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向宇 潘 坤 刘 杰 王锋尖*
(1汉江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十堰 442000;2 十堰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湖北十堰 442000)
全世界约有侧耳属50种,目前我国包括野生及引种栽培的已知种类为36种,是侧耳属真菌种类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1]。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us)属于蘑菇纲(Agaricomycetes)、蘑菇目(Agaricales)、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2],我国广东、广西、河南、吉林、陕西、西藏、新疆等省(区)均有分布,夏季生长在枯死的阔叶树或倒木上[3]。研究表明,肺形侧耳多糖具有抗癌活性[4]。目前肺形侧耳已被列入第十一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植物品种保护名录》[5]。肺形侧耳子实体形态受环境影响较大,从牛头山采集的子实体形态与文献报道[3,6-8]存在一定差异,故对其进行分离培养及出菇试验,为开发利用该菌株提供参考。
图1 野生肺形侧耳子实体
野生肺形侧耳子实体(图1)于2015年采自湖北省十堰市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采集人王锋尖,采集时间2015 年9 月19 日,采集地东经110°43′,51.7″、北纬32°36′04.7″,海拔439 m。采集标本存放于汉江师范学院真菌标本室(HMHNU),标本号HMHNU1049。菌株由子实体组织分离得到,保存于汉江师范学院菌种库。该菌株由汉江师范学院王锋尖根据宏观形态、显微结构特征初步鉴定为肺形侧耳。经ITS序列分析(图2),并在Gen Bank运用Blast进行同源性比对,得出,与侧耳属的肺形侧耳最大同源性高达99.84%,结合宏观形态、显微结构鉴定为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us)。
图2 采集野生肺形侧耳菌株的ITS区域碱基序列
1.2.1 培养温度试验
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磷酸二氢钾3 g,硫酸镁1.5 g,琼脂20 g,蒸馏水1 L[9]。
取7 mm菌块接入上述培养基平皿正中,每组4个平行,分别置于15 ℃、20 ℃、25 ℃、30 ℃、35 ℃、40 ℃恒温培养箱中。参照高洋等[10]的方法,每天观察菌丝长势,测量菌丝生长量,计算菌丝平均生长速度。
1.2.2 培养基pH试验
培养基配方同1.2.1。分别用1 mol/L HCl 和1 mol/L NaOH 调节培养基酸碱度,pH 分别为5、6、7、8、9,共5 组,每组4 个平行。接种后于25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菌丝生长考察方法同1.2.1。
试验用碳源分别为葡萄糖、蔗糖、乳糖、甘露醇、淀粉。培养基中其他成分同温度试验,每组4个平行。接种后于25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菌丝生长考察方法同1.2.1。
试验用氮源分别为酵母浸粉、尿素、蛋白胨、硝酸铵。培养基中其他成分同温度试验,每组4 个平行。接种后于25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菌丝生长考察方法同1.2.1。
栽培料配方为:木屑68%,棉籽壳20%,麸皮10%,白砂糖1%,石膏粉1%。料含水量为60%~65%。
取15 cm×30 cm 聚丙烯袋,装入搅拌均匀的湿料约800g。共4 袋,121 ℃灭菌2 h。取5 个7 mm的菌块接入料袋,放入25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待菌丝长满袋后,移入温室大棚,温度20~25 ℃、空气相对湿度95%催蕾。记录菌丝长势、菌丝长满菌袋的天数,采收子实体,计算生物学效率。
由表1 可知,试验肺形侧耳菌株菌丝在15~40 ℃均可生长。不同试验温度的菌丝平均生长速度排序:25 ℃>30 ℃>35 ℃>20 ℃>40 ℃>15 ℃。不同温度培养的菌丝生长速度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培养温度为25 ℃、30 ℃时菌丝长势浓密。可见在试验温度范围内25 ℃为该肺形侧耳菌株菌丝培养最适温度,30 ℃次之。
表1 培养温度对试验肺形侧耳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
由表2 可知,在pH5~9 培养基上试验肺形侧耳菌株菌丝均可生长,供试pH 间菌丝平均长速有差异。试验pH 培养基上菌丝平均长速排序:pH6>pH7>pH8>pH9>pH5。pH6 与pH5,pH7 与pH5,pH8与pH5,pH6 与pH8,pH6 与pH9,pH7 与pH9 培养基中的菌丝平均长速有显著的差异,pH6 与pH7 培养基中的菌丝平均长速差异不显著。所有菌丝长势均较密。可见在试验pH 范围内,培养基最适pH 为6~7。
表2 pH对试验肺形侧耳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
由表3 可知,试验肺形侧耳菌株在试验用5 种碳源培养基上菌丝均可生长,不同碳源的培养基上菌丝平均长速有差异。试验碳源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排序:淀粉>蔗糖>甘露醇>葡萄糖>乳糖。蔗糖与甘露醇为碳源的培养基上菌丝平均长速差异不显著。淀粉与其他4 种碳源,蔗糖与乳糖、葡萄糖,甘露醇与葡糖糖、乳糖,葡萄糖与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菌丝平均长速差异显著;乳糖为碳源培养基上菌丝相比其他碳源稀疏。可见试验最适碳源为淀粉,蔗糖、甘露醇次之。
表3 供试碳源对试验肺形侧耳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
由表4 可知,试验肺形侧耳菌株在供试氮源培养基上菌丝均可生长,不同氮源的培养基上菌丝平均长速有差异。试验氮源培养基上菌丝平均长速排序:蛋白胨>酵母浸粉>硝酸铵>尿素。蛋白胨与酵母浸粉为氮源的培养基上菌丝平均长速差异不显著,硝酸铵与尿素,蛋白胨与尿素,酵母浸粉与尿素为氮源的培养基上菌丝平均长速均呈显著性差异;硝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上菌丝比其他氮源稀疏。蛋白胨为试验最佳氮源。
表4 供试氮源对试验肺形侧耳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
栽培袋接种28 d 后菌丝长满袋,继续培养3d后形成原基,5 d 后形成子实体,即可采摘(图3)。第一潮子实体鲜重268.5 g,在50 ℃条件下烘干至恒重,得到子实体干重39.6 g,生物学效率为86.06%。肺形侧耳野生子实体与人工袋栽子实体形态存在显著差异,应为野生环境刺激肺形侧耳子实体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
图3 人工栽培的肺形侧耳子实体(左为背面,右为正面)
野生肺形侧耳菌株分离培养菌丝体结果表明,该菌株菌丝体最适生长条件:培养温度为25 ℃、培养基pH6~7、碳源为淀粉、氮源为蛋白胨。菌丝培养最适温度、最适pH、最适氮源与兰玉菲等[11]、钟丽娟等[12]、王广维等[13]结果较为一致。尿素作为唯一氮源时菌丝可以生长,与钟丽娟等[12]、王广维等[13]试验结果不同。最适碳源与王广维等[13]获得结果一致,与兰玉菲等[11]、钟丽娟等[12]得到的结果不同。试验结果与前人研究有差异,可能与供试菌株以及基础培养基配方差异有一定关系。
人工栽培长出的子实体与野生标本子实体形态存在显著差异,更具观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