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龙虎
摘要:贵州蜡染文化资源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因素呈现着纯净的民族特质,散发着浓郁的少数民族地域特色,蕴含丰富的历史意义、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是最重要的民族文化资源的符号系统和价值系统,对于民族性格的形成、族群品格的培养与精神的造就,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大数据的内涵与贵州民族民间蜡染文化资源,给出了贵州民族民间蜡染文化资源开发的原则和措施及应用。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作为支撑,打造贵州民族民间蜡染数字化的活化资源,实现民族民间蜡染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 民族民间 蜡染文化资源 开发 应用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4-0163-03
贵州民族民间蜡染是贵州少数民族世代传承的传统手工技艺。2006年,丹寨县“苗族蜡染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安顺市“蜡染技艺”和惠水县的“枫香染技艺”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黄平蜡染技艺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丹寨县王阿勇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名单等。国家一系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政策,促进了民族民间蜡染文化的传承、保护、发展和创新。蜡染是以蜡为防染材料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手工印染工艺。蜡染尤以贵州分布较为集中,贵州有苗族、侗族、瑶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不同民族蜡染技艺各有特色,蜡染在民族服饰和装饰物品上的呈现较多,是少数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体现。贵州蜡染文化资源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因素呈现着纯净的民族特质,散发着浓郁的少数民族地域特色。贵州蜡染在苗族、瑶族、布依族、水族等民族都保存着传统的蜡染工艺,其中以苗族的蜡染工艺最具代表性。贵州民族民间蜡染作为一种民族传统的手工艺术,是民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民族资产,对贵州民族民间蜡染文化资源开发及应用研究,是实现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大数据概述
大数据(Big Data)开启了一次重要的时代转型。大数据时代,数据正成为巨大的经济资产。2013年3月,美国发布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提出通过收集、处理庞大而复杂的数据资料信息,获得知识和洞见,加快科学、工程领域的创新步伐,并为此投入两亿美元以上资金。2013年5月,麦肯锡研究院发布《颠覆性技术:技术改变生活、商业和全球经济》的研究报告,提出大数据技术是未来新兴技术发展的基石。国内方面,2014年,大数据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国家大数据战略首次写入五年规划中,大数据创新应用向纵深发展。2016年2月,贵阳建设首个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2017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正式发布,全面部署十三五时期大数据产业发展工作。大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多个部分。大数据系统一般也称之为大数据生态系统,主要由三层子生态系统构成,底层连接各种数据源,为系统提供所有类型的数据,即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大数据的核心价值需要通过各种应用加以体现。
二、贵州民族民间蜡染文化资源
贵州民族民间蜡染文化资源丰富,按照其民族对蜡染进行分类,主要可以分为苗族蜡染、水族蜡染、革家蜡染、瑶族蜡染、布依族蜡染等,其中,苗族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其蜡染图案较为丰富,以其蝴蝶纹、鱼鸟纹、旋涡纹、花草植物纹、铜鼓纹、星辰山川纹等为蜡染题材,素雅的色调,独特的风格,常用于苗族服饰和服装以及生活用品中。水族蜡染主要是将厚一点的纸板刻成多种空心图案的刻板,之后在纸板上涂上桐油使之防水耐用,印染图案时将模板放在白布上,然后刷上黄蜡或者黄豆浆,待晾干后放到缸中泡几次,经过多次和晒干,最后形成蓝底白花款样。水族的蜡染图案具有色彩素净、美观大方、淡雅、浸印内容较为丰富。革家蜡染是中国民族民间蜡染文化的重要部分,其讲究布局对称,图案美丽。革家蜡染在工艺风格上以流畅的双线勾勒为主,鲜用大块色,画工比较精细,简洁生动。革家蜡染纹样构成组织严密、结构对称、构图饱满,比较注重审美规律。瑶族蜡染是中国民间蜡染的重要种类,具有独特的制作工艺。布依族蜡染主要集中在安顺的扁担山区,仿照铜鼓上的纹饰,以刺梨花、珠子花和漩涡形、水波形的几何图案为主,艺术风格清新雅洁,庄重大方。
贵州民族民间蜡染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个性,按照其地域特征,主要可以分为都柳江型、清水江型和乌蒙山型等多种类型,其中,都柳江型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东南部,主要包括黔东南州的榕江、从江、黎平、雷山和丹寨等,此外还有黔南的都匀、独山以及三都的部分区域。如黔东南州榕江的蜡染构图中的鼓藏长幡,以龙、神鸟、蜈蚣等图案画满长达十多米的幡旗,显得比较大气。丹寨型蜡染主要以各种鸟、鱼、花草纹样的变化以及各种合体纹样为主,多用于衣肩、衣袖和被面以及床单等物的装饰,具有自由奔放、手法与构图变化多等诸多特点。清水江型其主要分布在凯里市、黄平县、麻江县等,如黄平的蜡染以抽象的几何图形太阳纹、回纹、三角纹、螺纹等为主,以花、鸟、虫、鱼等自然纹样为辅,图案精美,具有较好的构图效果。乌蒙山型主要分布在贵州的六盘水、安顺、福泉、贵定等多个区域,其纹样以变形的蝶纹和几何纹为主,以其它的动植物纹样为辅,图案精细、风格华丽。贵州民族民间蜡染文化资源是民族艺术的灵魂,是对民族文化的展现和诠释,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应用好民族民间蜡染文化资源是当前民族民间蜡染文化研究的热点问题和重要课题。
三、大数据背景下的贵州民族民间蜡染文化资源开发及应用
蜡染是蓝与白的艺术交响,白色是光谱中全部色彩的总和,是万色之源,蓝色是三原色之一,具有纯正和高贵的特性。蜡染在贵州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世代相传,经过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积累了丰富的制作经验。贵州蜡染可以直接应用于服饰的装饰,使民族服飾既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贵州蜡染因其民族和支系不同,其装饰部位也不相同,有的装饰上衣、有的装饰裙子,也有的全身都是蜡染。贵州蜡染是一种浪漫主义艺术,采用的图案含蓄地表达了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借助造型中的动植物纹样,来表现美和灵气。贵州蜡染图案是贵州民族历史文化的图式注解,在题材上主要选择能够代表美好事物的形象,并且都有一系列的理论作为依据,如神话、传说和故事等,如实地反映了风俗和审美观念。在世代传承的贵州苗族蜡染图案中有很多关于记述苗族先民社会和历史的主题图案,如黄河、长江、平原、城池等,生动地描绘了苗族祖先的悲壮迁徒史,苗族蜡染图案被誉为无字史书。蜡染文化资源开发是对蜡染文化的合理利用,通过有效的平台实现蜡染资源的活路。蜡染资源的创新性开发是实现蜡染文化资源的持续转化和发展,是蜡染文化循环再生的途径之一。
(一)贵州民族民间蜡染文化资源开发的原则
贵州蜡染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反映出贵州各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特征。贵州民族民间蜡染文化资源的开发是一种经济活动,要以保护性开发为基本原则,坚持资源导向与市场导向相结合的原则。贵州民族民间蜡染文化资源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意义、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对于民族性格的形成、族群品格的培养与精神的造就,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在开发时要尽可能的保留原来的特色,但民族文化需要发展,就要有所创新,要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相统一。
(二)贵州民族民间蜡染文化资源开发的措施
贵州民族民间蜡染文化资源的开发要突出特色和重点。根据不同的地域和民族,有针对性地突出其民族特色,不能只是照搬照抄和模仿,也不能一味地去采用单一的统一的开发模式,要有选择地开发一些重点文化资源。贵州民族民间蜡染文化资源的开发要坚持科学遴选,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树立科学开发的观念,尊重文化发展规律,不能以破坏文化资源来进行开发,此外,还要把握好开发的度,要正确处理开发与度的关系,真正做到开发有度,在保护中开发,充分形成开发与保护并举,以保护为重的良好局面。
(三)贵州民族民间蜡染文化资源开发及应用
贵州民族民间蜡染文化资源可以分为有形的文化资源和无形的文化资源,有形的文化资源如服饰、腰带、头饰等,无形的文化资源如蜡染艺术等。贵州民族民间蜡染文化资源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源,有其不可替代性、潜在性、传承性、稳定性、共享性、整体性、民族性和区域性等多个特征,其中,不可替代性主要是指蜡染文化独具的特色,具有唯一性,如苗族蜡染就不能用其它民族蜡染来替代。潜在性主要指蜡染文化资源的被发现和开发以及利用需要一个过程,无论是革家蜡染还是苗族蜡染都具有一定的潜在性,是客观存在的,如不被利用,不被发现,就很难体现其价值和意义。传承性是指将贵州蜡染的民族传统工艺的样式、技法和图案等流传下去,形成贵州蜡染独特的民族审美意识和艺术风格。稳定性主要指贵州蜡染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有丰富、发展和创新,但其精髓部分比较稳定。共享性是指利用大数据技术将蜡染文化资源数字化,通过大数据平台实现蜡染文化资源的共享。蜡染文化资源的整体性是指多种民族民间蜡染文化的整体性,民族性和区域性是指蜡染文化资源的民族特色和地域差异化,不同民族的蜡染不同,如苗族蜡染和布依族蜡染是不同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将大数据技术融入蜡染文化资源开发是一种新的尝试,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可以打造活化资源。蜡染资源的创新性开发是实现蜡染文化资源的持续转化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蜡染文化循环再生的根本保证。贵州民族民间蜡染文化资源的应用是实现蜡染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抓手。
贵州民族民间蜡染文化资源开发是对民族民间蜡染文化的合理利用。通过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对蜡染相关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建设贵州民族民间蜡染资源数据库,有效实现民族民间蜡染资源的数字化,为民族民间蜡染数据开发提供支撑,为下一步的应用打下扎实基础。蜡染文化资源开发和应用是实现蜡染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结语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贵州的民族民间传统工艺正在逐渐衰微,蜡染文化的发展面临着困难和挑战,但也存在着机遇,如何有效地将珍贵的贵州民族民间蜡染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和应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通过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建设贵州蜡染文化资源数据库,保护传统工艺,实現蜡染文化资源数字化,促进民族民间蜡染资源的活化,打造活化资源,对于蜡染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于菁竹.丹寨、榕江苗族蜡染的风格变迁与审美转型[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20年.
[2]孙璐.安顺少数民族蜡染文化产业融资模式研究[D].贵阳:贵州民族大学,2019年.
[3]龙虎.大数据分析与计算体系架构研究[J].信息与电脑,2018(18):130-138.
[4]李娜.贵州蜡染纹样符号的创意设计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24):68-69.
[5]贺琛.贵州蜡染[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
[6]马正荣.贵州蜡染[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0.
[7]沈凤霞.蜡染[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8]雪燕.苗族蜡染纹样研究[M].北京:金城出版社,2020.
[9]张胜冰.文化资源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10]侯燕.文化资源产业化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11]郭清溥.大数据基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0.
[12]赵玺.大数据技术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
[13]李娜.贵州蜡染文化在民族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美与时代(上),2020(03):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