹏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1年26期
关键词:交底工程施工管理工作

张连鹏

青岛国信国际会展中心酒店有限公司 山东 青岛 266000

1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新形势

新形势,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面临很多挑战,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工程技术日益繁琐。从当下的建筑设计与建造角度分析,越来越多的异形结构建筑被设计,给工程施工作业的开展带来很多挑战,增加了技术管理的难度,如何实现工程设计成果的高效化转换,成为技术管理的重难点,继续依靠传统的设计交底方法和技术应用控制难以达到管理的需求和要求,必须要进行技术管理创新,提升技术应用管理的水平。2)工程技术管理要求高。建筑工程建造的质量与安全要求很高,对技术应用全过程都提出了要求。从技术管理的开展与落实角度分析,涉及到的技术内容很多,例如混凝土施工技术和外墙施工技术以及基础施工技术等,不同的工程采用的技术方法差异,且各项工程施工作业都是由具体的人员完成,若想保障建造达到标准,实现技术应用价值,则要做好技术应用的管理,促使技术协同优化,保障建筑工程效益目标实现。3)工程技术不断创新。随着工程施工技术不断研究和实践,促使工程技术持续创新,涌现出很多新技术和新工艺等,为建筑绿色施工和低碳建造等理念的贯彻,提供了技术支持与保障。工程技术持续创新和发展,继续采取传统的技术管理模式与办法,已经无法满足管理需求,需进行管理的创新和优化,全面提高工程技术管理的水平。

2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创新实例分析

2.1 案例概述

以某建筑工程项目为例,总建筑面积为30.9万m2,高度为96.5m,项目总投资为42亿元。此项目设计了钢结构空中廊桥,廊桥高度设计为16m,宽度设计为22m,顶标高为94.75m,跨度为81m。工程施工难度很大,采用了多项新技术和新工艺,例如智能爬架和BIM5D等,助力工程管理工作,获得了不错的成效。现结合工程技术管理实践,进行具体的分析。

2.2 项目管理的措施

首先,制定了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为保障项目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促进工程施工技术的全面应用,编制了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方案,例如施工协调会议制度等,通过事前和事中以及事后的全面协调和分析,及时掌握技术应用的重难点,提出优化与完善的技术方案,指导建筑工程高质量开展与落实,全面提高工程管理的水平与效益。本次项目技术管理工作内容繁杂,面临很大的挑战和诸多难题,需加以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采取优化和改进的措施,切实保障技术应用管理目标实现。

其次,搭建了BIM 5D平台。结合项目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搭建了BIM 5D平台,对建筑设计进行深化和完善。传统的设计模式,主要是依据2D建筑图说进行结构分析,构建的三维模型可有效避免人工解读和建模造成的误差,尤其是复杂结构的建筑,技术应用效益更加明显。利用BIM平台,能够为专业协同设计提供支持,解决系统之间的冲突问题,切实保障建筑设计的质量与效益。在设计和施工等环节,常见碰撞问题,利用BIM 5D进行碰撞模拟分析和检测,通过专业协调能够优化设计成果,获得不错的设计效果。本次工程中的钢结构空中廊桥设计复杂,构建三维模型进行多次模拟分析,不断优化设计方案,为工程施工提供了支持与保障,妥善处理了施工难题,保障了工程施工的质量与效益,强化了工程建造质量的控制效果。

最后,组织专业的管理力量落实现场监督检查。本次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与落实,组织了专业力量,配置了多个专业的管理经验丰富人员,负责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管理者结合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认真做好事前的演练和模拟分析,同时贯彻落实技术方案交底制度,严格把控每个细节和要点,切实保障工程施工的效果与质量。与此同时,在工程施工期间全程进行现场监督检查,积极协调和组织现场施工,妥善处理了各项问题,保障技术的应用效果。除此之外,结合采用的技术方法,制定了完善的检验检测方案,落实到项目管理实践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严格检查,排除技术应用的隐患与风险,保障了建筑工程的建造质量与安全。通过全面统筹安排,严格把控技术的应用效果,创造了更多的管理效益。

2.3 项目管理的成效

本次工程项目中钢结构空中廊桥为设计亮点,俯瞰建筑外观呈现“中”字,设计贯彻了中国梦的理念。从工程施工的角度分析,廊桥提升行程大约78.57m,提升到设计高度之后进行固定,固定在两个楼24个铅芯橡胶隔震支座上,并且设置28个粘滞阻尼器控制廊桥强震过程中位移。为了保障工程施工的质量,项目部组织开展了2次专家论证会以及23次空中廊桥提升滑移相关专题会,经过多次研讨最终确定了“地面错位2m拼装+整体液压同步提升再滑移2m就位”技术方案,并且事前进行百次电脑模拟演练,保证相邻提升点同步误差控制在10mm内,编制了应急预案,组织开展了演练。整个提升和滑移操作过程中,设置了40个监测点,实现对廊桥的内力和变形以及加速度等技术指标的全面监测与控制。借助BIM智慧化管理平台,开展技术管理,并且制作全提升滑移过程动画以及3D建模指导作业的开展,保证廊桥安全平稳。通过全面严格控制,切实保障技术的应用效果,实现了建筑建造质量的管理目标实现。

3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创新经验总结

3.1 采取标准化管理模式

从建筑建造的技术应用管理分析,采取标准化管理模式,对把关技术应用效果与质量,可起到积极作用。由于建筑工程涉及到的技术内容很多,且建造任务需要由很多工人完成,使得影响技术应用质量的因素增加,若想实现技术应用管理目标面临很大挑战。实施标准化管理模式,对钢筋工程和模板工程以及混凝土工程等,都提出标准流程和做法,可有效指导技术的应用,减少技术质量问题的发生。以某建筑企业为例,编制了四大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图集,明确了技术操作的要点和要求,把关建造的品质。例如,钢筋工程标准化施工。在钢筋加工方面,提出箍筋成型尺寸控制为梁截面尺寸去掉二倍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对于箍筋端部弯折要求角度>135°;平直段的长度要求为,抗震工况下≮10d且≮75mm,非抗震工况下要求≮5d。对于钢筋直螺纹的加工,使用砂轮切割机或者半圆刀口钢筋切断机开展切割作业,同时保障钢筋端头平直,不可以出现马蹄口或者偏头,不可以使用普通钢筋切断机。操作时钢筋丝头螺纹中径尺寸的检验必须要达到通环规可以顺利旋入整个有效扣长度,同时止环规旋入丝头深度≤3p(p指的是螺距)。再比如,模板工程施工标准化。对于轮扣式脚手架,要求结构简单合理且操作方便,并且达到安全与维护方便等要求。对于架体则要保证立杆间距,同时做好扫地杆件设置和布距的控制,为后续的维护与拆除操作提供支持,避免影响整体的稳定性,切实保障操作的安全。对拉螺杆部分的施工,地下室外墙和有功能要求的人防墙强制性采用新型三段式止水螺杆,而止水螺杆孔洞则要求使用防水砂浆做好封堵处理,内墙面丰富位置在进行刮白前要求刷防锈漆。通过明确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操作标准,交代给施工作业人员,使其能够规范化开展操作,消除对技术应用质量的影响,保障工程施工的质量与效益。采取标准化管理模式,必须要结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设计的情况,结合技术的类型特点和要求,编制完善的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指导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与落实,避免出现质量问题[1]。

3.2 采取智慧化管理手段

目前,建筑项目管理实践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BIM技术和智慧化管理系统等,为技术设计和应用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支持与保障。从设计环节分析,利用搭建的协同设计平台,即BIM平台,各专业模型得到有效集成,能够为专业之间的协同设计与分析提供依据,及时发现设计方案中存在的碰撞或者其他问题,切实保障设计方案的质量与应用价值,指导建筑工程的建造与管理。与此同时,基于BIM设计的建筑施工技术方案支持三维输出,提供三维图纸,使得工程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更好了解设计意图,有效避免了设计成果转化问题的产生,保障了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价值[2]。在工程施工技术交底环节,利用BIM三维图纸,结合利用VR技术,对采用的复杂技术进行模拟分析,使得工作人员可以更好掌握技术应用重难点,减少施工错误的出现,切实保障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与效益。除此之外,采用BIM技术手段辅助技术应用管理,根据工程施工技术应用产生的数据信息,对标技术方案和标准,可及时发现技术应用的问题,采取调整和优化的措施,保障建筑工程的建造目标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中利用智慧化管理系统,对影响技术应用效果的各个因素,采取严格的控制,保障技术的应用质量。例如,利用机械化设备在线监控系统,实现对设备运行数据信息的实时化采集,对照机械化作业的参数标准,达到监控运行的效果,进而消除对作业质量的影响。

随着增强现实技术AR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工程引入VR和AR技术手段辅助管理工作的开展。对于隐蔽工程的管理,也就是将建筑材料或者构配件埋置在物体中后被覆盖难以从外表看到的工程设施,比如混凝土内的钢筋等,在检查和维护管理方面难以被直接观察,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借助AR技术能够破解此难题,掌握隐蔽系统的情况。将地下管线与其他隐蔽工程的BIM模型与可识别的固定实景物体进行整合,比如路口的灯杆或建筑物,将可识别的实景物体当做锚点,利用平板电脑的摄像头来获取实景,也就是路口的场景,通过实景图像与BIM模型的有效匹配,进行锚点识别,可确定和照片场景对应的虚拟BIM模型元素,最终将虚拟元素增强叠加到现实,为管理工作提供支持。若增强到现场场景的BIM模型,还具有从无线传感器获得的设施运行数据,同样也会叠加到现实场景,可掌握各类信息,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与支持,全面提高工程管理的水平,创新技术应用质量检验检测的方法[3]。

3.3 认真落实技术交底制度与人员培训制度

从工程技术应用管理的角度分析,认真落实技术交底制度和人员培训制度,具有现实意义。工程施工人员对技术与工艺设计的理解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技术的应用效果。为保证技术应用管理到位,制定完善的技术交底制度,明确工程施工前的交底职责与技术交底内容,督促工程施工管理人员落实此项工作,保障技术设计交底到位。利用智慧化工地现场的VR体验区或者二维码识别技术等,创新技术交底的方式方法,使得工程人员除了参与培训外也能够学习技术方法,全面提高技术应用管理的水平。对参与工作的人员,则要进行业务培训,使其能够掌握钢筋焊接技术与其他技术的操作方法,切实保障技术应用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积极创新技术交底与培训方法,全面提高工程技术应用管理水平,实现管理的价值与作用,消除对工程技术应用效果的不良影响,保障建筑工程技术的应用效益与价值,创造更多的管理效益[4]。

3.4 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监督与检查

首先,制定完善的工程技术管理办法与计划。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推进与落实,需要制定完善的技术管理办法和方案,指导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与落实。根据分部分项工程的内容与进度安排,明确各个阶段的技术应用管理职责与任务,细化分解到项目管理者、质检员等人员头上,保障管理工作有效分解和落实,形成强大的组织保障体系,避免技术应用管理存在覆盖不足或者其他问题。通过将技术应用管理成效和个人利益以及部门效益挂钩,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保障日常管理工作高质量落实到位[5]。

其次,配置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检查。根据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需求,配置专业且富有经验的人员,负责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全面排除技术应用质量与隐患。对于重点工程,例如深基坑和主体结构工程等,组织专门的管理人员力量,进行现场旁站监督检查,督促施工作业人员按照技术标准操作,避免产生技术应用不足的问题,全面提升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水平,创造更多的管理效益与价值[6]。

最后,充分利用监督检查的结果。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与落实价值实现,主要体现在监督检查结果的运用。项目管理实践中要及时组织开展监督检查,获得准确的结果。对于发现的问题,则要进行整改与优化,消除对建筑安全和质量的影响,避免造成重大损失。除此之外,追究责任到具体负责人,认真落实技术管理制度,增强人员的重视度,规范化施工,严格落实技术管理措施,把关技术应用的效果与效益[7]。

4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不断优化,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可全面提高技术的应用管理水平,助力建筑高质量建设,实现技术的应用价值。从技术应用管理实践分析,采取标准化管理模式和智慧化管理手段,贯彻精细化管理理念,认真落实技术交底制度,可有效保障技术应用管理到位,达到技术管理的要求。通过转变技术管理理念和引入新管理手段等方式,实现对技术管理模式的创新,全面提高技术管理效益。

猜你喜欢
交底工程施工管理工作
基于问卷调查的施工技术交底现状分析与对策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采暖工程施工常见问题探究
探讨自来水管道工程施工的通病与防治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浅析水利工程技术交底的内容及应注意的事项①
施工交底标准化探讨
BIM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论高层建筑电气防雷接地工程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