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统编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2021-04-02 10:15任凭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1年2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说明文教学内容

任凭

摘 要 在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后,统编版初中《语文》中的说明文教学应该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重新审视,从而确定说明文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目标,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笔者以为,说明文的教学内容应该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单元提示、预习提示、课后习题、语文核心素养等几个方面进行确定。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说明文教学内容确定的途径和方法进行归纳概括。

关键词 统编教材;说明文;教学内容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对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事实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相对于文言文、散文、小说的教学而言,说明文教学的地位比较尴尬,往往得不到师生的重视。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考试一般考查说明文较少,而且考试的考查要点比较固定,学生通过背诵答题模式,可以较好地完成答题,因而重视程度不够;有些说明文语言有些平实,不如散文营造出优美的意境,也不像小说反映深刻的社会现象,最终导致学生不愿意学,老师不重点教;教师进行说明文教学时,偏重讲授法,内容千篇一律,学生学起来比较枯燥。

为了改变说明文教学的尴尬境地,我们应该用新的教学理念研究说明文教学的内容、教学重点、教学目标,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以下是笔者在进行统编版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后的一些粗浅的想法。笔者以为,我们可以依据以下几个方面,确定说明文的教学内容。

一、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新课标对说明文的教学提出了以下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从课标中,我们可以看出说明文教学要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明白说明文说明的事理,并且学写简单的说明文。

比如作者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蝉》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了解作者,理清说明思路,概括课文内容;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用文学笔法来增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细读课文,感受作者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和细致严谨的科学方法。这三个目标紧紧扣住语文课程标准对说明文教学的要求,在掌握说明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品读、细读文本,感知作者的科学精神。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科学小品文的特点,所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写科学小品的目的就是为了向人们普及科学知识,如果介绍的知识不科学,不仅达不到写作的目的,还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比如文章中写道:

这小圆孔约一英寸口径,周围一点儿土都没有;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粘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蝉卵刚产出,蚋立刻就想把它们毁掉。

这五句只是从字词方面进行推敲,不能理解为仅仅这些句子里的词语才准确。比如第七段写幼虫在地穴里怎样建造坚固的墙壁,段中不仅“臃肿”“喷洒”“柔软”“肥重”“压”“挤”等词用得很准确,而且整段话说明的建造过程,也很清楚准确。

此外,笔者还设计了问题:作者为什么能把我们熟视无睹的蝉的成长过程说明得这样清楚明白?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是因为作者经过了长期细致的观察。从文中看,比如蝉四年一个生命周期,在阳光下歌唱只有五个星期,都说明作者对蝉的观察是长期而细致的。有时,还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正像作者自己说的那样:“我经过多次的观察,才知道这种危险是什么。”必要时,还要借助观察工具,“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我从放大镜中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正是作者严谨认真、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和全面细致深入的科学观察,让他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写出这样生动而又准确的文章。

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清晰地了解蝉的一生,笔者让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画出蝉的一生,再通过展台呈现,进而理解本文作者安排说明顺序时的独特性,从而突破第一个教学难点,也为学生充分感悟作者的科学精神作好铺垫。

二、单元提示

统编教材在单元提示中给出了非常明确的指导,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编者意图。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提示指出,学习本单元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文章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方法说明的,还有体会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提示则要求学习本单元要注意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阐述的示例,还要学习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质疑问题,激发科学研究的兴趣。

统编版初中《语文》中的说明文基本上都安排在八年级,但是八年级上册和下册对于说明文教学的侧重点实际上是不一样的。上册侧重于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下册侧重于说明顺序的掌握。教师必须有这样的全局意识,既要把握说明文教学的总体内容,又要合理分配教学的重点,有梯度地安排教学。

《梦回繁华》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文章,这一个单元的目标为首先感受说明文求真求实的理性精神,激发对自然与社会的探索兴趣。其次,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学会抓住特征来说明事物。第三,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周密,增强思维的条理性与严密性。基于此,授课时,首先通过名画引出“繁华”,理解文章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引导学生抓住“繁华”这一主要特征。其次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分享自己提取的段落中的关键信息,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与此同时,教师在学生分享时及时补充与点拨,适时引导学生提炼总结方法:抓住关键句、词。这一个环节重在梳理,通过浏览文章的方式,训练学生快速抓取信息的能力,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在这一个环节中也明确了说明文的特点在于逻辑性。第三要引导学生分析哪些细节体现了“繁华”,选择一处场景对其进行描写的分析和语言的鉴赏。

教师需要适时引导学生细读相关语句,加强对语句语言的品味,体会语言典雅、韵味的特色,当然这需要学生当堂的生成,同时教师还要设置一些预设,尽可能全面地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达成教学目标二。

如“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用詞凝练雅致,具有文言色彩,四字成句,句式整齐,这些四言句式本文中还有很多,它们内涵丰富,充满想象和诗意,与这幅古典画卷的气质高度契合。

又如“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

对静止画面中人们动作和声音的想象,令我们仿佛置身于北宋的市井之间,我们仿佛感受到巨大漕船过桥时的紧张、热闹的气氛,借助想象,使画面有了故事情节,有了生动的场面,令我们如睹其人,如闻其声,如感其状,可谓声色兼备,呼之欲出。

最后,穿越悟“繁华”,作者条理分明,语言生动地将《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介绍得精妙绝伦,让人回味无穷,而作者却发出了梦回的感叹。谁梦回,为什么梦回?

遗民:怀念  张择端:警示、怀念  现代人:想念、追忆、传承

通过这个环节,理解升华,引发学生对艺术作品价值的认知,了解《清明上河图》背后的历史含义。

三、预习提示和课后习题

除单元提示外,每篇课文的预习提示和课后习题也提示了教学内容及重点,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国石拱桥》的预习提示要求,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能否把握《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思考探究第一题:文章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选取了许多例子。从课文中找出这些例子,提取关键信息,填写表格,谈一谈你的发现。这道题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梳理课文中写到的各座桥的主要特点,把握课文内容。

思考探究第三题:说明文常用一些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列数字、引用等。看看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实例并说说它们的作用。这道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不同说明方法的作用与效果。

思考探究第四题: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这道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

再比如《苏州园林》的课后思考探究第一题: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展开说明的?

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角度,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课文主体部分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主要方面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又补充说明了苏州园林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这些都与前面的总括句密切相关。这一道题目的设计不仅引导学生理解说明实物要抓住特征,有条理地进行说明,而且引导学生理解段首概括句的作用,了解说明文行文特点。

由此可以看出,预习提示和课后习题与单元提示是一一对应的,编者不仅在单元的开头提出了要求,还将这些要求细化到了每一课。可见,完善说明文教学,作为一线教师最应该研究的就是教材本身。统编教材的单元细化更可以看出编者对说明文的重视,研究教材,可以更好地进行说明文教学。

四、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既引领着教学又是教学的最终指向,说明文教学应当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最终目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审美的鉴赏与创造。说明文教学,也要注意体会自然与科技中的人文内涵。只有读懂其中的人文内涵,才能更好地理解事物的特征。

以八下的《时间的脚印》一文为例。这是一篇艺术性的说明文,除了注重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还会注重语言的艺术性,本文在叙述中大量运用拟人化的写法,语言生动有趣。

1.“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这个句子将“炎热的阳光”“严寒的霜雪”以及风雨等对岩石的破坏说成是“攻击”,仿佛是有意识的行为。这样就强化了它们与岩石的敌对性。形象地说明了岩石“无时无刻不经受着磨难”。

2.“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这个句子中三个并列短语构成排比句,生动地描绘了“狂风”“洪水”“冰河”等几种自然力的气势。“冲来了”“爬来了”也是一种拟人化的表述,增强了“洪水”“冰河”的动感和目的性,表现了它们势不可挡的威力。

通过赏析说明文的语言,让说明文教学生动有趣,才能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与习惯,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总之,说明文的教学要根据单元提示、预习提示以及课后习题等确定教学内容及重难点,还要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目的开展教学。此外,说明文教学的关键还在于激发学生阅读说明文的兴趣,说明文教学不是枯燥无味的,充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说明文的兴趣和意愿,说明文教学才会事半功倍。

[作者通联:江苏无锡市太湖格致中学]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自3月1日起施行。根据规则,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

根据程度轻重,规则将教育惩戒分为一般教育惩戒、较重教育惩戒和严重教育惩戒三类。其中,严重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严重或者影响恶劣,且必须是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包括停课停学、法治副校长或者法治辅导员训诫、专门人员辅导矫治等。

为防止将体罚和变相体罚作为教育惩戒实施,规则明确禁止实施的不当教育行为,如以击打、刺扎等方式直接造成身体痛苦的体罚,超过正常限度的罚站、反复抄写,辱骂或者以歧视性、侮辱性的言行侵犯学生人格尊严等。

《刑法修正案(十一)》自3月1日起施行,涉及低龄未成年人犯罪、疫情防控等社会热点。修正案对刑事责任年龄相关规定作出调整,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中国教育报》,2021-03-01,1 版)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说明文教学内容
说明文阅读专练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